程京院士 院士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京

2017-08-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事生物医药产业这些年,体会最深的在政策方面.目前,从地方到中央都在呼吁政策创新,整体氛围比15年前公司刚成立时改善很多.但让人非常担忧的是

从事生物医药产业这些年,体会最深的在政策方面。目前,从地方到中央都在呼吁政策创新,整体氛围比15年前公司刚成立时改善很多。

但让人非常担忧的是"出口"政策,也就是创新性产品顺畅流通到公众、为其排忧解难的过程,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问题。

在这个领域,由于博奥生物是先行者,是入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命科学园区的第一家企业,所以最早到达了"出口"。结果到了"出口"一看,却是"报国无门",如果硬是往外闯,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悬崖绝壁。

"出口"政策不好,我国的自主创新产业化之路依然是死路一条。

例如一个新的生物技术诊断产品研制出来,获得国家药监局的证书后,在进入医院前,必须由当地大型医院相关科室以该院名义向当地卫生部门提出申请,再由卫生部门联合物价部门共同对其进行审核,而物价部门什么时候批就不知道了。并且,各省有各省的物价政策,各市有各市的物价政策,所以我们就必须一个省、一个市地走流程。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推进,我国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有了深刻认识,并推出了一些鼓励创新的政策法规。看起来,似乎道路"畅通"了,但其实还有"玻璃门"阻挡,可望而不可及。

今年3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计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503号),规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可以正式采取市场调节的方式来确定。这样,看似是消除了收费障碍,但实际上,由于这些服务项目并未纳入全国医疗服务收费目录,医院就无法从系统中为患者开具此项服务。所以,政策利好并没有转化成企业利好。

当前,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国内面临着强大的境外对手,如果在立法规划和配套政策上再不为其解开束缚,那么中国损失的将是整个本土生物医药产业。

我们的国家不能再错失机遇,要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来鼓励企业创新,完善政策配套,让关系到14亿人生命健康的生物医学技术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而中国生物医学技术的稳步发展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不仅是科学家、企业家的事,更是政府的事。

程京简介:

程京, 1992 年在英国史查克莱大学纯粹及应用化学系获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英国史查克莱大学、阿伯丁大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及实验室医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2000 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及实验室医学系研究助理教授、美国 Nanogen 公司首席科学家和美国AVIVA Biosciences 公司技术总监。

1999 年,程京成为清华大学"百人计划"从海外招聘回国的第一人,回国后曾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芯片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投资组建的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兼技术总监,并于 200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回国十多年,程京主要从事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和芯片实验室以及配套仪器的研究开发及其在重大疾病上的早期诊断、预防、预后及个性化治疗,食品安全检测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在生物芯片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领导博奥生物集团开发出相关产品 70 余项,有220项发明专利在多国获批,实现了中国生物芯片技术和产品首次向美国的转让和批量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