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传奇 真的不只是用来胎教的音乐经典
1.C大调小步舞曲,KV1
2.C大调小步舞曲,KV1,Trio
3.F大调小步舞曲,KV2
4.降B大调快板,KV3
5.F大调小步舞曲,KV4
6.F大调小步舞曲,KV5
7.D大调小步舞曲,KV94
8.12首小步舞曲,KV103
9.11首小步舞曲,KV176
10.8首小步舞曲,KV315a
11.D大调小步舞曲,KV355
12.6首德国舞曲,KV509
13.F大调钢琴小品,KV33b
14.g小调奏鸣曲,KV312
15.C大调柔板,KV356
16.C大调前奏曲,KV284a
17.降B大调奏鸣曲,KV400
18.C大调葬礼小进行曲,KV453a
19.b小调柔板,KV540
20.序曲、阿拉曼德、库朗特和萨拉班德,KV399
21.g小调赋格,KV401
22.G大调吉格舞曲,KV574
23.转调前奏曲(F大调-C大调),KV624Ⅱ(626a)
24.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KV394
25.C小调幻想曲,KV396
26.d小调幻想曲,KV397
27.C小调幻想曲,KV475
28.D大调回旋曲,KV485
29.a小调回旋曲,KV511
G大调弦乐小夜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87 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以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该曲最早为弦
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就像绅士俯下身来邀请美丽的女士一齐共舞。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套装共2卷)》分为1,2卷。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享誉世界,时间的长河无法使之褪色。弹奏和倾听这些乐曲都会获得同样的快乐。事实上,观众是否到场并不重要,因为演奏者是他自己最好的听众,他可以获得弹奏和欣赏两方面的乐趣。莫扎特的奏鸣曲虽然在数量上不及海顿和贝多芬.但却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而无翻版的余地。没有任何两支奏鸣曲是类似的;在维也纳派的作品中混合了德国和意大利的风味。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使斯卡兰蒂及巴赫的弟子卡尔·菲利浦·伊曼纽尔(CarlPhiliPP Emanuel)、约翰尼·克里斯蒂安(JohannChristian)的音乐风格得以延续,同时为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奠定了基础。谁也无法否认剧作家莫扎特带来的新而独特的曲调,正如尼森(Nissen)曾贴切地表述:“以手指变换的方式使音乐好象一种语言交流,一个人不断地领悟另一个人的思维.然后以上佳的口才滔滔不绝的接续下去……”
莫扎特留给我们的作品有600多部。因没有标明创作时间,因此次序混乱。主要作品:交响曲63首,嬉游曲16首,小夜曲13首,进行曲15首,小步舞曲105首,舞曲172首,钢琴协奏曲27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弦乐四重奏23首,管乐弦乐重奏曲4首,钢琴重奏曲9首,小提琴奏鸣曲43首,钢琴奏鸣曲23首,歌剧15部。另外还作有清唱剧4部,康塔塔4首,宗教合唱曲50首,重唱歌曲18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55首,歌曲32首等。
毫无疑问,在所有的乐器中,莫扎特对钢琴最为钟爱,他也为钢琴作了大量的乐曲。在这其中,二十七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从他11岁创作的第一首钢琴协奏曲(K.37,F大调,1767年)到他辞世那年的最后一首(K.595,降B大调,1791年),记录着莫扎特在音乐上的成长轨迹:由早期的改编模仿到逐步探索,到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莫扎特风格。在钢琴协奏曲的历史上,是莫扎特采用交响手法使独奏同乐队齐奏保持平衡,并且把戏剧性的对比和歌唱性的技艺结合在一起。
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纯净、新鲜、明亮、节奏稳定,符合人体内部特有的生理规律,这种特征能够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这种正性情绪反过来又能促进认知加工水平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莫扎特效应” 的音乐不是单指莫扎特本人的音乐,而是泛指的音乐,这些音乐大多与莫扎特的音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结构。
音乐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取某种情绪体验,而这种情绪体验又依赖于对音乐各个成分的认知,音高、旋律和节奏是决定音乐情绪的主要部分:节奏平稳、旋律和谐、音高变化规律的音乐激发正性情绪,反之会产生负性情绪。此外从大脑生理结构上看,有的部位参与音乐认知加工而不参与音乐情绪加工,但通过神经突触的连接将信息传递至边缘系统产生情绪反应。有的部位既参与音乐认知加工又参与音乐情绪加工,如前额皮层是整合音乐认知信息和情绪信息的重要区域,有着较强的协调与控制复杂行为的能力,能建立起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基底神经节不但参与积极情绪信息加工;而且还具有对信息的选择与决策等认知与记忆功能,能对音乐中的积极内容进行登记加工并有助于回忆和再现令人愉快的事件来产生情绪体验和行为。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纯净、新鲜、明亮、节奏稳定,符合人体内部特有的生理规律,这种特征能够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这种正性情绪反过来又能促进认知加工水平的提高,这就是“莫扎特效应” 的理论解释所在。
听莫扎特"催眠曲"当然是起到催眠的作用.而且莫扎特的音乐最具有治疗失眠的功效。它可以使血压和脉搏正常,降低神经紧张。不过如果你不是他的音乐爱好者,睡前也可以听其他舒缓的器乐曲。 最好乐曲里有波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海鸥的叫声--它能使你很放松。如果这些都不起作用,那就打开电风扇,单调的嗡嗡声会使你昏昏欲睡。
莫扎特的《摇篮曲》(不过有些人说不是莫扎特作的)。他的《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莫扎特摇篮曲》是北京天使合唱团的一首歌曲,收录于《闭上蓝色眼睛》专辑中北京天使合唱团是国内少有的专业童声合唱团体,成立于北京,是风潮唱片“东方的天使之音系列”专属合唱团。该团囊括了北京各少年合唱团的精英,是世界知名的儿童合唱团,被西方乐评家誉为东方的维也纳合唱团,以清澈优美的和声享誉国内外。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之一,其大量作品涉及各种体裁,其音乐博采德、奥、意、法诸国精华,风格典雅,感情真挚,朝气明快。后期的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富于创新精神,思维活跃。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美妙动听、晶莹剔透、充满幽默感。
其实萨列里并非莫扎特的死敌。为博得皇帝、资助者和公众的青睐,萨列里和莫扎特之间当然存在竞争关系,萨列里可能会利用自己在宫廷中的地位压制莫扎特,但这是情势使然,并非出于为人们所知的敌意。莫扎特在逝世几周前还曾邀请萨列里一同去欣赏歌剧。
莫扎特的小步舞曲作于1779-1780年,原本是《D大调第十七嬉游曲》的第三乐章, 后来常用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乐曲单独演奏,成为莫扎特的著名音乐小品之一,曾经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这里介绍的是小提琴改编曲。
据说,本曲是为庆贺萨尔兹堡贵族罗比尼希的长子齐格蒙德从萨尔兹堡大学毕业而作,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小步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具有明显的十七世纪宫廷音乐风格。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D大调,小步舞曲速度,3/4拍,乐曲的原主题是由第一小提琴和中提琴构成八度齐奏的形式来呈示,音乐优美典雅。此后出现的主旋律,宛如连绵不断的涓涓细流,柔和而舒展。再后来就出现了中间部的主题,以流畅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具有华丽而典雅的色彩。最后,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在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0余部。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费加罗的婚姻》取材于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演的P.A.C.de博马舍的话剧,歌剧脚本由意大利诗人L.达·蓬泰改编,1786年首演。改编后的脚本虽然削弱了原剧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增添了抒情性的描写,但仍不失原作的批判精神而且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伪和骄奢淫逸的生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