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司马懿的传奇人生 揭秘司马懿之死的真相
司马懿字仲达,汉族,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司马懿去世后,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中 文 名:司马懿
字 号:仲达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人
出 生 地:河内温县孝敬里
出生时间:179年
去世时间:251年9月7日
主要成就:抵御蜀汉诸葛亮的北伐 屯田水利,灭公孙渊
职 业:政治家,军事家
官 职:太尉、太傅
爵 位:舞阳侯
庙 号:高祖
谥 号:(文贞)→宣文→宣王→宣皇帝
陵 墓:首阳山高原陵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除了他们自己本身出名外,他们的伴侣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司马懿作为一个有名的历史人物,他的妻子也不例外的成为了关注对象。据说,司马懿老婆是个狠角色,司马懿谨慎做人离不开他老婆在一旁默默地支持和把关。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司马懿的老婆名叫张春华,小司马懿十岁。她为司马懿生育三子一女,是一个非常有智谋和胆识的女人。关于她的智识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
曹操听闻司马懿的名声,想召他进府做事。司马懿畏惧曹操,就装病拒绝曹操。司马懿装病的事情连家里的奴仆都不知道,一天下起大雨,司马懿连忙跑到外面收晒在外面的书,不料被一个奴婢看到了。为了不让司马懿装病的事情外传,张春华狠心杀了这个奴婢。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张春华是个不简单的女人,史上像她这么狠的女人大都权倾朝野。只可惜她由于容颜早衰而被司马懿嫌弃,终究没有得到司马懿的怜惜。
在三国那个落后的年代,司马懿也算是达官贵族,他的儿子也子传父业,深得其父真传,个个坐拥一方疆土。司马懿一生共有九个儿子,分别是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司马亮、司马伷、司马京、司马骏、司马肜、司马伦。其中,司马师是司马懿的第一个儿子,也是最优秀的儿子。他雄才大略,父亲死后就独揽曹魏的大权。他机智且临危不乱,多次破奸人的刺杀。他同时有极高的军事天赋,战功卓著。可惜,最后因为眼部患上瘤疾而死。
司马懿另个比较出名的儿子,便是未来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他曾是曹魏的大将军,攻蜀战吴,被封晋王走向代魏之路。司马昭死后没几个月,他的儿子司马炎就逼魏帝禅位,建立晋朝,并追封他为文帝。而司马懿第三个儿子司马干是所有兄弟中最淡泊名利的一个,同时患有无法根治的间歇性精神病。他的精神病时好时坏,凡妻死后均奸她们的尸体直至腐坏。此外,司马懿还有一个有琅邪武王之称,颇有军事才能和威望的儿子司马伷外,司马懿其他的儿子要么早逝无能,要么死于八王之乱。
司马懿的孙子当中最出息的算是司马炎,司马炎是晋朝开国皇帝。他一开始是承袭父亲爵位,就是晋王,不过司马炎显然对做晋王一点没兴趣,没多久就逼皇帝让位给自己了。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便派兵灭了吴国,统一之后采取很多措施来鼓励经济发展。为了打压豪强,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比如,不允许豪强之间联姻,他就让那些人家的女儿都选进宫,这样也算是巩固皇家地位。
然而,也许是皇帝的生活太享受了,司马炎渐渐失去是前去的凌云壮志。在他的后半段政治生涯中,卖官,宫里妻妾成群,官吏斗富,不处理政事,国家一开始的点点滴滴的繁荣景象一下子就都消耗了。总的来说,司马懿的这位孙子,有功有过,也算是实现了他爷爷的理想,当上了皇帝,统一了天下,不枉此生。
关于司马懿是不是忠臣这个问题,一直很有争议。很多人觉得司马懿就是篡夺曹魏皇权的乱臣贼子,不过就正史记载来看,司马懿并没有篡夺曹家天下,一直以臣居之,真正的篡位要到他孙子司马炎才算。但是文学作品中认为司马懿就是篡位了,他一直对魏心怀不轨,曹操在世时候,司马懿没机会,曹操死了,他就活跃起来。其实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他对曹爽的做法,曹爽一党被他铲除,大家就认为司马懿要反,不过他跟曹爽同为辅政大臣,曹爽本也排挤司马懿,司马懿铲除异己实属正常。
司马懿一生都在为曹家做事。对外,他击退吴国入侵,阻止诸葛亮北伐,征讨东北。对内他兴修水利,屯田,炼铁等等。可以看出司马懿为曹家做了很多事,这些都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可以说他尽到一个辅政大臣的职责,兢兢业业。但是,我们也可以纵观司马懿一生,此人心机也很深,当年曹操去找他出山他装病,曹操二次去探他还躺着。说明他的眼光并不短浅,从这一点来说,司马懿也许是在为子孙后代打好基础。不过单单就司马懿的生平来说,他也算得上是曹魏王朝的一位忠臣了。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大智大慧,天文地理求仙问道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司马懿阴险狡诈,诡计连连。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要比较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孰优孰劣,就先从二人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说起。司马懿先是在曹操手下默默无闻,因为在曹操帐下有郭嘉、荀彧和荀攸等谋士,武有曹洪、曹仁、许褚、张辽、徐晃、于禁等一大票的名将,因此司马懿一直是籍籍无名。直到曹操老得快不行了,手下大将谋士等死的也差不多的时候,司马懿才开始崭露头角。
再来看诸葛亮,还没出山的时候就已经是名满天下。后来诸葛亮一直作为刘备的得力助手,不但帮助刘备占有三分天下,而且在刘备军中的地位以及名望更高了。之后诸葛亮为了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六出祁山每次都是主动出击,只有第四次才出现被动防守的局面。虽然最后因种种原因北伐都最终失败,但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阵中,诸葛亮取得大部分的胜利。由此可知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相比,谁胜谁败了。
“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只是口误,真正说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一般带有一定的贬义。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懿及长子死后,司马昭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为将者,当为国家着想!
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绝不掉入别人准备好的选项里。
最好是好的敌人。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从司马懿的这几句名言中可以体会出他是一个很德行的人,且做人做事讲究随机应变。另外,从司马懿的这几句名言中可以体会出他是一个很德行的人,且做人做事讲究随机应变。司马懿的名言之所以千古流传的原因是就算过了几千年,这些智慧的结晶仍旧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
关于司马懿之死,民间有很多说法。其中有一种是说诸葛亮知道自已要死了,日后蜀国兵败书籍会被司马懿拿去,就把兵书日夜泡在毒水里然后晒干。因为诸葛亮知道司马懿读书时爱用手沾唾液,想要让司马懿因为他的这个习惯而误吞下毒药而死。当然了,这只是个谣言而已,司马懿也根本与这个传言没有任何的关系。
历史上,司马懿在曹操在世时,虽然受到曹操的提防,但依然得到重用。而在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因为帮助曹丕得到世子之位,甚至当上皇帝立下功劳,地位更是高上不少。而曹丕在临死前,更是将年幼的皇帝托孤给司马懿,到此时,司马懿可谓是大权在握。从此再没有人可以左右他或者威胁他的生死,所以他是病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