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节不保的大明首席CEO 解缙与朱家王朝二三事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解缙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内阁首辅大臣,这个人头脑灵活,以善于回答让人很棘手的问题著称,被称为当时第一大才子。
永乐三年,皇帝朱棣想立太子。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长子朱高炽,另一个是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炽爱文厌武,拥护者是文臣。朱高煦恰恰相反,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就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功,武将都喜欢他,拥护他。两方阵营争斗不休。 本来按照长子继承应该没什么可说的,偏偏朱棣不喜欢有些软弱的朱高炽,更喜欢和自己特别像的朱高煦。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朱棣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开始询问大臣该立谁。
朱棣本身多疑残暴,有大臣说立朱高炽,朱棣就说他离间骨肉,推出去斩了。有大臣说立朱高煦,朱棣就说他废长立幼,坏伦理,推出去斩了。大臣见此不敢回答,闭口不言,朱棣又说他不敢直言,推出去斩了。
就在大家惶恐时,朱棣把解缙召来询问。解缙是文官,他当然希望立长子朱高炽了,但没有明说,只说了三个字“好皇孙”。
解缙说这话用意很深,他知道朱棣不喜欢朱高炽,但却十分疼爱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言外之意如果你不把皇位传给朱高炽,那么你的宝贝孙子朱瞻基,就绝对没有希望当皇帝。字不多但说到朱棣心里去了,朱棣点了点头长叹一声,让解缙出去了。
不久朱棣下诏立长子朱高炽当了太子。可见话不在多在精,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研究听者的心理,要说到要害部位,只要说好了,保全自己的同时,还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方孝孺据记载应是一个神童,“幼聪慧,六岁能诗,人奇其才”。后来北上承学于明初诗文三大家之首的宋濂,并深受器重。洪武十五年25岁的方孝孺赴京接受朱元璋的召见,很受朱元璋的赞赏。洪武二十五年,被授为汉中府学教授,朱元璋的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聘其为世子师。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即建文帝)继位,召方孝孺入京,任翰林侍讲学士,次年值文渊阁。建文帝读书有疑,即召讲解。凡国家大事,常命方孝孺就坐前批答。这样,方孝孺深感知遇之恩,对建文帝忠心不二。
就在建文帝继位的当年,朱棣却发动了争夺皇位的战争,即靖难之役,而且进展顺利,直攻到南京。京城陷落之时,朱棣的第一谋士姚广孝知道方孝孺不会投降,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
联想到解缙的末路。由此看来,坚持正统也好,顺时溜拍也好,该你没好下场时都没有好下场。方孝孺、解缙这两个同时代的神童,虽然在朱棣进南京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最后基本上是相近的结果。只是留下的名声不同就是了,人们一提到方孝孺,想到的多是死时的惨烈,一提到解缙,则多是那些年幼时的聪颖精怪。反倒都不如一个台州歌妓来得大气和凛然。
解缙的妻子是明洪武年礼部尚书、后来沦为钦犯的曹萱之女曹贞。(《大明奇才》说解缙妻子是徐翠莲)。曹贞自幼生长在官宦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曹贞与解缙的情感纠葛最具悲剧色彩。曹贞自幼仰慕解缙才学,暗恋解缙,却遭父母反对(看来她父母真有先见之明)。二人终于走到一起,生下儿子解祯亮。可好日子没过几天,不久解缙获罪,曹贞与儿子及宗族被流放到开原。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第一次参加江西省乡试,就一举夺得第一名,人称“解解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列为第七名,经殿试,被录为二甲进士。他的哥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也同榜登进士。从小出名的才子解元,会试怎么被挤到第七名呢?原来,解缙所作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本来主考官要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但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中的言论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将解缙往后排,列为第七名。解缙虽然与状元擦肩而过,但解氏家族“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的消息传出,立即轰动了解缙的家乡吉水,也轰动了南京,一时传为盛事。而这次殿试录取的第一名状元的任亨泰,在后世却远不如解缙有建树。
《解缙自书诗》是2009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宝文。本书收解缙两件遗墨。 一是永乐八年五月,解缙在京城寓合为祯期书写自作七首诗篇。诚如方家所言,此作「狂草兼行书,笔势劲逸飞动,宛转流畅,变化多端。」明代名人王秆登在此作题跋中评说「解学士书法纵放,诗亦淋浪,往往有苍鹘脱鞲之气。此卷盖其左迁及归田时作,故尤悲情感叹,扼腕不平,所谓借此以泄其磈碥者耶。」
这卷墨迹系书家入狱前书,亦是其留存于世之代表作。全卷纵三十四点三厘米,横四百七十二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墨迹是「游七星岩偶成」。此作书于永乐六年五月,纵二十三点三厘米,横六十一点三厘米,亦藏于故宫博物院。解缙墓位于江西吉水县仁寿乡。嘉靖年间,当时的吉水知县罗黄裳因担心河岸坍塌危及解缙墓,遂下令将解缙墓迁移至县城东门外的东山亭,如今为江西吉水县气象局的大院一隅。
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看不惯解缙动辄指责政府的言行。解缙初入仕,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缙。太祖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太祖处死,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文革疏《论袁泰奸黠状》,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这连续的作为,让朱元璋很头疼,只好让他回家八年。(朱元璋语:“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其次,是得罪了“小人”明成祖朱棣次子高煦。永乐三年(1405),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当时成祖想立次子高煦为太子,但解缙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解缙为说服皇上,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
年纪尚小的解缙,早已出口成章,能言善辩,有神童之称。吉水城有个绅士,附庸风雅,喜欢结交文人。一天,那绅士宴请名士,解缙父子也在邀请之列。其中有一个并无真才实学的举人对解缙道:“我有一个上联,你若对不出,便早早丢了神童的称号吧。”说完便道出上联:
蛤蟆蝈蝈闹庭园,蹦东蹦西讨人恼;
解缙听他出口伤人,也很恼怒,毫不客气地道:
疯狗汪汪咬门坎,摇头摇尾惹客笑。
在座众人听后,无不捧腹大笑。
一次,解缙与小伙伴们玩踢球,其中一人用力过猛,将球踢进了将军家的花园中。由于将军是当地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小朋友们谁也不敢入内要球。解缙挺胸大步上前,被守门的家丁拦住,两人便在门前吵了起来。那将军出门见是解缙,便对家丁道:“休得无礼,快放神童解缙进来。”解缙进门后有礼貌地说明原委,将军笑道:“我出个上联,对得好重重有赏,对不好就不还球给你。”解缙说道:“既是将军有令,解缙莫敢不从。”将军便指着挂在墙上的龙虎图说道:
画图中,龙不吟,虎不笑,见个童子,可笑可笑;
解缙看见桌台上一棋盆内,正有一残局,随即答道:
棋盆内,车无轮,马无辔,喝声将军,莫跳莫跳。
将军又惊又喜,忙命人将球取来,又打赏纹银百两给解缙,亲切地说道:“银子助你上学,好好用功,将来必有作为,有空别忘了来看看老朽。”
解缙是中国明朝时期有名的大才子,被称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博学多才,不只是在政治上曾经官至内阁首辅,在文学上更是成就斐然,曾经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留下的诗文书法也是当世一流。解缙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聪明过人,五岁能诵七岁能文,12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读四书五经,在1388年的时候解缙中了进士,之后没多久就被封为翰林学士,之后解缙上书请求简明法律,并献上《太平十策》因此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但是因为个性比较刚正,指责朝中大臣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朱元璋也认为他还不够成熟,所以把他下放让他好好反省一下。
后来在朱棣击败朱允炆登上皇位之后,解缙再度进入内阁工作,被任命主编《永乐大典》,这部著作总共由两千多人耗时五年才得以完工,然而在完工的庆典上,解缙这个总指挥却没有出现,此时的他已经被便到了广西。当时太子之争比较激烈,作为当时的文渊阁首辅解缙自然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罗列了几点缘由支持皇长子朱高炽,虽然让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是也让朱高煦和他的支持者们恨上了他,后来在一干人等的弹劾诬陷之下被贬官,后来更是惨遭毒手死在了一片冰天雪地之中。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且生性刚直。
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户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哈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瑟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这时,解缙举杯祝酒说:“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