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 又是三折扑朔折子戏

2018-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安徽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1861年(咸丰十一年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安徽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时,曾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旋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而倍受重视。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左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氏。

他依仗湘军权势,将阜康钱庄遍设各地,被称为“活财神”;又在杭州开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店,虔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后因经营丝业,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旋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大唐太子胡昌翼的后裔。

《胡雪岩全传》是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方言。主要讲述了胡雪岩一生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了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广阔历史背景下,胡雪岩由商而官,亦官亦商,暴起暴落的历史画面。他从一个钱庄里的“扫地、倒溺壶”的“学生子”一跃成为“官居二品、头戴红顶、身穿黄马褂、拥资数千万两白银”的一代巨贾。军机大臣左宗棠在向朝廷的奏章中称他为“商贾奇男子”,他是晚清唯一戴红顶子的商人。

胡雪岩长袖善舞,层层投靠,左右逢源的手段常常使人看得目瞪口呆。清朝末年,帮会势力十分强大,对官府形成极大威胁,胡雪岩通过结交帮会首领,给他们提供固定的运送官饷和官方物资的机会,很快在江湖上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如果没有漕帮的保护,他为左宗棠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军饷供给是根本无法送到前线的。胡雪岩生逢清末社会大变乱的时期,他善于适应乱世,把握方向。发现成功与发财之道。在当时社会封闭、妄自尊大的社会圈中,他能够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较早地和洋人做生意。他利用亦官亦商的身份,为左宗棠购买洋枪、洋炮,筹办洋务,并向洋人筹借巨款开我国外债先河,形成了他在上海的买办垄断地位。

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伍秉鉴包庇外商走私鸦片,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胡 他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并且张扬自己,并且最终消亡下去。他这个人好接近又难惹,讲义气又圆滑,既不过分又不短分寸,他把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为人处世上用到了极致。”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其实胡雪岩的手腕也很简单,胡雪岩会说话,更会听话,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语无味,他能一本正经,两眼注视,仿佛听得极感兴味似的。同时,他也真的是在听,紧要关头补充一两语,引伸一两义,使得滔滔不绝者有莫逆于心之快,自然觉得投机而成至交。 胡雪岩,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让朱福年替自己留心典当业的方面的人才,而自己一回杭州,立刻就在杭州城了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当铺“公济店”,然后在朱福年等人的帮助下,他的典当行发展到二十余家,其范围包括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华中、华南大部分省份,日后成为他仅次于钱庄的第二大经济来源。 胡雪岩曾说过:“做生意一定要做得活络。”做生意要活络,就是指不要死守一方天地,而能根据具体情况当机立断做出灵活反应。胡雪岩借助身边的专业人才为自己开拓财源,不死守自己熟悉的行当,说到底,也就是时刻想着寻找新的投资方向,不断扩大自己的投资经营范围。

胡雪岩是个风流成性的寻花老手,他常自谓:"一不做官,二不图名,但只为利,娶妻纳妻,风流一世,此生足矣!"因此,对于合其心意的女子,他一般不会轻易放过。当然,作为一名成功商人,胡雪岩在情场不忘商场。他在创业期间所遇到的女人,几乎都是为他的事业服务的:有的成为被他所用的 "牺牲品";有的非常幸运地被他收为小妄,但纳其为妻的先决条件是此女子必须有益于他将来事业的开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雪岩能够成长为一代 "红顶商人",这些具有 "帮夫命"的小妾们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胡雪岩娶的这十二位姨太太个个正值花季,美若天仙,号称 "东楼十二钗"。胡雪岩对这十二位姨太太其宠爱,在她们身上挥霍掉大量的金钱。他为这些姨太太建造了休憩场所——娇楼,使姬妾分室而居,而他则像皇帝一样,每晚随手拈牌招姬妾入寝,生活极其奢靡。单是娇楼,就极其奢华,耗资数万。该楼金碧辉煌,四周风景秀丽,又以人工西湖?quot;蓬莱仙阁"等景点巧妙地点缀,更是令观者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自此,胡雪岩便整日泡在娇楼之中,沉溺于温柔女儿乡。正如汪康年在《庄谐选录》中所写:"杭人胡某,富坷封君,为近今数十年所罕见。而荒淫奢侈,迹迥寻常所有,后卒以是致败。"胡雪岩荒淫而奢靡的生活习性,与他最终的失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几年前,非常流行曾国藩和胡雪岩的书,到处都有书讲他怎样做官、怎样处世、怎样做人?那时候,其实我对曾国藩和胡雪岩乃至于这个热潮非常的有距离感。由于我的孤陋寡闻,以至于认为曾国藩就是镇压太平军起义的祸首,受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对这种镇压农民起义的清朝政府的汉奸有着天然的分界线。怎么说呢?我非常怕看这种叫人如何做人,如何作官的书。对于这些权谋之术,虚伪人性有着天生的敌对情绪,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本性之人与当今这样的世俗社会距离越来越远。

抛开曾国藩谋术一面,其实他确实是个有传统儒家思想和士大夫精神的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要切入主流社会,没有一点为官之道是可以想象的。当然,古语有云:“福分,祸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瘫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

雪岩是清朝末期—位很了不起的商人,他头脑灵活,能言善辩,眼光独到,出手豪阔,肯济人之急。他深知“世界上的事是人办成的”,善于利用利益机制笼络人心,周旋于官场、商场、洋场和江湖各方面势力间,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里呼风唤雨,名利双收。他开钱庄,办典当,设药局,开丝行,贩运粮食、军火,凭借其卓有成效的经营艺术和精明的商业眼光,逐步成为富可敌国的一代商业巨擘。他捐输赈灾,参与洋务,筹集粮械,襄助左宗棠西征,热心公益事业,融商业活动于国家大事之中,获朝廷特赐二品顶戴,显赫一时。研究胡雪岩成功的“秘诀”,探讨其“商经”和“处世经”,在今天仍不乏现实意义。

全书共分三篇。“生平传略”篇概述胡雪岩传奇般的身世、万花筒般的生平,展示其点石成金的能力及处变不惊、战胜困难的魄力和手腕。“商政谋略”篇详述胡雪岩创业的过程、关系网的组建、经商绝学、用人心法、为人之道、处世谋略等,具体展现其眼光和气魄、计谋和手段,这一部分除了可作为生意人的范本,也是一部经世致用的“处世宝典”,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珍闻轶事”篇收录有关胡雪岩的外传、秘史、故老传闻等,重点展现其多方面的性格特征。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位于杭州市区大井巷吴山脚下,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它是在百年老店胡庆余堂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创建而成的。

胡庆余堂系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办。其建筑吸取了江南住宅园林之长,布局合理,用材讲究,雕刻细致,装饰华丽,是国内难得的集江南建筑之长的清代前店后坊式商业建筑。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由陈列厅、中药手工作坊、养生保健门诊、营业厅和药膳餐厅等五大部分组成。游客到此一游,不仅可观赏也可亲身在“兴趣室”一试传统药具的操作。还可以在该馆请名家门诊、选购优质中成药产品,品尝有防病强身、延年益寿妙用的药膳风味。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

胡雪岩与盛宣怀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胡的后台是左宗棠,盛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与李有极深的矛盾。这就是胡、盛争斗的缘由。

盛宣怀击溃胡雪岩的案例非常精彩。他采用直击要害的手段,使胡雪岩的财富大厦在短时间内訇然倒塌。

盛宣怀先来了个“掐七寸”。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积大量生丝,以此垄断生丝市场,控制生丝价格。依靠某种东西时,就越受制于它。盛宣怀恰恰从生丝入手,发动进攻。他通过密探掌握胡雪岩买卖生丝的情况,大量收购,再向胡雪岩客户群大量出售。同时,收买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让他们不买胡雪岩的生丝,致使胡雪岩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苦不堪言。

胡雪岩见左宗棠那边没有回音,这才真急了,亲自去上海道台府上催讨。这一回,邵友濂去视察制造局,溜之大吉了。

胡雪岩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产押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挺过挤兑风潮。不想风潮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银行门前人山人海,银行门槛被踩破,门框被挤歪。胡雪岩这才明白,是盛宣怀在暗算他。

不久,一代红顶巨商胡雪岩在悲愤中死去。

面对胡雪岩这样的强敌,盛宣怀如果采用“慢战”,胡雪岩可以应付裕如,绝不会破产。他采取速战法,抓住胡雪岩的要害,突然出手,胡雪岩的现金流一时中断,偌大的基业突然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