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为什么被人称做太上老君

2017-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起<道德经>,大家一定很熟悉了吧,不管是在电视剧中或者在现实生活中听过,都已经耳熟目染了吧!那么,大家知道这部著作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老子.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这位圣人老子吧!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

提起《道德经》,大家一定很熟悉了吧,不管是在电视剧中或者在现实生活中听过,都已经耳熟目染了吧!那么,大家知道这部著作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老子。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这位圣人老子吧!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

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那么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老子作为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圣人不一样的名字,老子,他不同于常人的称谓也许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能解释得清。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第一次提出了“道”的哲学学说。“道”本来是道路的道,后来引申而具有规律、规范的意味。春秋时期,人们已用来表示自然天象的运行规律,以及社会人类的行动准则,如“天道”、“人道”等。所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

老子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看成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源,并给以系统的哲学论证。老子提出了无道无为的思想,认为“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即是无形、无声、无体的超感知的东西。但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带有自我矛盾的两重性和含糊不清的混沌状态。可是却概括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巨著之一。《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或许有人好奇,老子故里是哪里呢?目前,在我国有两种老子故里之说:一说“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此说获得绝大部分中外权威机构支持;另一说“老子故里在安徽涡阳”,此说系90年代新提之说,亦有人支持!

老子故里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家AAAA级旅游景区。两千年来是官方与民间公认的老子故里,并获得了古今中外权威机构对太清宫镇老子故里的支持与认可,历史上曾有八位皇帝亲临太清宫镇祭拜老子。鹿邑县亦因老子故里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名,并在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

历史上,老子出关是怎么一回事?感兴趣的朋友们请往下看吧。是这样的,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道德经》主题的思想也是老子提倡的思想: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老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阐释了老子思想的独特性、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并强调要结合庄子研究老子。

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孔子的哲学,处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伦常关系,非但不令人激奋,反易磨损人对精神方面的渴慕,及幻想飞驰的本性。而老庄的哲学——这种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为中国人开了另一扇门,辟了另一个心灵的空间;两千年来,抚慰了无数创伤的灵魂,使得人们在世俗努力挣扎时,有可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