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十大歇后语 出自哪些典故是你该懂的
《三国演义》的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形象都非常地鲜明,他们的一些故事就有了后来的许多歇后语说法,想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这十大人物歇后语吗?那就赶紧接下去看看吧,小编我可是帮你整理好了哟!
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是有借无还,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别人的东西不还,尤其还是借了一整个的荆州,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说刘备借荆州是有借无还,小编来为你说说这其中的内幕。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的是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但是荆州主要有七个郡,在赤壁之战后被魏、蜀、吴三家瓜分,孙权、刘备各得了三郡,在周瑜死后,鲁肃劝说孙权将部分荆州借给刘备,让刘备站稳脚跟,就借了南郡,主要是借机让刘备充当抗曹的战略前哨,二则以此向刘备表示友好。后来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去讨还,关系紧张,便就有有借无还一说了。
张飞穿针的典故是张飞要出去征战,他的妻子让他穿针引线,张飞的妻子没有把穿针的方法直接地告诉张飞,而是用一些军事用语提示张飞怎么穿针,这样既能让张飞学会穿针,又能让张飞学会打仗要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歇后语的下一句便是粗中有细。张飞是一个粗人我想大家都是非常认同的,但是张飞是可以变现出细致来的,并非一粗壮鲁莽之人,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告诉我们的是教别人一种道理的时候或是其他时候,都不要直接告诉他,而是要循循善诱让他明白。关于张飞穿针的歇后语还有其他,像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等。
关于草船借箭的歇后语有很多表达,像坐享其成、满载而归、巧用天时、有借无还、有误(雾)、神机妙算、多多益善、不匹配、实妄(十万)等,均是以草船借箭的典故出发得到的多种解释。
草船借箭是在赤壁之战时,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来为难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就一眼识别是害人之计,淡定表示三天即可,加上有大雾天的帮忙,和曹操本性多疑,诸葛亮顺利地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可谓是妙计!
周瑜打黄盖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典故出自《三国演义》,东吴老将黄盖献苦肉计,让都督周瑜痛打他后,诈降曹操,这个歇后语比喻没有人勉强,双方甘愿去做。
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还有其他表示,像两厢情意、装模作样、自家人打自家人、装样子等,均是从周瑜和黄盖两人之间的关系上来说的,不过周瑜之所以打黄盖,也是因为黄盖忠心,愿意奋勇当心,周瑜才决定使用打黄盖这一苦肉计。
徐庶进曹营的歇后语是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本是刘备身边的一名大将,为刘备效力,后来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就不得已投奔曹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徐庶与刘备辞行时表明的是自己的忠心,“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而刘备心善,不忍看到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徐庶虽然在曹营,但是忠心让他不愿为曹操效力,所以歇后语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言不发。
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韩信点兵可谓是非常精准,但其歇后语是另有其他。
有一次,刘邦与韩信谈论各位将领的能力,韩信回答说各有差异。又问韩信:“依你看来,象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人马?”韩信答道:“陛下带十万人马还差不多。”刘邦再问道:“那么你呢?”韩信不客气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我是越多越好)!”刘邦于是笑道:“你既然如此善于带兵,怎么被我逮住了呢?”韩信沉吟半晌才说:“您虽然带兵的能力不如我,可是您有管将的能力啊。这就是我被陛下所擒的原因。”这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由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
典籍出处为《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现在我们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尤其是与权力相关的,只要是谋权篡位的,都可以用司马昭之心来形容。
关公面前耍大刀歇后语的下一句是班门弄斧,或是自不量力、自卖自夸、献丑等。这个歇后语通常是用来比喻那些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班门弄斧,其实最终结果都是献丑。
典故是有次军中操演武艺,周仓耍了一趟大刀,兵将齐声叫好,连赵云也夸奖了他几句,周仓就骄傲称要是有比他刀法还高明的人,他就甘愿为他拉马拽蹬,有人就让其不要吹了,是否敢与关羽比试比试,结果比起来周仓哪里是关羽的对手,分明就是自不量力。
诸葛亮吊孝歇后语的下一句是假仁假义或是装模作样。诸葛亮吊孝讲述的是诸葛亮哭周瑜的故事,诸葛亮的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显示了才华,很自然地表现哀悼之情,二是展示了人格,表现周瑜和诸葛亮并非传言中的不和,三是消除隔阂,周瑜都被气死了,身为他国的诸葛亮还来吊丧,实现了消除两国间的隔阂,继续抗曹的目的。
典故来源是:周瑜向来肚量狭小,不能容人,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可又想加害诸葛亮,周瑜在攻打南郡时,曾身中毒箭,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荆州、襄阳后,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均被诸葛亮识破,周瑜一气再气,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