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师操刀宝马艺术车 第18辆艺术车细节揭秘
5月31日,由中国艺术家曹斐女士以BMW M6 GT3为原型车创作的第18辆宝马艺术车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全球首发。这位多媒体艺术家把增强现实技术与实体车身相结合,打造出一部穿越时空的装置艺术作品,由此展望以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数字化未来出行前景。
罗伯森在现场高度评价了这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车作品,他表示:“我在纽约宣布第18辆宝马艺术车时曾经表示,我们将看到一件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基于宝马艺术车40余年的传统精髓,曹斐将宝马艺术车带入了二十一世纪。我相信,大家都认可曹斐作品所展现的开创性:此前,还没有艺术家如此深刻地探索用新媒体方式创作宝马艺术车。”
同时,罗伯森也对设计者曹斐给予了很高的肯定,他夸赞道:“你的作品在前瞻未来出行愿景的同时,融入了对艺术和速度的激情。而这正是1975年宝马集团发起艺术车项目的初衷。当时,艺术爱好者兼赛车手埃尔韦·普兰(Hervé Poulain)向时任宝马集团赛车运动部总监约亨·内尔帕施(Jochen Neerpasch)提议,他是否能加入宝马车队,驾驶由美国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创作的宝马 3.0 CSL艺术车出征勒芒耐力赛。 我相信,大家都认可曹斐作品所展现的开创性:此前,还没有艺术家如此深刻地探索用新媒体方式创作宝马艺术车。”
活动现场,康思远先生首先向现场的媒体们表示:“今晚的活动具有多层特殊意义,我们推出首辆由中国艺术家曹斐设计的宝马艺术车。作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宝马艺术车创作者,曹斐获得了由全球知名策展人和艺术馆馆长组成的评审团的一致推荐。她也是宝马艺术车项目第三位女性艺术家。同时,18这个数字,或者更精确的说8这个数字,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
什么是宝马艺术车?
好吧,小编的理解是,艺术家通过对宝马车身进行涂装创作,表达自身对艺术、速度、机械产品的认知。记得官方的说法好像是:“艺术家们在自由灵魂的指导下,对速度、技术、艺术的完美组合”。嗯嗯,文艺范十足的解释。
宝马艺术车的诞生颇为机缘巧合,1975年身兼艺术拍卖商与赛车手的艾尔维·普兰与当时的宝马汽车运动总监尼尔帕琪合作,请他的艺术家朋友亚历山大·考尔德帮忙设计一辆艺术品级别的赛车。这辆经过精心设计的BMW 3.0 CSL在法国24小时勒芒竞速赛上一亮相便脱颖而出,BMW艺术车系列也应运而生,这项创举收到非常热烈的反响,因此BMW决定继续这项实验。
迄今为止,已经有5大洲9个国家的17位艺术家参与过宝马艺术车项目,他们的作品也真实反应出不同国家和区域独具特色的文化思想。
艺术车项目初期,宝马文化事业部会邀请世界知名博物馆馆长或策展人组成艺术车评委团,以每人提名两位艺术家,并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此次艺术车的创作者。此前针对第18和19辆宝马艺术车创作,宝马委托了以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馆长理查德·阿姆斯特朗在内的12位博物馆学者、馆长组成了艺术顾问团。经过慎重讨论最终选出中国青年艺术家曹斐以及洛杉矶艺术先锋教父约翰·巴尔代萨里担纲宝马第18辆及第19辆艺术车的创作。
1978年出生的曹斐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新一代中国青年艺术家。她以多媒体装置和录像创作探索着中国年青一代的梦想与抱负,与他们如何战胜或逃避现实的策略。她的作品融合了社会评论、流行美学、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纪实的惯例,能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急速不安的变化。曹斐曾获得 2010 年度雨果博斯艺术奖提名,并于2006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 CCAA 最佳青年艺术家奖项。
1978年出生的曹斐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新一代中国青年艺术家。她以多媒体装置和录像创作探索着中国年青一代的梦想与抱负,与他们如何战胜或逃避现实的策略。她的作品融合了社会评论、流行美学、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纪实的惯例,能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急速不安的变化。曹斐曾获得 2010 年度雨果博斯艺术奖提名,并于2006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 CCAA 最佳青年艺术家奖项。
曹斐在艺术上早熟。16岁自编舞台剧。1999年,正在广州美术学院就读的她拍了第一部短片《失调257》,受到关注。同年,开始参加国外的艺术展。2000年,影像作品《链》参加艾未未在上海组织的一次艺术展时,被著名的艺术收藏家乌利·希克看中并收藏。直到那时,曹斐对“当代艺术”一词仍是一无所知。“学校的教材最多说到波普,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当代艺术。”出生并成长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广州,中国南方社会的急剧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这个敏感又沉静的女孩,在很长一段时间,曹斐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于她所熟悉的珠三角。2000年,曹斐从广州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Cosplay(角色扮演)的文章,深感兴趣,找到一些Cospl ayer(角色扮演者)采访交流。不久,她拍了短片《角色》(Cosplayer),这些角色扮演者在诸如“黄金圣斗士”这些卡通扮相里无所不能,把广州荒凉的地点幻想成无限自由空间,制造想象力充沛的炫目情节。而曲终人散之后,他们身穿奇异服装回到手持《广州日报》端坐家中的父母身边,一切如故,那样的场景魔幻而怪诞,并让人心生落寞之感。“我会以旁观者的角色,看这些人和社区所反映的当代生活状况。”曹斐说。曹斐作品《谁的乌托邦?》拍摄地点是佛山的一家工厂。这部20多分钟的纪录片让她在工厂里持续拍摄了半年时间。“有点像是田野调查。”《谁的乌托邦?》里有很现实的存在,也有很虚幻的表达。流水线在运行,而工人们在此背景中翩翩起舞,“那种感觉非常戏剧化”。在工厂的空地上,从纸盒做成的故乡老井到梦境中的时光穿梭机,这些迥异的装置有着曹斐作品某些共通的气质。曹斐常提到的一个词是——超级现实主义。“这是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混合。工人在工厂里是很现实的,但他们对未来有梦想和期待,甚至是幻想。”这些年,曹斐去过世界众多地方参展,包括纽约、伦敦、巴黎、巴塞尔、伊斯坦布尔。曹斐会拿这些城市与她熟悉的广州相比。例如,瑞士的宁静山水和别墅餐厅。但她并不着迷,“广州更有意思”。因为在广州的高架桥上行驶时,路也许突然就断了,然后看到待拆的楼房荒草丛生,这种城市急剧扩张中产生的荒诞感,令她非常感兴趣。同是艺术家,她父亲记录时代变革的方式与她明显不同。2005年,她应邀参加莫斯科三年展,参展作品是以自己父亲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父亲》。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曹斐的父亲、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崇恩为邓的诞辰赶制了一尊铜像。从曹斐的童年记忆开始,他的父亲就在不断为名人塑像。从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直到杨利伟、刘翔,雕塑的变化,是时代主流英雄人物和价值观变化的缩影。“现在做罗格的雕像了,很像。”曹斐并不喜欢父亲做的事,她觉得太主旋律了。但后来她觉得父亲的工作其实很有意思,于是她开始拍下父亲的工作。为了拍《父亲》,曹斐跟着曹崇恩,观察他如何与政府打交道,怎样跟官员交涉,如此等等。以她父亲为线索,她看到了中国基层政府机构如何运作,“形象工程”又是如何出台。“他让我想到他的工作和我所关注的当代现实是有联系的。”“我不知道他喜欢不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但父亲沉浸其中,这是他的职业。”在曹斐看来,如果说她父亲是从“正史”的角度切入现实的话,那么,她是站在更为个人化的“野史”角度进行观察。“我们都在用艺术去表现社会,但完全是两个不同角度,很有意思。”《父亲》成了父亲曹崇恩对女儿最为欣赏的作品。2006年,时年28岁的曹斐获得了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年轻艺术家奖。组委会的评语是:“曹斐的作品,从流行文化中吸取意象并使其达到奇特而睿智的风格,从而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出当代中国城市中年轻人的情绪和社会境遇。2007年,曹斐参加了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她参展的作品是以“中国翠西”(ChinaTracy)的虚拟身份游历网络游戏“第二人生”的《我·镜》。2008年,曹斐目前正在做的“人民城寨”项目,更像是《我·镜》的升级版。这座设在 “第二人生”里的虚拟城市——“人民城寨”,有四块土地,分布着天安门、CCTV新楼、东方明珠电视塔、熊猫、单车轮、烂尾楼、城中村等现实景象。“我希望在当前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一些制度、观念,可以在这座城市推行。”北京奥运会开幕当晚,艺术家蔡国强痛痛快快地放了一把烟火。虽然觉得“脚印”的构想很奇怪,但曹斐还是感到意外,“国家居然会花这么多钱,让一个艺术家来完成这么疯狂的一个想法。”曹斐认为蔡国强、黄永砯、徐冰等当代艺术家身上,有着比较容易辨识的集体符号。比如说古船、中药、人体穴位图。“他们当时是要走出国门,使用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更容易被外人关注。”与那一代人相比,曹斐觉得自己这一代艺术家对抗性少了。“80后的艺术家更卡通,批判性更少,对宏大事件不感兴趣,喜欢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私语。我更靠近70后,作品既没有完全失去批判性,又有游戏的一面。是幻想家与实践家的合体,旁观现实又适度介入现实。”
第18辆和第19辆宝马艺术车的创作载体为宝马M6 GT3,这款车型亮相于去年的法兰福克车展,M6 GT3是为取代宝马Z4 GT3而打造的全新赛车。
宝马M6 GT3在宝马M6 Coupe基础上装配了竞技套件,外观和内饰方面都进行了大幅调整,整车加装了一组空气动力学套件,用来增加车身下压力表现,并覆盖宽出的车轮。动力方面,宝马M6 GT3赛车将会搭载一款专为赛道设计的4.4L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赛车化改进,最大功率为373kW。变速箱为赛车常用的6速序列式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为3.9秒。
青年艺术家曹斐向表示,第一次接到宝马电话时非常惊讶,她原以为艺术车通常会由男性艺术家参与设计,而且最重要的是她自己没有车甚至也没有驾照。但是她非常乐意接受这次的设计邀请,她所理解的艺术车设计不是为产品做广告,而是在创作中加入对社会和艺术更深层次的提问和思考。
从有限的信息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设计理念和元素
由于目前车辆设计还处于保密阶段,此次我们无法见到第18辆艺术车更多的设计细节,但通过与曹斐的交流,工场菌还是捕捉到了一些信息:
1.由于此前有虚拟现实项目的经验,曹斐表示可能会在艺术车设计时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另外传统中国元素会以更抽象的形象出现,而不是简单的青花瓷或经典图形。
2.“技术”和“未来”是曹斐在演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当然工场菌始终认为以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思想和没有重复词组的语言中,这两个词能出现2-3次就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第18辆艺术车将采用与以往宝马艺术车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
宝马在下一百年战略中也曾强调未来交通出行将呈现多样化、科技化和数字化的趋势,大数据、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对汽车产业带来全新的体验和变革。结合以上两点工场菌推测,曹斐的设计中可能会出现虚拟现实和智能互联为代表的科技元素,中国元素会以不同以往的感官形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