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版司马懿幕府德川家康 窃国祚大盗以为大宝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Tokugawa 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在骏府城逝世。享年74岁。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于大之方(传通院)。原姓松平,永禄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桶狭间之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同盟,本能寺之变后先与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敌对,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移封关东,虽失去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担任五大老的笔头。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合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自此一步步摧毁了丰臣家势力。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庆长二十年(1615年)经大坂夏、冬之阵灭丰臣氏,江户幕府统治体制从此坚如磐石。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进入暂时的和平。
1.足利义昭说——员工勾结前老板、搞垮现老板。
2.朝廷说——没办法,我们甜党必须消灭咸党邪教!
3.イエズス会说——葡萄牙殖民者的阴谋!细川加西亚的野望!
4.羽柴秀吉说——死猴子不爽信长给他的外号。
5.徳川家康说——竹千代不爽他赏赐太少!
6.光秀家康共谋说——嗯,他们是基友,后来光秀化身天海。
7.堺の豪商(または千利休)说——千利休不堪信长南蛮奢华的品味,要兴起日本静寂茶道!
8.浓姫说——蝶姐姐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独守空房,空虚寂寞冷!
9.丹羽长秀说——老子是宅男,偏让我去四国!
10.羽柴秀长说——为了欧尼酱!
11.亀井兹矩说——不爽信长抛弃尼子的做法。
12.长宗我部元亲说——老子为了你打生打死,你丫一句话让我把地盘吐出来?门儿也没有啊!
13.岛津氏関与说——九州基佬你惹不起!
14.织田信澄共谋说——为报父仇,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15.柴田胜家说——啊!等了25年终于可以为21岁的织田信行sama报仇了!【总觉得哪里不对
16.细川幽斎说——为了儿媳妇!
17.黒田官兵卫演出说——然而瘸子早已看穿一切!
德川家康的本阵兵马虽有15000之众,但其中一部分前去帮助松平忠直收拾局面,另有一部分前往阻挡毛利胜永的攻势,使得真田军突如其来的进攻并没受到太大的阻力。而作为家康近卫军的"马廻り众\"多数是新招募的武士子弟,没经过什么阵仗,平时操练也不够,一见到烈火燎原一般的真田骑兵,自己先乱了阵脚四处逃散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康也不得不仓皇后撤。当时,家康的身边只有近侧武士小栗正忠一人,窘迫之时,甚至想到了剖腹自杀……
大阪夏之阵打野战被骂了一顿的松平忠直猛攻真田军,不论战术,导致真田军没有了军略上的优势可言。于是呢,所谓狗急跳墙就是这个道理了。人数已经不占优势的真田幸村毅然指挥部队直冲德川家康本阵。恐怕这乌龟死也没想到会被人这样骑兵冲击,最终本阵被冲得乱七八糟,靠着几个旗本围着德川家康拼死保护。乌龟觉得自己被逼到绝境,也就想要一死保存武名..这时候德川秀忠的本阵也是混乱一遍,全靠柳生十兵卫的老爸阿某某砍了几个才没有危险。德川家康把金扇马印收起来,而且这人出奇的不讲究衣着,敌人没了目标也就等着死了。松平忠直也打下了真田幸村的茶臼山本阵,开始夹击真田军,最后真田幸村逃到小寺庙休息的时候被杀。德川家康舒了一口气。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年幼时的朋友(德川家康在清州做人质)、暂时性的敌人(桶狭间之战前后)、后来的盟友(他们的同盟史称清州同盟)、亲家(德川家康的儿子信康与织田信长的女儿五德)。
德川家康 - 诸侯国国君,属于织田信长霸权下的一个盟友,慢慢建立势力,织田信长死了之后,又和丰臣秀吉勾结,分瓜织田信长的家业,表面臣服丰臣秀吉,暗地里增加势力。因为没有参与朝鲜战争而保留势力。丰臣秀吉死后,灭其后人而统领各诸侯国。
织田信长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但这种聪明并不见得会带给其他人安全感,特别是在这个绝顶聪明的人有着极其随性的行为习惯的时候。因此,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确实会感到更加紧张。不仅仅他会比别的上司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他的随性也不会给身边的人带去一丝安定。换而言之,这样一个人为核心组成的团队,没有一个稳定的队内气氛来稳定人心,容易为日后的爆发埋下不安定因素。
织田信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性格解读,叫做玩心过重。哪怕是在日后逐鹿天下的时候,儿时荒唐的行事风格还是多少对他产生了影响。总是迫不及待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得到之后又会很快失去兴趣,这也多少解释他对待旧臣老臣的薄情,“用人如堆糠,后来者居上”。
德川家康摆脱今川氏而独立,1562年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开始全力经营三河。由于他求成心切,采取过激措施,激起了1563年三河国全境的一向宗起义。经过他近一点的攻战,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后,才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织田信长进入京都,迈出了统一全国的第一步。 这时已在三河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德川家康开始采取东进政策。1570年他联合织田信长在妹川打败浅井氏、朝仓氏,将治所迁往滨松。但这时武田信玄也想夺取全国政权,为扫清进军道路上的障碍,屡次出兵远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率四万五千人大举进军京都。德川家康闻讯率自己所部及织田信长援军一万余众迎战于三方原。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筹,结果德川、织田联军大败,死伤千余,德川家康逃回滨松。此役德川家康虽然打了败仗,但武田信玄却十分佩服德川军的勇猛顽强。
武田信玄的猛将马场信秀事后对信玄说:“看了三河军的尸体,面朝我军倒下的都是脸朝下,面向滨松倒下的都是脸朝上,这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向前冲杀时战死的,因想逃跑而被处斩的一个也没有。”据说德川家康就是经过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声。 此后德川家康一面与武田氏对抗,一面加强领内建设。1575年5月,联合织田氏于长筱之役大破武田胜赖,1581年陷远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驱逐出远江。翌年随织田氏灭掉武田氏,领有骏河。
伊达和德川其实很像,在政治抉择上,政宗和家康都是很会站队的,能屈能伸,能准确判断自身和对方的实力。楼上说的政宗对家康心悦诚服,这个有点勉强。效忠幕府也多少站不住脚。家康选择储君的时候,三男秀忠和小儿子忠辉相争。其实忠辉锐气更胜。但家康最终选择沉稳内敛的秀忠,多少是因为忠辉是政宗的女婿,老头子对政宗这个亲家放心不下吧。
在那个下克上的年代,心悦诚服,效忠幕府什么的,多半还是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机会,而只好如此了。从这个角度看,家康是胜一筹。但如果给政宗机会,政宗未必不能获胜。他自叹晚生20年也是有点道理的。
至于游戏动画里么。你见过四五十岁的主角?主角不都是年轻人么,真田幸村不也如此?
前田利家是一心维护丰臣秀赖那边的,是个老实人,也是丰臣秀吉死前把丰臣秀赖托孤给他的原因。而且前田利家的实力一点都不比德川家康差,算是两边势均力敌。再说前田利家一心护着丰臣秀赖,那时还是丰臣家的天下,德川家康说造反还不被前田利家号令把他往死里打吗一句话说完,其实就是前田利家是丰臣秀赖的最大后盾,一死了,丰臣秀赖最大的后台就倒了,德川家康要夺丰臣家天下的最大阻碍就消失了。
第一,前田大纳言利家的封地是加贺102万石,而当时的德川内大臣的封地是关八州的256万石,实力上的差距不小,只是两者的政治地位相当,前田是唯一可以制衡石田治部少辅、武断派大名还有德川一门的人,他也是太阁托孤的重臣,一心向丰臣,因此德川不敢轻举妄动;第二,石田治部少辅当时与武断派的黑田长政、加藤主计头等人的矛盾是德川用来开战的大义名分,前田大纳言的存在使得两派的矛盾得以缓和,家康无法以此为大义名分开战,因此只得隐忍;第三,前田大纳言的威望不在他之下,同时又是一个老实、正直、忠义的人,受到太阁托孤之遗命的他,必定为昔日的好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且他一旦与家康为敌,那么不仅仅是文治派的石田治部等人,甚至是武断派当中的福岛市松、加藤主计头等人也完全有可能倒向丰臣一方,老谋深算的家康绝对不会做这种亏本的事情,因此他选择在1600年,也就是前田大纳言利家去世后,而且料理好其后人前田利政,前田利长之后开战。
在日本战国时期,石田三成是一个值得一说的人物。他在忠于丰臣家的势力中,是起到中坚力量的磐石作用及领军人的作用,是实际上的西军的统帅,死时年仅四十一岁。他的失败当然也可以归咎为他的对手实在太过于强悍,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上少有的谋略大家,是一个寓谋略、狡猾与铁血手腕于一体的人物。面对这样的对手要想有胜算也确实比较难。但是,他的失败仍然有其过错的一面。
石田三成要想避免失败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收敛自己过于耿直的个性。他在治部少辅这样的小官位置上,由于才华出众,又对丰臣家忠心耿耿,靠着当时的关白丰臣秀吉的赏识与提携,轻云直上,由一个低级武士升为享受十九万七千石的大名(一万石以上的大名就是诸侯,每万石所配备的军队约250人。)并且凭借着丰臣秀吉对他的信任,常常越级发号施令,这使他平时就得罪了不少大名与诸侯。当然他也有自己忠心耿耿的朋友,比如小行西长等,也有一些大名追随石田三成,但是,相对来说势力比较单薄。在羽翼未丰的情况下,就锋芒毕露,这是政治斗争过程中最大的忌讳。更何况石田三成的才华与胆略也自然遭受到许多大名的忌恨。
其次,石田三成的一个失误就是过份相信自己因为忠诚丰臣家,以一种真理与正义在握的姿态出现在众多的丰臣家臣中。同时,也错误地估计了,决定一切的其实仍然是实力,而不是其他的真理与道义。在他决定起事反德川家康的时候,有家臣提醒他,真理与道义是取决于胜负的。这个提醒没有引起石田三成的足够重视。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充满太多的想像,而对失败的可能性心理准备严重不足。他的持才放旷,这也招致丰臣家的其他忠臣的极度不满,特别是加藤正清、福岛正则这些也同样忠于丰臣家的诸侯的极度不满。加上石田三成的耿直,其亲和力是严重打折扣的。政治上的能伸能屈,软硬兼施,甚至根据形势及时作出妥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石田三成缺乏这个气度,加上他的正直,那种决不妥协的正义感,使得他不可能会像德川家康那样善变,在形势不利时就俯首称臣,作软蛋,在形势有利时就穷凶极恶,称霸天下,对敌人斩尽杀绝,毫不留情。
司马辽太郎 看完山冈庄八的再看司马辽太郎的能够中和,对这个人物的分析更透彻 因为看了山冈庄八才有了基础 看完司马辽太郎的想到山冈庄八就郁闷了 司马辽太郎很简练,但把握得很准 相反的山冈庄八,反而因为太过于详细而水分含量太多,而且把主角吹捧得过于伟大,不够客观性。 司马辽太郎的作品里面有一句话,原话不记得了,但意思就是“德川家康留给秀忠的遗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大概是德川时期的学者润色编造的,恐怕他临死前还想着如何保全德川家……”
看过山冈庄八的知道最后都是死命吹捧,看得多很麻木,但看司马辽太郎的就有很清新的感觉 另外一个不同的,就是两位作者在描写关原合战时的角度不同 山冈庄八是站在德川的角度,对于发动战争的理由都是安上正义的理由 但司马辽太郎是站在石田三成那边的,其中对于德川家康的描写都表露出他的阴谋诡计早有预谋,而且作为德川家康军师的本多征信也是经常出场 所以,最后两为作者的作品都看完以后,我对山冈庄八就不热爱了,太过于吹捧主角,不客观,写得很繁杂,是个东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