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京猥亵女童事件:为何无一人站出来制止
这两天,南京猥亵女童事件在持续发酵,最早发出这条微博的作家陈岚对媒体表示,她也感到遗憾的是“为什么周围那么多人看到了,却没有一个人勇敢站出来现场制止?其实我更希望有人当场站出来制止。”
首先,透视近年来幼女受侵害事件,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孩子缺乏基本的性常识和防范意识,在懵懂无知中受到伤害。而在许多欧美国家,性教育从娃娃抓起,孩子很小时就会被明确告知,背心、短裤覆盖处别人不能碰。在英国,这些内容更是被细化进小学生守则——它们的小学生守则,不仅明确而浅显地说了这些问题,还在执行层面给了孩子清晰的指导,如第四条:小秘密要告诉妈妈;第八条: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第九条、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正是由于性教育的缺乏,很多家长对孩子被猥亵或性侵的意思很淡薄。很有代表性的一位微博网友在该新闻事件下的留言:“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亲姑姑的儿子,我还告诉我妈妈了,可是他们并没有向我道歉,而且因为他成绩好家长们很快就忘记他做的这种龌龊的事了,我妈妈现在还天天在我面前夸他,我真的很伤心!”老一辈的人,对于性侵的意识淡薄,根本对孩子不会谈及这方面的问题。这直接导致遭遇伤害之后,他们不敢声张。调查显示,不少女童遭侵害后,或因年幼无知,或因耻于诉说,或因受到威胁,不敢及时报案或告知他人,导致不少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而那些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学校,基本都是多年未进行过性知识教育。更遑论对青少年进行防性侵等安全知识的教育。而在青少年的行为中,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是最重要的一环。而这一环,恰恰又是最薄弱的一环。如果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幼女疏于保护,就等于给这些罪犯开启了方便之门。
其次,是什么让很多成年人变得如此冷漠,男子当众猥亵女童为何周围无一人阻止?君不见,如今见到有人失足落水时,人们冷漠旁观;见到有人跳楼自杀时,竟然有人吹响刺耳的口哨并爆出邪恶的哄笑;街边行乞,当下还有几人相信那是山穷水尽的背井离乡;见到见义勇为者被歹徒报复殴打时,人们惟恐躲之不及……人心之冷漠,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即明明是好心救人,最后还要承担责任,让很多人在遇到类似事件时选择明哲保身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味指责人心浇薄、试图从道德层面呼吁大家不计得失、伸出援手,效果恐怕绝不会好。古语说得好,“趋利避害为君子”,任何人都有权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去考虑帮助别人。在扶倒地老人的调查中,80%的网上“不扶支持率”也表明,对这种选择,社会上认同的声音占了上风。
在这个社会中,如果人们面对罪恶时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如果与罪恶的对抗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人们对抗罪恶的努力得不到应当维护正义的公权力的支撑甚至还会为此受到惩罚,底线就会处在失守状态,冷漠就会成为多数人必然的选择。试问:倘若出头就要挨打,挨打又是白挨,那谁会愿意出头呢?在演讲家嘴里,正义比生命重要。可是对一个老百姓来说,还有什么能比性命重要?
一百多年前,一群围观砍头场面的看客深深地刺痛了鲁迅先生的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余,先生毅然弃医从文,誓以手中之笔改造国民性。时至今日,这种看客现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看看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新闻标题吧:“女孩公厕内被拾荒男子强奸,40余人围观无人制止”;“五龄童失足落入冰冷臭水塘,围观者上百无人施救”;还有“男子天桥上欲轻生,围观者催其快跳不要浪费时间”这样的报道。因此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围观”的社会,任凭一个老人躺在马路窒息而死,还是一位妙龄姑娘在出租车上被歹徒强奸,我只管“围观”。
当所有人都只做看客时,于是,需要救助的老人慢慢的死去,围观的看客无动于衷;于是,需救助的落水者慢慢的溺死,周围是一群冷漠的看客;于是,跳楼者跳下,起哄者一片掌声。当我们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成娱乐的对象,用别人的生命来成就我们的一点点快乐,人性已经冷漠到失去痛感的地步,人性已经沉沦到没有悲悯的程度。谁能保证自己不能变成弱势者?谁能保证自己没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么我们面对无人相助的局面时,还能这么冷漠?这么无动于衷?
辛斯基先生有句箴言说:“不要恐惧你的敌人,他们顶多杀死你;不要恐惧你的朋友,他们顶多出卖你;但要知道有一群漠不关心的人们,只有在他们不作声的默许下,这个世界才会有杀戮和背叛。”
对此有人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养了一大笼猴子,并宰猴待客。当客人光临时,他就会穿着白大褂领着客人挑选猴子。笼子里的猴子们摸出了规律,知道白大褂一出现,便会有一个同伴将一去不复返,于是猴子们非常紧张,都拼命地往后躲。当客人选中一只猴子时,其他猴子就使劲把它往外推。被推出去的猴子,明显感觉自己死到临头,因此完全不做任何反抗,一动不动地任人宰割。其余的猴子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眼看着这只猴子被杀掉。这样一幕场景不断重复上演,最终猴子全部被宰杀净尽了。
当你看到别人被强拆时冷漠,看到少女被侵害时围观,看到溺水者不去施救,看到交通事故不去抢救或助人时,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就是笼子中那一大群猴子中的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