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捐精踊跃 全程可获3000元补贴【图】
从去年开始,广东给予精子捐赠者的交通及误工补贴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合格者提升至每次300元,不合格者则为50元/次。合格者的供精次数一般为 10次左右,每隔5~10天捐献一次,每次结束完立即给,全程下来可获3000元左右的补贴。随着补贴大幅度提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捐精活动在校园内悄然“走红”,甚至出现男生集中的高校去年已将今年配额用完的火爆场景,目前广东精子库捐献者九成五以上是大学生。
众所周知,我国每年大约有10%的人群有不孕不育问题,而不育夫妻最关注的精源指标分别是:供精者的身高、籍贯和受教育程度,而且越年轻精子质量越好,大学生无疑优势明显,正是这样,我国的精子库面向的主题也是大学生。以前捐精还是羞羞答答的事情近几年为何突然火热原因有很多,一是社会责任感的增加,二是对捐精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三是可以获得3000元补助,这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随着大学生对生理知识掌握的逐渐丰富,了解了捐精对身体没有害处,而且精子每三个月循环更新一次,不捐也就浪费了,再加上还有不菲的补助,这让好多男大学生动心,如今高消费高物价下,吃喝拉撒都需要钱,不少男生都有女朋友,追女朋友的花费更不用说,还有不少学生攀比心理,比如看到别人换了一个新手机自己也想换个。在这种心理下,原本属于利国利民的公益“捐精”变成了“卖精”,高补助下的捐精活动让好多志愿者的踊跃积极的责任感变了味。
在这些捐精的大学生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对父母严格保密,捐完了后拿钱走人,一是有些父母不太懂,而是担心遭到父母的训斥。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隐患,将来有可能自己的孩子之间“近亲结婚”,这也是所有捐精者最该担心的事情,虽然这种概率很低,说不定真的会发生《雷雨》中的一幕,建议所有捐过精的孩子将来恋爱结婚前应该首先验DNA,所以建议那些为了3000元捐精的大学生们一定好好考虑清楚。
由于环境、生活压力等等因素,男性的精子质量在走下坡路中。现在不少地方的精子库也只接受大学生的精子,而不少大学生居然也热衷于捐精。但是现在大学生捐精的质量也再下降,并且据有关资料统计,不孕不育症在国内约占已婚夫妻的10%,其中40%的不孕不育原因在男方,而直接由精液异常导致男性不育的则最为常见,约占30%~40%。更让人担忧的是,一方面是大量的不孕不育人群在四处奔波求医问药;另一方面却是众多想做父亲的男性依旧不注重自身健康,或者在呵护自己生育能力方面存在诸多误区,使得求医问药的路愈加漫长。其实,生活中多注意些细节,是有助于呵护生育的“种子”的。
现状调查精子库缺少优质“种子”
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对夫妻的愿望,为了达成这个愿望,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而对于丈夫而言,精子的数量、质量和活力是优生的关键要素。从上海人类精子库传出的消息称,目前精子捐献的成功率只有一成。10%的捐精志愿者不仅捐献不成,反而在检查过程中查出患有不同程度的生殖疾病;而其中大约有1 %至2%的捐献志愿者竟发现严重疾病,甚至被诊断为“无精”或“少精”。这与部分捐精者在捐精前仍然烟酒不断,不注意作息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国家计生委的研究数据显示:从1981年至1996年,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精子活动率和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分别下降了10.4%和8.4%。
追根溯源不良生活习惯是祸首
孕育专家施长春主任指出,丈夫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及某些外界环境因素,都影响着精子的质与量。某些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因素,可能会造成精子生成方面的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后代的先天缺陷。而目前普遍的精子质量不高显然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最大。
《大学男生热衷捐精》出街后,引发大量讨论。有人“垂涎”3000元营养金,有人担心发生现实版《雷雨》存在伦理风险。
权威专家明确表示,这点“小钱”对捐精者的付出而言根本不算报酬,我国在伦理方面的措施也很全面。
问:有些拒绝捐精者最主要的担忧在于以后自己的孩子会和自己的孩子结婚。或者以后某一天孩子上门来找亲生父亲了怎么办?
答:一个供精者的精液最多只能提供给5名妇女受孕。我觉得即使5次都受孕成功,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这5个孩子相遇并相爱的几率微乎其微。
以后是否有孩子上门找爸爸的情况?目前我们国家采取的是“互瞒”的方式,小孩子本身不知道自己是捐精出生的,就连医生也不知道是哪位捐精者。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个80万人左右的社区,一个供精者生出25个孩子,其后代结婚的几率已经几乎可以忽略。
记者采访发现,对于捐精,老一辈有所抵触,年轻人较为接受。广东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唐立新主任昨日表示,市民不用担心《雷雨》情节,中国是控制最严格国家之一。
应该捐:
孩子成夫妻?又不是拍戏
暨南大学建筑系大三的林汨圣同学捐过血,也在电视上看过捐精的信息。听说有的同学怕捐精所生的小孩与自己未来的孩子结成夫妻,林汨圣觉得这种担心有点好笑:“你以为是拍戏吗?可能性那么小的事。”
如果精子库像捐血那样开流动捐精车进校园,相信不少人都会去捐赠。
从事服务业的荆先生认为,大学生可以尝试一下,不但可以赚钱,而且可以帮人。不过精子库的管理与安排是否合理以及伦理问题等应该和捐精的大学生交代一下,比较好。
不该捐:
概率小不等于不存在
“如果儿子征求我意见,我肯定不同意。”退休5年的周阿姨觉得,概率小不等于不存在。“如果两个人遇上了,爱到死去活来才发现原来彼此的父亲是同一个人,那多凄凉啊!近亲结婚生下了有缺陷的孩子,那整个家族的素质就大大下降了。”
56岁的成叔表示,“如果他要去,我不主张,也不反对。”至于小概率事件,成叔说不会担心:“捐者受者都互不相知,不知道就不去理会了。”
精子库:
未设上限鼓励大学生捐精
广东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唐立新主任表示,实际上并没有对各校的捐精总额设立“上限”,他们仍然非常希望各高校的大学生继续积极支持这项公益事业。捐精可助人,他呼吁更多热血男儿参与捐精。
近年来,我国人群不孕不育发生率维持在10%左右,且城市人群发病率不断走高。这使得“借精生子”业务供不应求。如今,全国仅有十家精子库,不少省份尚未建立自己的精子库,而广东也只有一家。一份只能让五名女性成功受孕,其中有不少样本的份额已用完。
唐立新表示,目前美国每年依靠供精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大约为2万—3万人,中国依靠该技术出生的孩子数量远低于美国,应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有担忧:
会出现《雷雨》情节
针对网友及部分大学生的忧虑,唐立新解释,“中国发展这项技术没有外国时间长,因此是非常谨慎的,几乎是全世界在这一方面要求最严格的国家。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规定,一个供精者的精液仅能让5个妇女成功受孕,而多数国家执行的是一个供者的精液供10个左右妇女使用。”
唐立新表示,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个80万人左右社区,一个供精者生出25个孩子,其后代结婚的几率已经几乎可以忽略。“在数学上是不可能等于零的,但是概率极低。”
据了解,除了控制使用者的数量之外,中国的一些规定也与欧美国家稍有差别。如欧美国家对于捐精者的年龄限定为18岁~40岁,而中国将捐精者年龄控制在22岁~45岁之间。
网友说:
哇!在哪?我去!
无需辛苦劳动,把“快感”变现就有3000元到手,男生们猛然发觉自己“浪费”了许多钱,跃跃欲试“求地址”,女生们纷纷表示羡慕嫉妒恨。网友无间-7转发微博说:“哇!在哪?我去!”
感叹零成本高回报的“生财之道”之余,不少网友担心小概率事件降临头上,上演现实版《雷雨》怎么办?微博网友AnsoN_骆说:“其实我很难想象,那些人以后带着老婆孩子出去,在街上碰到一个跟自己小孩一模一样的小朋友会有什么反应。”
要支持鼓励大学生捐精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组长陈振文,昨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捐精流程繁琐3000元不算报酬
记者:广东精子库捐精者95%以上是大学生,您有什么看法?
陈振文:捐精是一项公益事业。目前,捐精者中绝大部分是大学生或者大学毕业生,这是因为他们正值青壮年,身体条件较好,接受新事物的热情较高,也比较热衷于参加公益事业。对于大学生捐精我是支持的,更应该鼓励。
记者:合格者的供精次数一般为10次左右,每隔5~10天捐精一次,每次结束后立即给钱,全程下来可获3000元左右的补贴?有学生把捐精当成一份“兼职”。
陈振文:我们不能把这理解为兼职,也根本谈不上报酬。捐精一般需要10次左右,顺利的话在3个月内完成,加上体检时间大约两个星期,完成整个过程需 3个半月。如果捐精期间遇到感冒、出差等情况,要适当推迟采精时间,但捐精必须在6个月之内完成。当精液冻存6个月后,捐精者还要前往精子库再次抽血复查,以确保捐精者身体健康。这项检验合格后,冻存的精液才可以投入使用。
这是捐精的流程,一般来说整个过程下来需要9个月左右时间,需要跑十几次,交通费、误工补贴费等各项补贴3000元左右谈不上是报酬。如果仅仅是为了报酬,大学生可以去做家教。
捐精档案够3代人查询近亲关系
记者:有些拒绝捐精者最主要的担忧在于以后自己的孩子会和自己的孩子结婚,或者以后某一天孩子上门来找亲身父亲怎么办?
陈振文:目前在伦理方面的措施很全面。根据规定,捐精者一生只能在一个人类精子库中捐精,合格的精液只向卫生部批准的生殖中心提供,一个捐精者的精液最多只能提供给5名妇女受孕。即使5次都受孕成功,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这5个孩子相遇并相爱的几率微乎其微。
此外,提供精子给不育患者时,生殖中心就已与对方签署好知情同意书。其中一条是,孩子结婚前,家长须去做婚前排查。也就是说,假如女方是借精出生的,就要去查对象的父亲是否有过捐精记录,确保男女双方没有血亲问题。捐精档案会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够3代人查询有无近亲关系。
而对于以后是否有孩子上门找爸爸的情况,目前我们国家采取的是“互瞒”的方式,小孩子本身不知道自己是捐精出生的,就连医生也不知道是哪位捐精者,只有精子库中心有数据。精子库中心根据捐精者和接受者都不愿意公开的意愿,将为双方保密。
记者:目前我国捐精工作方面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陈振文:目前捐精的人数不多,归根结底还是个观念问题。改变观点需要提高文化认知水平也需要宣传,但是目前,捐精不好大张旗鼓的宣传。比如献血,很多人会大声说我今天去献血了,但没人会大声说我今天去捐精了。献血可以鼓励领导自上而下带动一批人积极参加,但是捐精不可能这么做。
目前来看,捐精大多是在同伴之间交流和宣传,老百姓也需要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所以,我希望媒体正面引导捐精的问题,大学生目前是捐精的主力军,要支持和鼓励他们,不要打击。
广东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唐立新强调,捐精不是卖精,只是提供基本的误餐误工和交通补助。捐精可助人,他呼吁更多热血男儿参与捐精。另外,根据医学伦理学要求,一名志愿者一生中只能捐精一次,所捐精液只能让五名女性成功受孕,为避免重复捐精,精子库设立了指纹鉴别系统。
大学生捐精红火的原因
补贴费提价成重要原因
据捐赠活动的高校联系人冯先生透露,在校大学生捐赠精子活动真正“红火”起来还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从去年开始,广东给予精子捐赠者的交通及误工补贴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合格者提升至每次300元,不合格者则为50元/次。合格者的供精次数一般为10次左右,每隔5~10天捐献一次,每次结束完立即给,全程下来可获3000元左右的补贴。”
冯先生表示,3000元的补贴无可否认是许多大学生考虑捐精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免费获详细生殖检查
除了获得高额补贴外,捐赠者还可以免费获得极为详细的生殖检查,这也是学生们前来捐赠的原因之一。
“精子库样本的收集及筛选要求极高,因此检查项目多达数十项,包括生殖功能、遗传病学检测、染色体分析和传染病等等,比婚检详细得多,还能为捐赠者提供很多好的生殖建议。”
从2010年开始,广东精子库除寒暑假外,几乎每隔两周左右就会组织一批同学到医院检查、进行捐赠活动,至今组织活动70次左右,约有2000名学生参加。
因为“华工等学校太踊跃,去年已将今年名额用完。”该联系人向记者解释,每次组织捐精的人数为5~7人左右,其实每所高校并未设“上限”,但不同高校在数量上需要适当平衡。
一生只能捐一次 捐后要留指纹
据卫生部规定,每位捐献者一生只能在一家精子库进行一次捐献,每位捐献者的精液只能用于让五名申请女性成功受孕。
“主要从医学伦理和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唐立新主任指出,“此举降低因捐献者多次捐精而引发的‘同宗婚配’风险。”为避免重复捐精,精子库设立指纹识别系统。
近年来,我国人群不孕不育发生率在10%左右,且城市人群发病率不断走高。
五年前,精子库曾对受精夫妇做过抽样调查,发现不育夫妻最关注的精源指标前三位分别是:供精者的身高、籍贯和受教育程度。
如今,全国仅有十家精子库,广东也只有一家。考虑到精源有限,提供精源时只能满足申请者对血型、身高等的基本要求。
昨天,北京人类精子库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液氮储精罐。本报记者孙雪梅摄
上周三,为招募志愿者,北京人类精子库第一次将招募通知放到了多所高校的论坛上。今年11月,有媒体报道称,南京、浙江等地出现“精子荒”,借精生子需排队苦等1年以上——继血荒之后,提起来神秘并稍显难为情的精子库,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事实上,以2001年2月卫生部颁布《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起算,神秘的精子库已在中国悄然运行了9年多。
9年来,精子库运转如何?精子荒是否存在?能否设立名人博士精子库?昨天,本报对话中华医学会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组长陈振文。
■人物
陈振文
男,66岁,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组长。
曾任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临床研究部主任,国家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北京人类精子库主任。
插图/李明辉
■关键词
精子库
利用超低温冷冻技术,采集、监测、保存和提供精子的专业机构。
冷冻后的精子主要有4个用途,一是用于治疗不育症,提供给男方不能产生精子的不育夫妇,做人工授精,解决生育问题;二是用于预防遗传病;三是为有特殊情况的男性(从事特殊职业或患有特殊疾病)提供生殖保险,做自精保存;四是用于科学研究。
精子荒全国未出现
京华时报: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建立人类精子库?
陈振文:我国开始冷冻保存精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真正建立规范的精子库,是从2001年2月20日卫生部颁布《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开始,从那时候起,卫生部开始审批建立人类精子库。
京华时报:目前全国有多少家精子库?
陈振文:经过批准并正常运转的精子库,目前全国有11家,其中2家正试运行。卫生部规定,每个省(市)只能审批一家,因为一个省市一家精子库就够用了,数量过多,管理上反而可能出问题。
京华时报:北京的人类精子库什么时候建立的,运转情况怎么样?
陈振文:北京人类精子库是2005年11月经卫生部批准建立的。从发展趋势看,捐献精子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近两年,不过具体人数目前还没有汇总。
京华时报:有外地媒体说,当地精子告急,一些夫妇需等一年才能排上队。上周,一些招募捐精者的帖子,也贴到各个高校的论坛上。有人因此认为,北京精子库的储精量也在告急,是这样么?
陈振文:其实全国没真正出现“精子荒”。全国有11家精子库,基本上能满足治疗的需要。只有个别城市生殖中心供精数量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有的地方,患者需要等候一段时间。今年我们把招募通知发到了高校论坛,因为我们觉得大学生群体热心公益事业,思想层次较高,能接受这个新鲜的东西。
可以肯定的是,北京精子库储存量正在不断增加,逐步满足患者需求,也有向外省的生殖中心供精。
逐项淘汰仅20%志愿者合格
京华时报:什么样的人可以捐精?
陈振文:年龄22—45岁的健康男子,中国公民,无传染病、遗传病以及重大疾病,没有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都可以自愿捐精。
京华时报:为什么要规定国籍?一般人认为,学历、职业稍好的人情商或智商稍高一些,我们对此有要求么?容貌呢?
陈振文:之所以规定国籍,这是因为卫生部技术规范要求供精者必须为中国公民。目前,学历、职业都没有限制。不过从捐精志愿者来看,还是学历层次高的人多,因为这个群体更容易接受捐精。在容貌方面,只要五官端正,没有缺陷就行。此外,除身体健康外,我们还要通过交谈,看志愿者的心理是否健康。
京华时报:志愿者捐精要走哪些流程?有什么筛选标准?
陈振文:工作人员会给他们讲解整个捐精过程。如果符合条件,且自愿捐精,签一份知情同意书后体检。一般先检查2—3次精液质量。合格后,再做一个全身体检,排除传染病、遗传病等。体检采取逐项淘汰的方式,一般最后剩下的合格者也就20%左右。这是因为精液需冷冻储存,所以要求精液的质量高于一般水平。这里需说明的一点是,有的志愿者精液质量达不到冷冻储存标准,这并不代表他不健康,更不代表他生育能力有问题。
捐精一般需要8—10 次,顺利的话在3个月内完成,加上体检时间大约两个星期,完成整个过程需3个半月。如果捐精期间遇到感冒、出差等情况,可适当推迟采精时间,但捐精必须在 6个月之内完成。精液冻存6个月后,捐精者还要前往精子库再次抽血复查,以确保捐精者身体健康。这项检验合格后,冻存的精液才可以投入使用。
京华时报:具体怎么取精?陈振文:精子库设有专门的取精室,其实也就是一间布置得比较温馨的普通房间,志愿者一个人进去,用自慰方式取精。整个过程,其实跟献血一样简单。
京华时报:捐精是否能得到报酬?
陈振文:有一个问题得明确,就像献血一样,捐献精子也是无偿的人道主义行为。但为了补偿捐献者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会给予一定的交通、误工补贴。这个补贴在全国各地不一样。就北京而言,补贴分批发放,进入供精过程的,每供一次精补贴交通误工费200元;6个月复查合格者,给予爱心奖励1000元。完成全过程,各项补贴加起来约3000元。
名人博士精子库不可能成立
京华时报:捐献精子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陈振文:捐精绝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对于22—45岁的男性而言,一周排精2—3次都没有问题,长期不排精反而不好。
京华时报:精子库在运转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境?
陈振文:最大的困难还是,怎样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捐献精子关系到个人隐私,所以不像无偿献血那么好宣传。通过媒体、健康教育来宣传有一定效果,但主要的还靠同伴交流。
京华时报:现在的志愿者的构成大概是什么样的?
陈振文:志愿者的知识层次一般都比较高,本科学历以上占大多数,因为大学生、研究生正值青壮年,身体条件也比较好,也乐于参加公益事业。
京华时报:有学者指出,所选的供精者最好已证实他们的生育力良好,捐精者最好已婚或已生育。大学生并不是捐精的最佳人选。对此,你怎么看?
陈振文:理论上讲,已婚或已生育的男性青年是最佳供精者,但实践中不可行。这个群体捐献精子的人相对较少,时间和精力也不够充裕。现在的大学生和刚毕业的青年,多数比较热心,思想上能接受新事物,同时热爱公益,所以捐精的人比别的群体多。如果单以不是最佳供精者为由,将这部分人拒之门外,那捐精的人就更少了。当然,我们是希望更多的已婚或已生育的男青年来捐精。
京华时报:捐精者有一定补助,借精生子的夫妇是否需要支付费用?他们和精子库如何取得联系?
陈振文:出于成本考虑,“供精”肯定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全国各地也不一样。精子库不直接与病人发生关系,只负责提供精液给国家卫生部或省市卫生厅批准的生殖中心。因此,需要供精的患者需到正规生殖中心就诊,在各项条件均符合的情况下,生殖中心会与精子库联系获取精液。
京华时报:普通人认为,孩子的容貌、性格和父亲有一定的关系,既然是借精生子,所以都希望选个好一些的父亲。有人因此认为,应建立名人、博士精子库。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振文:国内既没有名人精子库,也没有博士精子库,建立名人、博士精子库是不科学的,国家也不允许建立。
多道关口避免未来伦理困境
京华时报:一些人顾虑,一旦捐精信息泄露,某一天“孩子”找上门来怎么办?
陈振文:精子库有严格的保密规定,捐精者的所有身份资料都不得外泄。除专职工作人员外,其他人不能查阅。
对需要供精的患者,精子库也只提供捐精者的身高、血型、卷发直发、单双眼皮、肤色等基本信息。提供这些信息,是为了解除他们今后生活的一些隐患,让孩子和法律意义上的父亲长得更像。
京华时报:一些网友说,“自己的儿女长大后相爱了怎么办”?这类伦理问题如何避免?
陈振文:伦理方面我们也考虑得很周全。我们规定捐精者只能在一个人类精子库中捐精,合格的精液只向卫生部批准的生殖中心提供,而且一个供精者的精液最多只能提供给5名妇女受孕。即使5次都受孕成功,在10多亿人中,这5个孩子相遇并相爱的几率几乎为零。
此外,提供精子给不育患者时,生殖中心就已与对方签署好知情同意书。其中一条是,孩子结婚前,家长须去做婚前排查。若女方是借精出生的,就要去查男方父亲是否有过捐精记录,确保男女双方没有血亲问题。捐精档案会保存75年,足够3代人查询有无近亲关系。
京华时报:一提起捐精,大家多少有些难为情。你怎么看这一点?
陈振文:我觉得这根本没什么,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高中课本里都学过,不应该对这个避而不谈。希望更多人参与这个公益事业,解决不孕夫妇的困难。从帮助别人的角度来说,捐精,和献血、献骨髓一样高尚,都是在做公益事业。
另一方面,我还特别想提醒不育夫妇:一定要到卫生部或卫生厅批准的生殖中心看病就医,千万不要使用地下渠道的精液。因为地下渠道的精液没有经过合法程序,精液质量没有保障,很容易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孩子也容易患遗传病。目前,全国正规的生殖中心有200多家,北京就有12家。
北京的医院目前不接受社会捐精子,一般是定向采集,比如大学的研究生院,在采集前还要有详细的调查,比如捐精子人的社会关系、生活习惯、是否吸烟喝酒、人的性格、爱好等等。很麻烦,但这个工作很有必要。
另外,北京大学人类精子库挂靠在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内,正在严格按照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的法律和伦理等相关规定积极筹备,现招募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志愿者。
我所先对志愿者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约3000元),合格者可自愿捐精,我所将和所有志愿捐精者签署按法律合同,隔2周取一次,每次付现金200元,累计约10次。 由于北京大学人类精子库现处于筹备期,故捐精者的精子现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如冷冻复苏等,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一段时间。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