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莲花奖”它能使得抄袭现象得到遏制吗
最近,天津市作协主办的燧石文学奖彻底火了一把,但火的却不是它评选出的优秀文学作品,而是它为年度抄袭作品设立的“白莲花奖”,该奖最终花落《锦绣未央》。这使得不少网友拍手叫好叫好,觉得早该给这类抄袭作品一个教训,但也有人觉得作协纯粹是在炒作,不认同如此评奖。
“白莲花奖”是舆论反抄袭的高潮,但也存在争议
网络文学抄袭,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几年,《甄嬛传》、《如懿传》、《楚乔传》、《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锦绣未央》等一大批热门IP全部难逃抄袭的争议,不仅媒体更为关注,网友对反抄袭也越来越热心。
以《锦绣未央》为例,《锦绣未央》涉嫌抄袭能够立案(2017年),和志愿者的努力密不可分:志愿者最早发现《锦绣未央》涉嫌大面积抄袭,志愿者负责联系编剧、被侵权作者,搜集抄袭证据等工作——在长达3年的诉讼准备中,有近百位志愿者参与。
如果说过去反抄袭主力在民间,影响力有些小,那么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天津市作协明确评出一部抄袭作品,就显得分量十足。不少网友和媒体为此倍感振奋,并把“白莲花奖”和美国评选烂片的“金酸莓奖”类比,认为这是用幽默的态度反对抄袭。
其实这种类比是不恰当的。烂片和抄袭本身就是两个概念,抄袭一般是指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违法行为,严重的可构成犯罪,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指控。各国皆由行政或司法官员对作品是否为抄袭作出最终裁决。《锦绣未央》涉抄袭案目前正在审理之中,此时评选有些未审先判的味道。
此外,主办方声称“白莲花奖”由网友评出,但打开燧石文学奖在微博上发起的投票链接就会发现,仅有10人参与,其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有9票,《锦绣未央》得3票。
当然,燧石文学奖还可能有其他的数据源,但这个投票结果还是让网友生疑——燧石文学奖之所以把奖项颁给《锦绣未央》,是因为抄袭鉴定专家、著名编剧余飞认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构成抄袭,而《锦绣未央》构成抄袭,天津作协在回避法律风险。
余飞也不赞同天津作协联合民企主办这样的评奖:1、法院没有判定的项目,不宜参评这样的奖,极易引起争议和诉讼;2、即使要从学术上评这个奖,也不应把评选交给大众投票,而应该先组建抄袭鉴定中心来制定标准和鉴定流程。
反抄袭的热情可以理解,但认定抄袭其实并不容易
大量疑似抄袭作品的曝光,使得人们对抄袭越来越反感;抄袭认定难,时间成本高,作者只能默默忍受抄袭的故事,也让人们希望严打抄袭,还作者公正。因此,与公众的不吝赞美相比,质疑白莲花奖的声量则显得非常微弱。
不过,这种质疑是有意义的。首先,各国保护著作权的通则是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怎么理解?知识产权律师赵虎曾举了这样两个例子:谍战电视剧《潜伏》很成功,但别人也可以拍摄以“谍战”为主题的电视剧,因为这个主题是思想,不是表达;但是新的电视剧不能用《潜伏》中的特定、详细故事情节、对白等,否则会构成侵权,因为这些属于表达。
“偷龙转凤”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桥段,一个作家用这个桥段写了一个故事,别的作家也可以用。因为“偷龙转凤”这个桥段属于思想范畴,而具体如何“偷龙转凤”可能会落入表达的范畴,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具体到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采用“接触+实质性相似”的判断规则,来认定抄袭。简单来说,如果涉嫌侵权方能证明自己没有接触过原作,可以直接认定不是抄袭;如果不能证明,则要看涉嫌侵权的作品是否和原作是“实质性相似”。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关晓海指出,“实质性相似”分为整体和部分两种“实质性相似”。部分实质性形似遵循1992年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阿尔泰案例中所确立的“三步法”:
1、“抽象法”,先把原告、被告作品中不受保护的思想删除出去;
2、“过滤法”,即把原告、被告作品中虽然相同但又都是属于公有领域中的内容删除;
3、“对比法”,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再将被告与原告的作品剩下的部分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实质性相似。
而整体实质性相似注重“整体把握”,即将作品中受保护的要素和不受保护的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判断是否侵权。
虽然原则很清楚,但具体到每个作品,哪些是思想,哪些属表达;和别的作品是否是实质性相似,常常不那么泾渭分明,充满了模糊地带,判断是否侵权可谓世界难题。这就要求法官本着审慎的原则,对每个案件的各种证据全面分析后,再做出判断。
一部作品和另一部作品在文风、人设、情节或者“梗”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普通人就会认为是抄袭,但法官不可能,也不应该这么武断。
以《锦绣未央》涉嫌抄袭系列案为例,此案涉及12位作家,18部作品,光是权利作品和侵权作品的对比证据,就达近2000万字。今年4月首次开庭审理,到了8月,法官表示此案涉及到大量作品内容比对,审理期限延长6个月。
反抄袭更需要专业意见,行业应尽快形成共识
常有人觉得目前的反抄袭太耗费资源,对它的打击力度也不够,要对涉嫌抄袭的作品,从严认定,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那样做的话,也许抄袭的人少了,但创作的空间也会慢慢消失。一直奋战在反抄袭一线的编剧余飞指出,每一个创作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的,如果反抄袭扩大化,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幸免,就看舆论是不是朝他开炮。
因此,反抄袭需要公众的参与,但也不能光看网友投票。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三生》涉嫌抄袭《桃花债》的口水仗快打了10年,网友以调色盘为依据,认定《三生》抄袭,但余飞根据自己总结的“抄袭评估三原理”,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对两本书中15组人物关系、454个情节点和信息点、84条逻辑链、2条故事主线进行比对,最终判断《三生》没抄。
余飞认为,流传的调色盘判断抄袭不够科学,存在大量刻意凑成抄袭证据的现象,即使要采用,也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这个角度看,反抄袭也离不开专业人士,因为他们对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制定鉴定标准可能更符合实际,更理性。
实际上,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本身就更容易陷入抄袭风波。许多网络类型小说的情节设定、故事架构都是由许多作家共同丰富的,网络小说又可以随意修改,谁抄谁的很难判断;而大量辅助写作软件的出现(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形成多条生动的文字描述),让不少网文的表达更加雷同,而表达雷同,很容易被认定为抄袭。
文学界和法律界尽快形成一个权威的鉴定抄袭的办法和标准,这比评出一个名字好听的年度抄袭奖,重要得多,也急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