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内影视大事件盘点 中国影视发展迅速
传奇影业在近几年来都处于亏损状态,对于像传奇影业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制发类型的影业公司来说,这今年是很不好过的,很多公司都宣布破产倒闭。然而这对于中国电影业来说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中国电影业需要的是一张进入好莱坞的门票。传奇影业有参与投资好莱坞超级大片,并深度开发过电影IP等经验与资源,而这些优点同样也吸引着2015年在国际舞台上买个不停的王健林。
2016年1月,万达宣布以不低于230亿元全资收购美国传奇影业,8月便传出重组受挫消息,这也意味着万达院线高达2000亿元的影视帝国梦想暂时成为泡影。6月29日,万达院线还宣布,正在积极推进上述重组相关工作,而且表示,“截至目前,公司董事会未发现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董事会或者交易对方撤销、中止本次重组方案或者对本次重组方案作出实质性变更的相关事项。”
自从两鬓生白发,周星驰内心的赌性就开始野蛮生长。2016年3月3日,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向全国各院线公司发出通知, 2月8日上映的《美人鱼》宣布公映秘钥延期至6月8日。截至目前,该片票房已逾33亿元,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个月中,票房神话还将被续写。
坐拥如此高的票房,却还是出现“星爷赔大了”了的说法。原因就是这一次,周星驰又同《西游降魔篇》上映时一样,选择了对赌协议、保底发行。只不过,《美人鱼》的保底发行价格一度在业内被盛传高达20亿元。这一数字,近期被证实在16亿—18亿元。无论如何,这个前所未有的保底价格,还是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
2016年3月4日,电影《叶问3》在大陆上映,半月便累计了7.9亿元票房,随之而来的是网上不少关于其票房造假的消息。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调查结果:《叶问3》确实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
实际上,据业内人士介绍,《叶问3》资本运作涉及的数十家公司,均与上海快鹿集团关系暧昧,有的甚至直属快鹿麾下。也就是说,《叶问3》的投资资金在快鹿的关联公司间流转后,最终又回到了快鹿手中。影片还未上映,快鹿就已通过各种金融手段赚了一大笔。而影片上映后,通过“捂盘”式的自买自卖和虚假排场,资本市场对该片的信心得以继续发酵。相比一张张卖票挣票房,通过资本“游戏”来赚钱显然轻松得多。
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首日,万达院线对其10%左右的排片率,引来了导演冯小刚的炮轰。冯小刚在微博公开信中以潘金莲口吻喊话王健林:10.9%的排片,反映了贵集团10.9%的胸怀。电影发行执行方、光线传媒旗下的猫眼电影为《我不是潘金莲》定制了天价票房补贴计划:首映日排片超过50%,每张票补贴最高可达15.1元。
在大规模票补和强势宣发之下,遭遇万达院线冷遇的《潘金莲》实现逆袭,据微排片统计,该电影首日排片占比40.25%,总场次已经超过了7.5万场,超过了国庆档同为周五上映的9月30日《爵迹》6.9万场排片。
2016年6月12日的下午距离美股开市前的两个小时,于冬突然做了私有化的决定,这个决定让包括复星、红杉资本在内所有的伙伴感到惊讶。当日博纳发布的私有化退市公告,于冬、红杉资本和复星国际三家联合以每股13.7美元的价格要约收购博纳。
4月9日博纳影业集团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同时宣布停止其ADS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交易完成后,阿里影业间接持有博纳影业约8.94%股权(按全面摊薄基准计约8.29%股权),并已支付的对价总额约为8600万美元。
最终博纳的私有化买家包括:阿里、腾讯、中信证券、复星国际、红杉、软银赛富,以及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这些大买家组成了一个“豪华天团”,包括马云、马化腾、郭广昌、沈南鹏、阎焱等诸多大佬。从最初对BAT“忌惮”,博纳最后还是和互联网公司走在了一起。
CCTV13新闻频道,做了一个专题报道,名为“演员天价片酬”,在报道中指出明星天价片酬给其他影视制作环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报道还点名批评了《如懿传》的两位男女神主演,周迅和霍建华。其他的热播剧,豪华明星阵容的《幻城》、《青云志》、《老九门》、《九州天空城》等也未能幸免。
央视的专题报道指出,在电视剧《如懿传》中,仅两大主演的片酬就有1.5亿元,高的让人砸舌。其他当红明星的片酬也在千万以上。如此高的片酬,把其他部门压榨的越来越少,制作经费的不足,使得高水平,精制作的要求大打折扣。央视也指出,高片酬不等于高水准,一部精品剧还是要靠实力。
针对这一事件,网友也纷纷喊话,赶快整改吧。演员,作为一份职业,付出劳动,得到片酬本就是常理之事,对于一部电视剧,诚然,剧情和后期的制作很重要,但是作为把剧情演绎出来的演员也相当重要,一个好的优秀的演员对于电视剧的贡献无可置疑是直接的。但是,如此天价的片酬会不会变了味,这是值得思考的。
预案显示,乐视影业募集资金中8亿元将用于投拍电影,2亿元将用于投拍生态自制剧,另有3亿元用于IP(原创版权资源)库建设。据悉在2016年,除了已上映的三部影片,乐视影业还参与了10个电影项目,包括李仁港的《盗墓笔记》、郭敬明的《爵迹》以及张艺谋的《长城》等。但靠这10部影片撑起乐视影业2016年5.2亿元的业绩承诺,业界大多表示质疑。
按照业绩承诺,2016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不低于5.2亿元,是2015年的3.8倍。张毅告诉记者:“2016年已过去近一半,若并购案一直拖着,乐视影业2016年的业绩增长并不看好。另外,2018年净利润10.4亿元是2016年5.2亿元的两倍,也不好实现。”但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如果乐视影视注入后转型升级成功,和乐视生态体系形成很好的融合发展,在制作、发行实现进一步突破,业绩承诺实现或将并非完全不可能。
上映7天入得2.8亿票房,排片降至7.25%,华谊兄弟出品的《我不是潘金莲》在冯小刚与王思聪的微博互呛中热度飙升,市场反响却低于预期。与此同时,万达院线上周末的上座率低于平均水平,可谓之排挤华谊的代价。这场华谊兄弟联合耀莱影业、光线猫眼对万达院线发起的反垄断讨伐,最终以平手告终。
2016贺岁档将至,万达与乐视的PK将在12月16日迎来终极第五战。万达旗下传奇影业主导出品、张艺谋导演的《长城》与华谊兄弟独家出品、发行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在那天同步首映。作为电影《长城》的国内发行方之一,业绩承压的乐视影业加入战局。
从2013年开始,光线影业就一直处于国内电影市场领跑地位。年总票房连续三年占国产电影总票房20%左右。2013年,光线影业总票房23.37亿,占当年国产片总票房19%。2014年,光线影业以31.39亿的总票房成绩占据当年国产片总票房19.5%,登顶综合电影公司国产片票房第一。到2015年,光线影业总票房达到55.76亿,票房同比上年增长77%,更占年度国产片票房比例20%以上,继续保持综合电影公司国产片票房第一的地位。
2016年初,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就表示:2016年光线影业的票房目标是70亿。2016年刚刚过半,光线影业累计票房达到43.63亿,已经完成全年票房目标六成。而按照目前光线影业列出的下半年影片安排,超70亿的票房目标将指日可待。这一票房预期一旦完成,光线影业将连续三年占据综合电影公司国产片票房第一,继续领跑国内电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