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德黄梅戏传承人 黄新德:黄梅戏传承离不开年轻人
5月16日晚,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来到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大黄梅戏艺术爱好者和学习戏曲表演的学生面对面交流。坦诚、生动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同学的距离,其间,掌声不断,精彩频出。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黄新德老师回忆说当时也没有什么艺术追求,只是希望能够免费吃饭。所以,当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时,吃饭不要钱给了他巨大的诱惑,而且听说每年还可以发一套布衣服和一双布鞋。
黄新德说他是因为饥饿而跨进了艺术之门,在此之前并不知道黄梅戏是什么,但知道非常好听,因为在上小学的时候,街上的大喇叭一天到晚放《天仙配》《女驸马》。
黄新德语重心长地对前来听课的学生说,从前的礼堂是茅草盖的,台上的台板到处都是洞。现在的条件真的好多了,在窗明几净的环境里面学习,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给你们授课,应该是很幸福的。
"时间是最不留情的,一不小心就离开学校;一不小心你们的青春就没有了;一不小心就上有老下有小。所以要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机会。这是作为一个老头,对你们的推心置腹。在座的都很年轻,但是你们也会变成大人,最后会像我一样,回首往事,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憾。"
过去学唱戏许多都是口传心授,没有谱子,许多老师也不识谱,就打一板,唱一板亲口教你。
黄新德说,现在的孩子比他们那个时候的孩子聪明得多,听耳机就能唱好,看碟片就能演好。但黄梅戏强调的是琢磨透,将它唱好,唱出所以然、唱出情感、唱出韵味,却是很难的。
从前人们进戏院不叫看戏,叫听戏,说明唱腔在戏剧里面的作用有多重要。大家听到《贵妃醉酒》就知道这是梅派,听到《树上鸟儿成双对》就知道严凤英、王少舫,这就是唱腔的重要性。
他介绍自己拍电影的经历,乐队演员坐一起,谁咳嗽一声,谁椅子动了一下,哪个音没拉好,哪个演员嗓子不好,都必须重来,哪怕你录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
那时的灯光技术、化妆技术远不如现在,由此可见,唱功尤其显得重要。我们常讲人已去、曲还在,那其实代表一个剧种的高峰。所以说,后辈应该对前辈充满着敬意,没有他们就没有黄梅戏的今天。
什么是戏曲,戏就是故事,曲就是音乐,用音乐构述故事就是戏曲。戏也,细也,细微、细致、细心、细小;曲,曲径通幽。老话说,三年练就胳膊腿,十年练不好一张嘴,这是前辈总结下来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