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吃亏而去干涉他的朋友圈
1
小区乐园里玩耍的孩子很多,大点的自然动作快,小的慢得悠然自得,但孩子们倒也其乐融融。一位姥姥看不下去了,她用胖胖的身躯拦住滑梯入口,不让其他孩子上,直到她的外孙从滑梯上下来。
2
商场里,小男孩跟一位小女孩初次见面却因为共同喜欢一个动画片而聊的很开心,激动到热情地拥抱。女孩妈妈把两人拉开,对小男孩说:“男孩不能随便抱女孩,你这样是骚扰。”
3
小孩A抢了小孩B的玩具,B没说话,换了个接着玩,不一会B抢了孩子C的玩具,C也换了个接着玩。突然,孩子C的爸爸走过来冲B说:“把玩具还给他!”C怯怯地说:“爸爸,不用了,没事……”
……
这样的事情相信你都遇到过,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吃亏”,所以用各种方式来保护孩子。通常有三种做法:
1
家长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
2
鼓励孩子以牙还牙。
3
阻拦孩子与某些人交往。
父母爱得深厚,其心可鉴,只是结果却未必好。因为这看上去是“保护”,其实却是“干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拥有很多社交经历,自由地选择朋友或进行某些行为,依靠自己的力量与同伴们相处融洽,或者面对争端时如何解决,这些都需要他们自己去体验。在一次次体验中,他们积累生存技能,为以后独自生活做准备。如果家长横加干涉,孩子就可能永远处在未断奶的阶段。
像以上三种处理方法,就很容易产生如下后果:
1
如果孩子本身有错,会养成他是非不分的品性。另外,时间久了会让孩子习惯于依赖父母帮忙解决与同伴的冲突。
2
孩子可能会渐渐变成施暴者,而如果孩子没有能力反击,则可能因此变得更加自卑。
3
孩子变得叛逆,或者压抑自己。
那么如何处理才最恰当呢?
1
尊重孩子的行为,信任他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
2
鼓励孩子多一些宽容和分享。
3
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
而要做到这三点,需要区分清楚一个问题:
我们“保护”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一次小安和大宝进小区门口时,儿子热情地跟保安打招呼,但保安不仅没有回应,反而面无表情。我在一旁看在眼里,从儿子脸上感觉出几分尴尬。我当时很想去提醒保安:喂,孩子跟你说话呢!可如果这样做,我自己也觉得很冒失,却又忍不住担心:儿子会不会觉得伤心?会不会以后都不会再主动跟人交往了?被别人这样对待会不会对他的心理造成伤害?……
晚上讲完故事,问起白天发生的事:“今天那个保安叔叔不理你,你生气吗?”儿子说:“不生气。”“为什么?你那么热情,他却没反应哎。”“我只是想跟他打个招呼而已,他答不答应都没关系。”想了半天,我说:“热情是好事,但以后对那些不愿意跟你交往的人,你也不要太搭理他们。记住了吗?”儿子瞪着眼睛看了我半天,最后点了点头。
可是当躺在床上想这事,却久久不能平静:明明儿子没有不开心,为什么还要强调让他不与某些人交往?难道他的宽容和大度不是好事吗?想了半天,我突然发现,其实不是孩子不开心,根本就是我不开心!明明我希望他成为一个开朗、包容、随和的人,我干的事却是口婆心地教导孩子“应该……”,用自己过去的生命经验和消极的情绪,粗暴地介入他原有的生命状态中去。
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对生活的体验,应该来自自我的探索,而不是家长的塑形。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在“保护”孩子,只是借保护孩子这个手段,来弥补自己从前受过的伤害而已。父母越位越严重,孩子会成熟的越晚。
希望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做一面吐槽父母管太多,一面又对自己孩子手伸太长的两面派。让我们在确保了孩子的生存安全后,学会放手,尊重他们做自己的决心和勇气,给孩子真正无私的爱,包括自由的塑造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