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宝麟批刘炳森 “真实的刘炳森”系列之五:谈谈刘炳森的隶书

2017-1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从我们书法界来说,继承优秀的传统书风,那就是使我们的作品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来历

......... 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从我们书法界来说,继承优秀的传统书风,那就是使我们的作品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来历,有出处,但是又不完全拘泥于古人的范围,它是吸取了前人的成功经验。

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进行创新,再进行发展,就一定是很好的艺术产品。有了传统的基础它使我们的作品具备了一定的民族特色;有了民族特色,它就具有世界意义。不能够单纯地局限在一味继承上。在我们书法界有一些人抱住一种碑、帖,一写就写一辈子,那么,什么是他自己呢?看不出来。

当然是极少数人,在庞大的书法队伍当中,有这样的情况,也未尝不可。但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完全陷入了古人所划的圈子里出不来,这个不必要。因为印刷术这么发达,精印的出版物有的是,非常方便,要我们给古人翻版,是没有意思的。

继承是我们学习优秀传统书法的必要的手段;必须明确的是,她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和任务是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行发展。

这样的话呢,既有来历,又不同于古人。我们是现代的人,不是古人,我们写出来的字,是新的创作,是现代的书法,不是文物,也不是古代的碑帖,这是必须要把握住的。时代特色凭什么呢,凭我们每一个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创新了,形成个人的风格与个人的面貌才能立得住。没有创新,仅仅是学古人,学出来的《曹全碑》还是《曹全碑》,学的《兰亭序》还是《兰亭序》,不就是给古人翻版吗?这个没有多大意思。

练基本功的时候,要尽可能学的像。当初李骆公先生生前在一次学术讨论会的发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做人一定要忠实老实,做学问呢,特别是写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要过河拆桥。你学古人的东西,学了很长时间,学的很像,很深入,但你不能老局限在这里边,你必须离开它。

然后呢,再寻求别的途径,寻求别的风格的创立。这不是背信弃义,不涉及做人的品德。有了创新,你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你的人生观、世界观、艺术观等各方面,都有相当的修养,在这个基础上又继承了创新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然后呢,就有了一定的时代性。

有了时代特色。那么他就具备了历史意义。时代特色,是横向的;历史意义,是纵向的。这两点都非常重要。前几年,出现了一些偏差,把优秀的民族传统书风放在一边,抵制甚至于否定,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也是受外来不正确的文艺思潮影响的影响的结果。

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为什么强调优秀的传统书风呢,因为古人也不见得写的都好,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

谈到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流行书风。我认为,流行书风是当代书坛百花园中的一种新鲜品种,相当一部分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的,这里面,有的步子迈得小一点,有的步子迈得大一点。迈得大了呢,就离传统远了一些,这个都没关系,只要在艺术上苦心探索、孜孜以求的人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也有走错了步,走偏了方向的。“丑书”的“丑”与书法中的“拙”不一样,“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美。有的艺术形式中,追求一种变异,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越难看越丑越追求,这种做法,在艺术创作中是极不严肃的。我是比较理解“流行书风”的,但不赞成“丑书”,甚至夸大其辞地说,我反对写“丑书”。我们中华民族在意识形态上苦心经营,艰苦奋斗几千年,都是围绕着“真、善、美”三个字,要在“真、善、美”方面做出贡献,争取成绩,不能在“假、恶、丑”方面下工夫。

书法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在烹调方面,也有苦辣酸甜咸五味,五体和五味都是变着花样让它变得好。

五种字体,不管它写成什么样,都希望写得好看,写得美。尽管有的“拙”,那也是追求另外一种美,而不是真正的丑。五味中呢,它也得香,也要好吃。历代的厨师绞尽了脑汁,在香的问题上也是下了很大工夫的。

发展到后来那几乎是很难有新鲜招数了。这时有的人就异想天开,在香的反面找出路,于是就出现了臭豆腐,臭豆腐虽然是嗅觉难堪,但味觉尚可,还是有可取之处。虽然可取,到今天为止,也走了一大段历史了,但它仍然是局限在一碟小菜的位置,上不了大筵席。

我想借这个比喻说明,书法上还是尽量离开那个“丑”远点。对于年轻人呢,关键在于引导。中国书法家协会前几年有一种错误,一种偏导的导向,使一些年轻人误入了歧途,这一点,我作为中国书协的兼职干部,感到内疚,对不起大家。

但是呢,现在正在努力地调整,还是应该有一种向传统回归的意识,应该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书风为主线。弘扬主旋律。我认为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书风就是主旋律。

曾经有人说“流行书风”,甚至是“丑书”才是主旋律,这就不妥了。提倡“百花齐放”,这就是提倡多样化,要求大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标新立异是很不容易的,就像现在造汽车似的。世界上发达的国家都在造汽车,你要想出一个于所有的车都不一样的车是很难的。

书法呢,也是这样。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第二条,这个精神永远是书法艺术学习者、工作者、创造者的指路明灯。应该说,那些“丑书”与“丑画”是跟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的。

以上是宏观看法,具体到创作上;第一,章法要有通盘考虑,从严到要求,该行即行,当止则止;;第二,历史久远的字,甭说金文大篆,就是南部朝时期的石刻,魏碑、墓志,有许多是属于民间匠师所为,多一笔少一笔的问题,在所难免。

我们呢,临帖时可以照着碑上的写,但创作的时候呢,还得考虑今天的书写习惯。以前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写大篆,用字非常偏僻。字体很好,便被初选上了;但在第二次、第三次评审的时候,再仔细一斟酌,就觉得其中有的字有问题,经过讨论,评委们认为这样的作品还是不上吧,因为他不是本地人,如果很近,是不是让他重写一遍?来不及做这个工作了,只好下来了。

个写法,但非常生僻,可是作者本人呢,还感到很委曲,说他的字是有根据,有出处的。

就是在古代金石碑版中有这么一大家谁都没有主意,就他注意到了,这不是让评委非常为难的事情吗?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是要大家注意,你平常书写、欣赏时,都还可以。

但你如果要参加国展进行书法创作,还是躲着点那些太生僻的文字,太个别的写法,免得找麻烦。第三,参加展览的时候,书写内容方面,请大家注意,尽可能写健康向上、光明磊落的内容。当然写古人的,我们从来都不反对。

但是古人文学作品中,有高亢的,也有低沉的。我们尽量不要写那种底沉的。祝大家创作出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完美的作品来,祝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根据录音整理) 摘自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主办的《书画学习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