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T-50五代机机炮测试画面 机身有多处特殊设计

2018-03-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9月17日,有俄罗斯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数张俄军T-50五代机进行机炮测试的照片.不过从上面几张图片可以发现,俄罗斯T-50战机的机炮测试场地的环境,实在不敢恭维.虽然机炮测试不代表T-50的全部水平,但现有场地的粗糙和不规范,实在让人很难对T-50的整体研发规范性有很高的期待,这说明俄罗斯虽然研发出了五代机,但生产工艺和测试流程并没有提升至相应的水平.有俄罗斯网友称,俄方对安装在T-50的GSh-30-1型机炮进行了减重.因此这是GSh-30-1机炮家族中最轻的一个型号,甚至有了9A1-4071

9月17日,有俄罗斯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数张俄军T-50五代机进行机炮测试的照片。不过从上面几张图片可以发现,俄罗斯T-50战机的机炮测试场地的环境,实在不敢恭维。虽然机炮测试不代表T-50的全部水平,但现有场地的粗糙和不规范,实在让人很难对T-50的整体研发规范性有很高的期待,这说明俄罗斯虽然研发出了五代机,但生产工艺和测试流程并没有提升至相应的水平。

有俄罗斯网友称,俄方对安装在T-50的GSh-30-1型机炮进行了减重。因此这是GSh-30-1机炮家族中最轻的一个型号,甚至有了9A1-4071K的独立编号。GSh-30-1具有达到1800发/分的发射速率,但会限制速度以减少炮管磨损。而且GSh-30-1炮管寿命短至只有2000发,使用几次后,炮管会变得无法承受内膛压力而必须更换。

从俄罗斯的机炮也能看出俄式武器的一贯的设计思路,管理粗放、生产粗糙,但适合作战。因为在俄罗斯看来,战时寿命超过几百小时的战斗机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无论质量多好,早晚都会被击落。然而在长期和平状态下,这一思路又是难以承受的。俄罗斯武器装备缺点和优点一样的明显,真是让人既爱且恨。

T-50作为第五代战斗机,其原型机于2010年1月29日进行了首次试飞,于2010年2月6日和2月12日,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飞行。T-50截至2010年8月31日,试飞17次,到11月中旬,总共已经进行了40次试飞。第二架原型机由2010年年底开始飞行试验,但是也被延迟到2011年3月。此两架原型机都未装上雷达及武器控制系统,至12年月3日,T-50共进行了100次试飞,其后的9个月再进行多20次。

第三架原型机于2012年8月试飞中开始进行对主动电子扫描雷达的测试,第四架原形机于2012年12月2日首飞。截至今日,俄罗斯已经制造了5架T-50试验样机,有一架飞机因发生火灾而严重受损。T-50是俄罗斯空军操作的首架隐形战机,虽然大部分有关T-50的资料仍然是保密。但俄军方宣称T-50拥有隐形性能,超机动性能,能作超音速巡航飞行,配备主动电子扫描雷达及传感器融合设计,能满足下一代空战、对地攻击及反舰作战等任务的需要。

T-50机身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全机主要由钛铝合金建造,13%为复合材料。机鼻雷达罩在前部稍微变平,底边为水平,为的是将它的反尾旋性能最优化。此外,俄罗斯人在矢量推力技术的探索中,没有承袭美国人的技术模式,他们独辟蹊径采用了喷口转向技术。这种技术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喷口转向矢量推力的方向性、控制力度和准确性,其矢量推力的效能比喷流舵面要高出很多,但喷口转向技术也有其复杂性。

由于发动机矢量推力的控制效能太强,在与飞控系统的交联上,从软件设计的角度难度很大,其突出问题是稳定控制的难度。由发动机喷口转向所形成的操控力矩太大,很难通过舵面加以平衡。而由于控制失当而产生的角速度发散将是致命的,其产生的力矩和惯性耦合足以使一架飞机解体。

据了解,T-50拥有至少两个大型武器舱,主要用于装载超大、大型和中型空空导弹,整个武器舱室几乎是飞机容量的1/3。如执行战斗任务不需隐身时,T-50可外挂智能炸弹及导弹。并且,T-50在不加油情况下的续航能力5500公里。

T-50可携带10吨各式武器,其中包括一门30毫米GSh-30-1航空机炮、不同类型和射程的导弹以及航空制导炸弹,为装备T-50而研制的最新式武器有十多种。且T-50将装备超远距离空空导弹(射程可达420公里),其中机体内可携弹不少于两枚,机身外挂可携更多。此外,T-50还装备射程为120~230公里的中距空空导弹和射程300公里以上的远程空空导弹。

在隐身性能方面,T-50也不比“沉默鹰”逊色。机头、机舱、进气道等都采用了独特的形状设计,保证了对雷达波的低可探测性。为增强隐身效果,武器舱采取内置方式。由于发动机的高推重比,使T-50可于300-400米内起飞。与美国F-22比较,根据俄罗斯首次发出的图片,可看出其布局与F-22相似。同样是因为隐身及超音速巡航需要,然而T-50的水平和垂直控制面更小,这表明T-50希望使用矢量推力技术进行俯仰、偏航和滚转控制。T-50的机尾仍旧保留了大尾锥,主要是为了减阻。

从飞机的仰、俯视图来看,T-50类似于F-22“猛禽”战斗机,二者都采取了保守但实用性较强的传统布局,不像J-20采取了一般战机较少采用的鸭翼布局。但从机头和机尾来看还可以隐约看到苏-27的影子,因此似乎可以把该机视为创新与继承并存的一种战斗机,这也符合俄罗斯经济技术实力。从布局上看,T-50放弃了I.42的鸭式布局,而改为常规边条翼布局。这样的改变,似乎可以看出俄罗斯空军在新的战斗机计划中将气动布局经验传承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否则不会把原来的设计全面推翻。

T-50采用了与F-22同样的菱形翼,菱形翼是平衡隐身、机动、航程等方面要求的较好方案,所以F-22采用的是菱形翼。这次PAKFA也采用同样的机翼,表明菱形翼在隐身和机动方面的优势得到了东西方的认可。另外,T-50的机翼和尾翼前、后缘平行,使雷达反射信号只向几乎垂直与侧面的方向反射,避开了正前方和正后方。两个垂直尾翼向外倾斜,避免侧向发生镜面反射,这些都降低了整机的雷达反射面积。但是T-50不是采用S型进气道,不能完全屏蔽引擎。

俄罗斯T-50战斗机因为采用了轴对称推力矢量喷口,所以隧道较厚。从飞机整体布局来看,T-50的机身扁平,显然延续了苏-27的升力体设计。加上机翼面积较大,翼荷较低,因此 T-50具备较大的升力系数。另外,其机翼前缘后掠角似乎大于F-22,这显示T-50更重视高速飞行,更注重超音速拦截能力。从这一点来说,T-50似乎更像当年F-22的竞争者YF-23。另外,T-50进气道的位置与苏-27相近,这有助于改善战机的大迎角性能。

还有就是,T-50采用了苏-37/苏-30MKI系列的轴对称推力矢量喷口,但是取消了这两者的鸭翼,也就是放弃80年代俄罗斯战斗机典型的三翼面布局。从技术上讲,TVC为战斗机提供气动控制面外的一种控制方式,可以提高飞机低速、高攻角范围的机动性能,与气动控制面相配合可以增加飞机的迎角和机头指向能力。T-50的可动边条是一个设计创新,起到可控涡升力的作用。因此从整体上说,T-50放弃鸭翼除了隐身方面的考虑外,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俄罗斯在气动、飞控等方面的进步。

能够在常规布局整合进TVC,进行飞控系统控制律的优化,即可得到较好的机动性能。T-50避免了采用过多的控制面而造成飞机重量和复杂程度的上升,从而降低飞机的成本。另外也降低了飞控系统编写的难度,特别是各操纵面的偏转控制与协调的问题。综上所述,T-50应该具备了与F-22同一等级的超音速巡航和机动性能,但T-50受到发动机推力不足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