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好奇孩子千万次的问
就我的经验来看,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一概强调耐心回答,而是应该根据年龄阶段来分别对待。
两三岁,及时回应
对于两三岁语言及理解能力都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孩子,一定要及时回应,并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回答。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多概念还不清楚,提的问题也不会太深奥。一般就是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做什么的?”“那是做什么的?”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只需要如实告诉他对应答案就可以了。
女儿两三岁时,常常问过一个东西后,转眼就忘记了,过一会儿又来问我,我就再告诉她,这样重复几次,她就记住了。
这一阶段的提问我认为是比较容易应付的。在孩子需要我们及时回应的时候,不要以“忙”“等一下”等借口浇灭孩子的热情。要知道,这时候的孩子,还很难理解“等待”的含义,如果好奇心得不到及时满足,慢慢就会失去探索世界的热情。
四五岁,延迟回答
到了四五岁,孩子的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刁钻古怪,难以回答。对待这个阶段的孩子,除了要有足够的技巧,还要有意识地延迟回答他们的问题。
延迟不代表不回应,还是应该在第一时间回应孩子,但不要急于回答他们的问题,可以说:“哦,那宝贝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是为什么呢?”甚至可以说:“哦,这个问题妈妈也需要想一想。”在想的过程中,可能会获得来自宝宝的、让你惊喜的答案。
我女儿那时候从宇宙的起源到中日关系都和我聊过,当时觉得中学时期的各门功课真没有白学!这些知识性的问题,如果家长功底深厚,完全不难对付;如果实在回答不上来,还有度娘可以依靠!
上学以后,自寻答案
孩子上小学以后,认字了,就可以引导他们利用网络、书本等为自己的问题寻找答案了。比如我女儿喜欢猫,她想了解关于猫的知识,有一段时间常常从图书馆借这方面的书来看;我还会教她用百度,让她自己搜索一些想了解的知识,只要是约定好的上网时间,我都不会干涉她。
这个阶段,孩子的问题变少了,因为他们寻找答案的渠道变多了,所以我们也不要逞强,总是做万能的爸妈,对有些问题,不知道就坦然地承认不知道,这也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歪歪的问题解道
在与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有几个出场率比较高、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和技巧,我的解答,希望能给蜜友们一些借鉴。
我从哪里来?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如今的家长应该不会说“从河边拣的”之类的了吧!大部分都会大大方方承认:“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但过一段时间,孩子一定会问:“我是怎么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我的回答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医生在妈妈肚子上开个口子把宝宝拿出来,另一种是像嗯大便那样用力挤出来。”
再过一段时间,孩子又会问:“那是从大便的地方生出来的吗?”我回答:“不是的,是从小便的地方生出来的。”接下来孩子就会问:“小便的地方能生出那么大的宝宝?”我回答:“刚出生的宝宝没有那么大,而且生宝宝的时候妈妈的身体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再加上宝宝也会配合,努力地钻呀钻呀,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专家的建议是孩子问到哪儿答到哪儿,没必要做引申,我严重同意。当我等着女儿问进一步的问题时,她竟然头头是道地对我讲起了精子、卵子的事情,令我目瞪口呆。事后推测,应该是哪部动画片里普及的。对这个问题,难以启齿的家长可以自己留意一下。
你会死吗?
关于死亡,我相信很少有家长会主动和孩子谈论。当有一天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你会死吗?”,我真是措手不及。正当我不知如何作答时,女儿带着哭腔说:“妈妈,我不要你死,我要你永远陪着我。”我深深体会到孩子的无助与恐慌,如何才能不回避这个问题,又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呢?
我是这样回答的:“哦,宝贝,妈妈还这么年轻,当然不会死啊!妈妈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的。”女儿说:“可是妈妈会老啊,人老了就会死啊!”我回答:“妈妈死了也会变成小天使在你周围飞来飞去,天天陪着你!”
现在我和女儿都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完成使命后,他们又变成天使回到上帝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