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电影史上十部最佳战争片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一个是<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电影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影片在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逼真,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战场血腥景象,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极度渲染战争的

第一个是《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电影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影片在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逼真,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战场血腥景象,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极度渲染战争的暴力片”。

不过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长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被影迷、军事迷、发烧友奉为宝典,无人可出其右。

第二是《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1984年11月,苏联正处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前夕,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明争暗斗的冷战高潮时期。苏联研制了一艘新型核潜艇“红十月号”,并派老练的雷米斯负责该艇的首次试航演习。

此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获取了有关“红十月”号的情报。途中,艇长雷米斯杀死了发现他隐私的专横政委并命令潜艇改变航向。他向全体官兵声称此举是要利用该艇先进的无声推进系统去通过美国海军的监视网并纵情游览美国的海岸线。

潜艇电影有一个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在死寂般的深海中的狭小空间里的人物冲突、国家战争、斗智斗勇等等。在上千米深的深海里,任何一方稍有闪失就会葬身鱼腹,这激烈的争夺看上去是如此安静却又扣人心弦。

影片前半段还算中规中矩逐次铺陈,而片尾高潮部分确实能算潜艇电影的经典片段,肖恩·康纳利沉着的老男人魅力在此显露无遗,潜艇、鱼雷、反潜战机之间的游戏也饶有趣味。

第三个是《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是一个威震部队的神枪手。他的好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为了激励士气,树立榜样,瓦西里的战友——苏军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在报纸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令瓦西里的形象更为高大。

然而,坦妮娅的出现,让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时迷恋上了这个飒爽女兵。但塔妮娅喜欢的是瓦西里,这让丹尼洛夫大为妒忌。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王牌狙击手间的生死对决成为了电影《兵临城下》扣人心弦的看点,这场由多国合拍唯独没有俄罗斯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并不是去体现如前苏电影那样去体现战争酣畅淋漓的壮观和鲜明的政治思想,而是真正站在了客观的立场上,用美好纯洁的爱情与复杂的政治斗争,形成其内在鲜明的对照,对个人出色的人物塑造,将那战争的残忍与人性的尊崇,皆在瓦西里这位苏联英雄身上变得到真实立体。

第四个是《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1943年3月,巴顿率美军在法属摩洛哥登陆后临危受命,担任美军在北非的第二军团长,性格强势、钟情古典文化又熟稔战史相信灵魂转世的巴顿很快用铁血律令扭转了北非部队的散漫风格,连番激战后与蒙哥马利统率的英军合力将“沙漠之狐”隆美尔赶出了北非。

随后升任第7集团军司令的巴顿筹划占领西西里,战斗中巴顿抢在蒙哥马利之前连下军事重镇,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饱受非议,部下指责他用士兵的生命换取荣耀,在成功占领西西里后,巴顿因严厉训斥一位士兵遭到媒体的谴责,铁血将军只得公开道歉。然而长于战争的巴顿又迎来了新的重任。

不知道该片传达的是不是一种悲观,但巴顿将军的浪漫主义、他的一点点大嘴巴甚至是对于世界和政治的冷嘲热讽,都和他的复古主义情怀一样,从来都不属于20世纪。一个属于16世纪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却能够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世界大战中享受荣誉和成就,这本身就是上帝赐予的。

第五个是《猎杀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本片根据史料改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他们高人一等的密码通讯能力,常常出奇制胜,这场通讯战争可说是大规模潜艇战争决胜负的致命关键。

这一次,盟军侦察到在北大西洋有一艘德军的受创潜艇U-571,正向德军发出求救信号,于是盟军迅速且秘密地将一艘军舰改装成德军的维修舰,准备以维修U-571作为掩护,强行夺取舰上的密码解码机,海军军官泰勒奉命执行这次夺舰任务,拼了命最后终于把密码机送回了基地。

由于有三年的准备工作作为铺垫,又有当时亲临那场海战的英国皇家海军戴维·巴尔默中尉作影片指导,大量近乎真实和完美的布景与道具,让这部情节完全是虚构的影片,在每个细节上都拍得真实可信。

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剧情,特技效果宏大逼真,音响效果出神入化极富穿透力,都使这部“二战”题材的影片显得壮烈宏大,惊心动魄。

第六个是《全金属外壳》,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越战期间大批年轻人应征入伍。“傻瓜”比尔运动神经不发达,常常犯错而连累所有人一起受罚。“小丑”奉命帮助比尔,但比尔还是老犯错误,连累其他人。大家忍无可忍下打了他一顿,比尔从此变得精神恍惚,在新兵营毕业前夕枪杀教官后吞枪自杀。

“小丑”随后分到了军队新闻组。一次,“小丑”随“牛仔”执行任务时,遭到越共狙击手伏击,“牛仔”亦不幸中弹身亡。众人经过一番搜索,击伤了狙击手。“小丑”发现狙击手竟是一个年轻少女。有人提议留下她挣扎而死,“小丑”在少女“杀了我”的哀求声中,扣下了扳机。

影片中的战场不同,却不乏性格、命运相似。他们鲁莽、不顾团队死活,却又最终被证明水平专业、处事果敢。他们推动战事的发展,却又说明“命运无奈”的反战主角。

没有他们,银幕故事无法构成;有了他们,英雄主义和牛仔精神,似乎比反战主题更抢眼。战争反思电影,用口味越来越重的战争场面,提醒观众反战。

第七个是《星河战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

在女友卡门的鼓动下,来自阿根廷的富家子弟约翰尼·瑞科毅然违背父亲让他上大学的意愿,报名加入了机械化步兵学校,而卡门则选择了海军学院,她梦想当一名星际舰队的女飞行员。

不久,从瑞科的老家布宜诺斯艾利斯传来了遭虫族袭击的消息,他的家人和朋友均遭屠杀。悲愤交加的瑞科决定投入战斗。在一个山谷里,瑞科一部遭到成百上千只是昆虫的袭击,它们像潮水般涌来,先进的机枪在它们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一番激战之后,只有瑞科和弗洛瑞丝等几人幸存下来。这时,瑞科意识到必须借助于更先进的武器来抗击这些杀人怪物,于是他带领余部与卡门和巴卡洛并肩作战,向敌人发起还击。

《星河战队》在当年是一部很有企图心和野心的影片,保罗·范霍文把战争片和怪兽片的元素杂糅在了一起,再利用当时最先进的CG技术,制作了一系列的太空巨虫,希望用这部电影开拓科幻动作片的新疆界。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范霍文的这个尝试是很成功的。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和娱乐效果堪称一流,但是片中的浓厚的种族和军国主义气息也为电影带来很多争议。

第八个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1944年,纳粹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为了能体面地结束战争,纳粹集结巴尔干半岛的A军团北调,妄图阻挡苏联红军南下。同时纳粹推出了“劳费尔计划”,即掠夺萨拉热窝丰富的燃油资源供应装甲部队。

纳粹为实现劳费尔计划,将党卫军上校芬迪特里士派往萨拉热窝,全力消灭瓦尔特领导的当地游击队。真正的瓦尔特由于作战需要无法公开身份,但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与众多英勇的游击队员终于让间谍现出了原形。为了阻止劳费尔计划,清除了内奸的游击队员们再次出击。

具体说到该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观影震撼,是让许多观众看到其他国家的游击队员们都很体面的外貌,虽然也是为了国家敢于牺牲一切,但他们只是冷冷的,不苟言笑地去付诸于行动。

在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面前默默地、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又不失坚毅地穿行。该片的主题音乐非常好听,庄严、肃穆,还带着隐隐的激扬。它不是进行曲般引领着我们一路冲杀,而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没有枪声的日子就要到来。

第九个是《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1967年年轻的大学生克里斯·泰勒赴越南服役,第一次打仗时战友的牺牲使他惊恐万状。他所在的野战排中嗜杀的巴恩斯中士和讲人道的伊莱亚斯原是好友,但由于观点不同反目成仇。面对这两派泰勒不知所从。

巴恩斯在一次战斗中乘机杀死了伊莱亚斯。泰勒经过几个月的战场生活,接受了巴恩斯的观点,学会了杀人。最后,他也趁战斗混乱之际打死了巴恩斯。

影片的一个出色之处在于它真实描绘了战争的疯狂与混乱,以及战争如何地使人丧失理智。对于多数参加过越战的老兵来说,越南则是一个充满了惨痛回忆的杀戮之地,而越战给美国人心里上留下的阴影,更是直到近年来才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