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识李政涛读后感 读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育常识是什么,读完这本书特意去查询了“常识”这个词的解释,常识即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这样一本“教育普通知识”的书,看完之后就里面所有的知识问自己,你是否在读这本书之前已经知道这些教育的基本知识,我很惭愧地自答一半一半吧。那么这本书对我在从事教育这份工作就有了更具体,清晰的认识,里面很多的观点引起了我对现在工作的思考。
这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指导书,是我们年轻教师修练基本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用书,如果说一位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提高,找到可行的策略,或者一位教师要实现从一般转变为优秀教师的蜕变,《教育常识》最适合不过了,只要有心,我们总能从作者的视角和思想中捕捉到与自己教育教学现状和观念聚焦的部分,从而激起新的认识、思考、灵感或者发现。
让我们去进一步印证那些自己理解了的教育常识,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乃至于教育理念。
这本书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引领我们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并创造新的常识。对常识的遵循和坚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给也我留下深刻印象: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的本质如此,管理的本质亦如此。管理有的时候需要规范,有的时候需要雕刻,但管理是发挥人的潜质的事业,人的潜质到底如何连人自己都不清楚,一旦被唤醒将是不可估量的力。
读了这本书,深切感受到李教授的每一个观点都是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本质,从深层挖掘分析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对阐述的每一点都有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试着“让我们的数学课慢下来”。给孩子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把说的机会让给孩子们,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久而久之孩子们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增强了对数学课的极大的乐趣。可见,课堂需要停顿的地方很多,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停顿和等待。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教育常识的根源即人性常识。而今天的教育大多已经违背了人性常识,一种教育倘若不把人性放在第一位,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教育和学习的目地,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着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幸福感受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
“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这句话值得我们教育者去探究,在生活的前面加了“幸福”二字,幸福是什么,怎样的教育是让受教者感到是幸福的,是让他能够受教并有助于他幸福生活的。
要求我们要去关注学生的需要,并且要正确的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我们教育者要去做的。去做一个开掘者,“源泉的开掘者”是本书告诉我一名教师应当所扮演的角色。
对于学生的评价,向来是教育者经常要做的。这个学生优秀,或这个学生是差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考试的成绩吗?一向不太赞成以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我们往往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常常有所成就的不一定是班级里那个成绩最好的,那么我们还这么纠结于孩子们的考试分数的高低做什么呢!
因而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压力和副作用,甚至抵触学习,这样还谈何学习的兴趣。学生并无好坏之分,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别之处,都有这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而学生在教师的眼里应该都是一样的。
对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我思考,特殊教育也同样应遵循教育常识的基本规律,面对特殊的受教育者,我们更应该了解学生的需要,重视他们的需要,为他们的生活而教育,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而教育,教育源于生活需要,任何的教育意义和学习的意义都最终辅助与生活或是幸福的生活。
本书中这样写道,“我参与创造了他的独特”,多么难得的参与,也让我感受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是多么的伟大,为自己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感到荣幸,珍惜每一次参与创造他们的机会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