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苏州博物馆 苏州城与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
软山温水的苏州城,白墙深瓦孤孤傲傲几千年,好一派风雅气脉。你若要谈起苏州城的城事,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你要是提起苏州城的城,老一辈的的苏州人定会劝你,兜起你那三天三夜听来的故事,自个儿到城里遛一遛。
你可躲开人流,寻觅一个小小的私家园林,去见证苏州巧手工匠们怎么样一步一景,一寸一乾坤。那么些个重檐楼宇,那么些个门户上的雕花,精致得像画上印出来似得。你也可不必去深究苏州工匠们怎么的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又怎么样用心的在如此有限的空间里变换出无限的景;只需放平了心,安安静静地在那寻个小亭—园林里最不缺那飞檐深角的亭了,待一个午后,发发呆就很好了。
你可提溜着鞋懒散地走在苏州城那条平江路上,青石板的小路,些微带了点雨后的潮气,您可得可着点心,几步一座石桥,几步一尊石桌椅。
灰石墙的屋子,就这么清清淡淡地立在水边,仿佛沉睡了千年,迷茫刚睁开眼的美人,带着雾蒙蒙水汽。你不由的叹气,苏州城,真的好美好温柔。
下一个抬眼,你兴许就撞上了片苏味儿十足的建筑群,灰白色调,咋看像大户人家的屋子再一看却又那么点不同的调调。这时,怕是贝老爷子要在心底乐开了花吧。“中而新,苏而新”他乐呵呵地说。是了,你恍然大悟,贝聿铭大师晚年所修的苏州博物馆,她是贝老爷子心爱的小女儿。
于是,你收拾好慵懒的心情,走进这苏州博物馆好好儿体会下,贝老的建筑艺术观。仍旧是灰白的墙,黑红漆的门,池子里的水也明艳地诉说着苏州味儿。可砖呢,瓦呢,老苏州屋子里细细砌起铺就的砖瓦呢。
怎么就,被贝老神不知鬼不觉的换上了石头,粉墙的四角压着的是石头,倾斜的坡上砌着的是石头,庭院里那一面石片山水景色,则更是石头片片塑出了一片好山水风光。贝老坦言,别的建筑师也很厉害,我胜在肯学。
这不,你看,他又从米芾的山水画中学来了这创意十足的石片山水。 贝老爷子真的好手艺,你在心里赞了一句,信步走在他塑造的毫无压迫感的艺术天堂。你看到大片玻璃和仿木结构透过的光,消减着你欣赏大量文物略沉闷的心情;你敲敲墙,兴许就能听到拙政园亦或是忠王府传来的回声。
是的,贝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这么妥帖的立在拙政园之东侧忠王府的后院,就像是二者现代风格的新诠释。若你有空闲,细细地品一下这苏州博物馆的地图,依着中轴线铺开的东中西三区,遥遥与忠王府呼应着,这可不是巧合,这是贝老走遍了忠王府看遍了拙政园,才定下的图纸。
“中而新,苏而新”这是贝老在涉及苏博时候的所秉。他说,苏州城,出了那么多诗人,那么多画家,就好像欧洲的佛罗伦萨。
所以,要强调要保有“灰白”的苏州味,又要有所创新—于是有了这苏州味儿十足而又在立体上有所变化的苏州博物馆。因为,贝老说了,建筑的变化是顶重要的一件事儿。
的确,创新并不容易。贝聿铭老先生他相信持续的艺术,但创新必须有一个深度的源头,于是苏州博物馆盛满了满满的苏州历史,满满的老苏州风情。因为,贝老和人们一样喜爱的苏州,是个味道很重的城市。可是贝老又执拗地认为,老园林不能配新建筑,所以,他选用了石房顶,石片山水,仍旧是移步换景的园林,但有着现代的气息。
我看过贝聿铭老先生的一个访谈,访谈中记者问起他当年力排众议重修卢浮宫,卢浮宫前的那金字塔被多少法国人视作耻辱。
而贝老先生淡淡的说了一句:“建筑只能交与时间评价。”他说起小时候在狮子林里留恋,听闻的太湖石的故事。他说,每一座苏州园林假山上的太湖石,都是匠人亲手打磨挑选,然后放入太湖中受湖水冲刷,往往数十年后,由工匠的子孙辈取出,用作山石。
他说他用了十三年建好了几乎被每个法国人唾骂的透明金字塔,现在它的设计被奉为经典;他说他相信时间的重要性,相信历史的传承。所以他在八十五岁高龄接下了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在退休十九年后再为家乡出一把力;所以他亲力亲为,为苏博里几乎每一颗树都亲自挑选;所以他设计出了于老街区融为一体,序列感韵律感十足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现在,苏州博物馆就这样好端端的立在平江路的末端,左依右抱着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和忠王府,丝毫不局促,丝毫不突兀。苏州城,也同样安安静静地坐拥着古老与现代,等待着继续风流下一个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