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的书 蒋勋出书再谈美 “审美是人类的终极自由”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本源特征的哲学命题。但在蒋勋眼里,美完全可以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文学、历史、书画、建筑、雕塑……透过这些有形之物,美就静静立在那里等你发现。
近日,美学大师蒋勋又出了几本新书,包括他在美学领域的经典代表作《美的沉思》,游历吴哥14次而成的《吴哥之美》,以及“蒋勋说青春红楼”系列中最重要的篇章《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通过邮件对蒋勋进行了采访。
审美是人类的终极自由
《美的沉思》原是1978年前后,蒋勋在台湾大学授课的笔记,那时,他刚从巴黎读完书,受过欧洲方法的训练后再回头看自己的传统,有一些感触和心得。“当时只是觉得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像一条大河,有独特的脉络领域,能够与欧洲美术比较,可能有更深的领悟。”蒋勋说。
这本书是他系统梳理中国美术的一部断代史,透过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向我们讲述它们在历史长河中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由此启发我们思考有关那古老中国曾信守过的,坚持过的生命理想和美的规则。
关于“美”,蒋勋认为,人类终极的自由,便是审美上的自由。审美的自由,是一种心灵的自由。经济上困窘,政治上被限制,思想上受禁锢,但仍然可能有心灵上审美的自由。一个人必须得到了审美的自由,才能称得上是个独立和完整的生命。
文明不会消失 美不会消失
而与旧作重新出版相比,《吴哥之美》则是蒋勋受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影响,游历吴哥14次,以书信方式,与台湾舞蹈大师林怀民分享置身吴哥的见闻和感受,书中囊括了在吴哥写给林怀民的20封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能够触动人类最本质的生命底层。
他第一次去吴哥时,那里的内战刚结束,满目疮痍,四处都是被炸伤的残障者,蜂拥前来向游客讨饭。那些痛和惊慌怖惧,都一一陈列在他面前。蒋勋曾经长坐在一尊佛像前,泪流满面,张开眼睛,他看到佛像脸上安静的微笑。“吴哥是我修行美的课程最重要的道场。有那么多受苦的生命陪伴,我低头默祷,祈望美可以是普世的信仰。当我一次次凝望佛陀脸上安静的笑容时,我觉得,文明不会消失,美不会消失。”蒋勋说。
《红楼梦》是一部作者的“忏悔录”
《红楼梦》是蒋勋十分喜欢的一部古典著作,“碎为微尘的红楼众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读懂他们,就是读懂了我们自己的一生。《红楼梦》使人在宿命前懂得谦卑,越多看一次,越懂得生命的不忍。”他把《红楼梦》当佛经,读懂里面处处充满慈悲,看到一个个红楼小人物的艰难和生命的不忍。
他一直觉得,《红楼梦》是一部作者的“忏悔录”。“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是最卑微的角色。我喜欢《金刚经》说的‘微尘众’,多到像尘沙微粒一样的众生,在六道中流转。”
沈阳晚报:蒋勋先生,您好。多年来,您一直从事跟“美”相关的工作,作为“美的布道者”,是什么因缘让您走上这条传播美的道路呢?
蒋勋:我的父母是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一代,他们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离乡背井,失去一切现世的物质,然而他们教育子女,论语、大学,唐诗、宋词,做人的道理等等。我总记得战乱后第一个除夕,没有祖宗牌位,父亲用小楷在红纸上恭正写了“历代祖先牌位”,贴在白墙上,插三炷香,我们依序祭拜。那是我记忆中最庄严的画面,我相信那个除夕,许多离乱中的家庭在做同样的祭拜,因为困顿、流离,更能领悟,美,原来是一种信仰。
沈阳晚报:在作品里您曾经说过,梦想的自由其实是审美上的自由。为什么认为审美上的自由高于一切?
蒋勋:人的生存,有不同阶段的自由向往,或追求经济上的自由,或追求政治上的自由,或追求思想上的自由。审美的自由,是一种心灵的自由,经济上困窘,政治上被限制,思想上受禁锢,仍然可能有心灵上审美的自由吗?我长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向往庄子的逍遥,北溟的鱼,可以一夕间化为飞鹏。
肉身沉重,或许飞不起来,但是心灵可以,困顿、艰难、受苦、耻辱,苏轼下放黄州,写《赤壁赋》,他仍然看见了“山间明月”,他也听到了“江上清风”,耳目之间,光明洁净,那便是审美的自由吧。
沈阳晚报:李泽厚《美的历程》被称为美学的经典之作,《美的沉思》在大陆出版后,被冠以“台湾版《美的历程》”,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蒋勋:《美的历程》对我影响很大,我曾数次在新加坡和北京访问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仍是我常拿出来读的书,有时吟诵一两段,觉得像诗,不像论述。如今,美学好像更多人“研究”了,“论文”更多了,但是我还是怀念《美的历程》这样的作品。唐代孙过庭的《书谱》论述书法,今天读起来,也像诗,不像论文。因为有生命的关心,才能有美,也才会有诗。
沈阳晚报:您对于自己“美的领路人”这个尊称怎么看?当下社会,个体压力很大,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怎样去用悠闲的心发现美呢?
蒋勋:美,没有“领路人”。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走到自然中,天宽地阔,月光、水声,松风,潮汐,才是真正的“领路人”。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