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阳的徒弟 李双阳:笔墨不死精神不灭的追寻
赵:在我的理解里面,书法是最高程度的抽象艺术,包括美国抽象艺术家Robert Motherwell也有意识地吸收了书法的理念和表现形式 ,对此您的理解是什么?
李:书法的美就在于笔墨的抽象之美,所谓世间无物非草书,在草书的线条和笔墨当中,可以找到深度的抽象的美。书法的抽象是建立在具象呈现的基础之上,能够把书法写的很到位,同时又很有味道,到位是一种具象的表现,味道其实就是一种对抽象的感知。从这点来讲,到位和味道,也是能够很好地诠释从写字到书法这样的一种从具象的体验到抽象的审美。
对我个人而言,我写草书比较多,但是在我的教学体系当中,我提倡的是“五体兼修”,其它四种书体的元素能够支撑草书抽象的书写,这个挺关键,而不是为了写草书而写草书,为了抽象而抽象,必须五体之间打通去写。书法线条的本源其实来源于篆书,在隶书的书写当中,我们讲究朴厚之美,这种朴厚的线条也可以支撑草书的气象,楷书的基本点画是为草书做根本性的铺垫,点画的形态,包括基本结构,都是为草书的抽象做有型的铺垫,行书和草书之间更为密切,行草可以作为一体化来表述,行书的结构来表现一种聚的状态,草书的形态来表现散的状态,在抽象的艺术当中,必然有一种聚散关系的体现。
其实越是抽象的越难把握,越难掌控,在这种抽象的审美高度下必然要做很多年书法具象技法的锤炼,才能达到抽象的笔墨精神高度,我是这么理解的。
李双阳 题怀素帖 20×58cm
李双阳 题怀素帖 20×58cm 局部
赵:中国人常说“书画同源”,以书法入画,中国画的根本是线条,以前的书画家字都写的很好,但也有人反对这个说法,在您的理解里,书法和绘画是什么样的关系?
李:从某种角度,书法的线条是中国画的基础,从书法当中能够寻找到很多中国画的审美元素,我认为这是必然的。但是现在中国绘画的教育都是从素描开始,很多人先画素描,再画中国画,会解决结构和造型问题,但是对于毛笔这种特殊工具的运用,很难体现书法当中的元素,所以现在很多画家款都落不好,不要说题跋,题长款了。
不能用简单的素描元素融入到中国画中来,如果这样,书法的生命会很难在中国画中体现,如何让传统中国画赋予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笔墨生命,我觉得书法写好,对于中国画还是非常重要的。
李双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3×34cm
赵:以前人写字都用毛笔,书法是一种自然而言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为,但现在人都用电脑和手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在当下的语境里谈书法,或者说当今书法如何能够适应当下的机制?
李:书法在古代,一方面是作为艺术表现,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实用书写,在社会上,实用性还是非常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书法更多的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而存在,实用性必然被弱化,但越是这样,书法的纯艺术性更容易,或者说更好地可以呈现。
所以说,书法从最初的实用性到纯艺术性,在当下书法的艺术发展,也是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而且现在也渐渐的学科化,传统高校都建立了书法专业,甚至建立了书法系,从本科到博士,都有这样教学的程序,我认为书法即是专业的笔墨,同时也上升到了一定的学术高度。
自古以来,书法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在支撑,对任何艺术,有了理论体系,有了学术高度,必然能够有序地传承下去,从这点来讲,书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会因为没有了实用性而慢慢地消亡,像其它的有些艺术门类,比如戏曲,会慢慢地边缘化,书法,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艺术性越能够彰显出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书法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在老百姓心中是根生蒂固的,而且中国传统对一个人的衡定是字如其人,有的人虽然不懂书法,但也能说出书法最基本的好与坏,拥有最基本的审美标准。
对于书法而言,我们现在迎来了非常好的时代,首先是对资料的占有,古人不可能像我们现代人一样看到这么多的法帖,现在因为印刷业和传播,视野很宽阔,如何用现在的文明成果为书法的发展服务,让书法在现代文明成果物质丰盛的基础上达到更高的审美和精神高度,这点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李双阳 徐青藤诗一首 35×97.5cm
赵:书法是表达情绪的艺术,您的书法给我很肆意的感觉,您创作时候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李:对书法我其实把握了几个方面,第一个,书法所有的元素都剥离开来,那根线不能丢,书法中的那根线跟中国画中的那根线要求是相通的,我在书写的同时,把握了那根线。其次把握线质,同时我也非常强化对结构空间的理解,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是造型艺术,既然是造型艺术,必然会关注结构和空间,我追求空间的空灵通透,就像诗中所写空则灵气往来,这种空灵通透是书法中很高的一种审美境界,所以我在书写过程中,一直保持点画的通透之美,一般不去缠绕,点画的独立性和通透的气息能够在我们的视角里面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我对于书法的学习和锤炼,未来的路还很长,真不知道什么时候算是写好了,我经常会说,最好的作品永远在下一幅。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书法的理解也渐渐深入,从最初对技法的锤炼,到现在能够对笔墨精神有所追求,渐渐地形成自我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建立在一定的审美高度的基础上。
风格不是刻意追求的,但是需要很多的铺垫,比如刚才所讲的五体兼修的铺垫,对于草书来说,必须要融合其他书体的笔墨元素,来支撑草书的审美高度和笔墨元素。
作为一个书法家也好,艺术家也好,最终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语言,否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在这个理念地引领之下,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在有意无意之间,一直在强化自己的风格语言,也渐渐地能够水到渠成,把作品的名字遮掩,别人也能看出是你的作品,这是我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赵:请问您如何看待市场?
李:真正的收藏家是具备眼光的,首先要有判断,对有些书法家,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去收藏他的作品,但也有一些所谓的藏家,更多的是利益驱使,看重职务,这个差别很大,真正懂收藏懂笔墨的人应该具备专业的审美,不能简单地看外在的头衔,这个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市场对于我的创作没有影响,我不会刻意地为了市场去创作。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衣食无忧,如果再不珍惜珍爱书法,必然会愧对这个美好的时代。我的创作状态一般不和市场配合,我会在我的精神世界里面不断地奋进,很多东西从历史的角度看会很公平,就像林散之,近现代书画家中,林散之是我关注的一位前辈,古代我关注王羲之、怀素。
林散之没做过江苏省书协主席,他就是凭借笔墨打动了全国所有热爱书法的人,他的书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没有外在的光环,纯粹以作品说话,林散之就是一面镜子。
我对我的作品很有信心,生活已经非常好了,接下来所有的精力就是专注于艺术创作,有了这样的专注和精神,才能够创作出无愧于历史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
不能简单地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浮躁的,每个时代每个当下都会说现在是浮躁的,民国人也会说民国的风气很浮躁。事实上,你内心是平静的,你看到的这个时代也是平静的,你内心是浮躁的,你看到的世界也是浮躁的,用平静的心态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来的作品必然是既有时代精神,又有审美高度的笔墨。
李双阳 天际云中联 180×32.5cm×2
赵:这么多年的书法教学,有什么心得?
李:在古代,书法是属于精英阶层的艺术,在当下,书法有一定的普及,只要热爱书法,都能够找到途径学习,在这点上和古代有很大的差别。当下书法的传播和古代不一样,古代就是士大夫阶层相互交流的艺术方式,但现在受众面更广,学习书法没有明确的门槛,只要喜欢,进入门槛是很低的,但是要到达一定的高度,还是非常难,画画画三年,可以参加笔会,走市场了,书法写三年,很多人没有入门,这个差别很大。
书法是不能自学的,必须要有懂书法的老师指导,会少走很多弯路,如何提高这样的判断,首先还是要有审美的眼光,书法学习必须要找到这样的门径,能够有人引导你怎么去学习,怎么达到书写的高度,继而达到笔墨精神的高度。
我从事书法教育已经十多年了,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有我的导师工作室,已经带了第十届了,在全国培养了很多各个年龄的书写者,很多都六、七十岁了,我现在也做了一个书院,在南京秦淮河边,全国各地的书家和书法爱好者都会慕名而来。
在笔墨和书法艺术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像古代的所谓阶层。对于我来说,能够将感悟到的笔墨的美,在技法层面,用我的理解传授给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很享受这个过程。在未来,将传统书院和现代书院的发展模式有机地融合,能够在现在书院的方式下教出更多的在传统文化、传统笔墨当中不断成长的后辈书法家,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李双阳 戴叔伦《山居即事》《客中言怀》两首 235×53.5cm×2
墨印成双——李双阳、成军书画双个展
主办: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省书法院、江苏宣和国艺
承办:南京宣和美术馆、逸庐书院
参展艺术家:李双阳、成 军
展期:2017年5月21日—5月31日
开幕:2017年5月21日(周日)14:30
地点:南京宣和美术馆(江东北路197-1号,湘江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