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默是怎么死的 芝加哥学派符号互动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有什么必读的入门书目?

2018-04-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符号互动论有其自身的理论发展脉络,其与18世纪兴起的苏格兰学派的道德哲学可谓一脉相承,其哲学思想主要是来自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米德等的

符号互动论有其自身的理论发展脉络,其与18世纪兴起的苏格兰学派的道德哲学可谓一脉相承,其哲学思想主要是来自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米德等的实用主义哲学。符号互动论的思想最早可见于库利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库利认为人是存在于观念中的,观念中的人就是真实的人。

镜中我理论和初级群体等理论就是在这本书中所提出的。接着,要明白威廉·托马斯在《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一书中所提出的生活研究法以及更重要的是情境定义理论,即一个人在行动之前会要考察事情潜在发展的各种路径,想象可能的结果会是什么。

还有后来发展成自我实现预言的托马斯定理。这是符号互动论的早期基础。公认的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或创始人是米德,他一生没有出版过著作,他的学生把他的课堂讲义笔记等整理出版是为《自我、心灵与社会》。

他认为自我是社会过程的产物。符号互动论的定名人是赫伯特·布鲁默,他的著作《符号互动论:观点与方法》中为了振兴芝加哥学派而批判哈佛的功能论以及以哥大为代表的定量研究。

他认为,符号互动论有三个前提:1.人会赋予身边的事物以意义,并会根据意义来行动。2.这些意义是在互动中产生的。3.人会随着互动对意义进行演绎,这样意义就发生改变了。

各位社会学大师的具体观点和论证请看原著。除此之外,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污名》、《精神病院》也是运用符号互动论的杰出著作。舒茨开创的现象社会学也对符合互动论的发展有所帮助特别是他在《社会世界的构成意义》中提出的主体间性。最近的理论则有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符号互动论有其强调主观、意义、互动,反对量化研究等的特点,希望可以一点一点的去发现符合互动论的学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