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冯志孝 京剧名家张建国委员:留住人、编好剧 让京剧这棵“老树”开好“新花”

2017-1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姜潇 张漫子)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问题."有着200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姜潇 张漫子)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问题。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京剧,犹如一棵长满枝杈的老树,只有在艺术积累中不断思索创新,才能让‘老树开新花’。”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两届政协委员,张建国一直关注传统文化问题、关注京剧的传承发展。今年,他再次提出要按照艺术规律加强京剧教育的问题。

张建国认为,京剧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现在很多京剧院校课程设置过于庞杂,压缩了京剧专业课的比重,特别是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还远远不够,一些老师缺乏舞台经验……对此,我提出要按照艺术规律加强京剧教育,完善课程设计,继承传统戏曲‘传帮带’的好传统,让京剧艺术一代代地传承发展下去。”

因父亲喜欢京剧而深受感染,张建国从小对京剧由爱变痴。10多岁进入戏校,苦练基本功;1984年,师从四大须生之一、京剧大师奚啸伯的高徒张荣培,潜心钻研奚派艺术。从“跑龙套”到“台柱子”,从对京剧的兴趣爱好转成将其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张建国成为今天奚派艺术的代表人物。

从艺40余年,张建国一直关注并思考着京剧的发展问题。“几年前,戏校招生门可罗雀,剧院演出观众席也是冷冷清清。这些年,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发展,京剧也在传承中不断探索创新,涌现出一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新戏好戏。观众爱看了,上座率高了,很多戏迷专门坐飞机、坐火车来看,可见痴迷。”

京剧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图腾,发展至今仍备受欢迎,是几辈人悉心继承、努力创新的结果。近些年张建国主演的新编历史剧《大漠苏武》等新戏获得观众好口碑,既有唱、念、做、打的“真功夫”,又为塑造的人物形象注入灵魂,呈现了京剧艺术“技”与“艺”的相互呼应。

张建国委员还提出,传统戏曲的弘扬离不开观众的培养。“观众的欣赏口味和层次也在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原汁原味演好老戏,另一方面要用新手段、新元素加强新戏的创排,实现‘两条腿走路’,让京剧这棵‘老树’也能开出富有时代感、接地气的‘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