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生生平资料简介:滑稽泰斗因病逝世【图】
杨华生是滑稽界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杨华生肖像漫画。
上海滑稽界向一个时代告别了。昨天上午8点45分,一代滑稽泰斗杨华生阖然辞世,享年95岁。这位老人的离去给上海滑稽界留下了无尽的怅惘,浮现在人们泪眼前的,不仅有老人平素的为戏、为人、为师的一幕幕,更有对“后杨华生时代”滑稽前景的淡淡忧虑。据悉,杨华生追悼会定于5月29日下午3点在龙华殡仪馆举行。本报记者郦亮实习生周胜洁
最后时光一清醒就关心后生成长
进入90岁后,杨华生的时光基本都是在曙光医院里度过的。住院的日子很清闲,杨老最开心的就是后生王汝刚来看他。
然而几天前,王汝刚从医院回到人民滑稽剧团里时神色凝重。他对大家说,杨老肺部感染,发着高烧,并且最令人担忧的是,杨老已咳了血。整个人民滑稽剧团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
1979年,杨华生和笑嘻嘻在原大公滑稽团的基础上创建了人民滑稽剧团,杨老至今还是名誉团长。整整一个团的人,都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后生。
驰骋舞台几十年的杨华生,走在“人生边上”时,对于扑面而来的各色老年病,有些无奈。他曾自嘲说“坐着就犯困,躺着睡不着。老的忘不掉,新的记不牢。”但面对暮年的孤寂和疾病,杨老终究保持了一份泰然处之的姿态。累的时候就瞌睡一会儿,醒着时就和蔼地看着来探望自己的人们,不时地笑一笑,但依然话不多。
王汝刚可以说是陪老人走完了最后的时光。王汝刚昨天告诉本报记者,杨老晚年时说话,可比在舞台上少多了。尤其到了最后的日子,杨老处于昏迷状态的时间渐长,反应也日渐缓慢,但只要清醒,他就会关心后生以及未来滑稽戏的发展,思路“煞清”。
艺术追求积极发展滑稽艺术理论
在杨华生之前,滑稽艺术从来都是“演技的艺术”,滑稽演员以演得好,把观众逗乐为最高艺术追求。杨华生塑造的《七十二家房客》里的警察“三六九”、《苏州两公差》里的公差张超、《糊涂爹娘》里的孙平以及《阿Q正传》里的阿Q等四大滑稽经典角色,也都是演技的“巅峰创造”。
但据记者所知,杨华生与其他滑稽老前辈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不仅演得好,还勤于思考,写了大量滑稽理论。1992年杨华生出版了《杨华生滑稽生涯60 年》,里面就有大量理论的表述,包括如何借鉴戏剧的方法去塑造人物,以及如何改良唱腔,强调将南腔北调融于滑稽,形成九腔十八调。
因为将艺术实践上升为理论,所以杨华生对滑稽艺术问题的判断往往可以一针见血。人民滑稽剧团副团长毛猛达对杨华生表演艺术上“外松内紧”的理论记忆尤为深刻。“看杨老演戏不累,因为他说过‘一旦你累了,那观众看了更累’,所以表演者要保持‘外松内紧’的状态,尽管内心可以有所紧张,但外表要很放松。”
滑稽艺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过去很少有理论,而杨华生对滑稽理论的归纳和提升,可以说是及时填补了一大空白。他的一些理论至今还是很多滑稽演员进行艺术评判的标准。
平常生活幽默与哀愁并存的大师
用王汝刚的话说,杨华生在平时生活中其实并不轻易滑稽,但如果遇到心情好,杨老则会毫不拒绝秀一秀他的幽默。
2010年,杨华生以92岁高龄获得中国曲艺牡丹江终身成就奖。王汝刚陪上海文联的领导将证书和奖杯送到住院的杨老手中。那天杨老心情很好,在看完证书之后,还打开红包,故作数奖金状。王汝刚一见急了,赶紧劝阻:“领导都在呢,钱就不要数了。”杨华生却一本正经地说:“今朝我开心,侬就让我开心开心。”两人一唱一和,俨然一段滑稽戏。
不过,杨华生生活中总的来说有点讷言。人们告诉本报记者,这多少与杨华生晚年的孤独有关。杨老少时受过京剧艺术熏陶,暮年时不时会唱一两句京剧。杨老尤为推崇周信芳的麒派,而麒派《萧何月下追韩信》和《空城计》是他的最爱。当老人用沙哑的声音唱出这些表达人复杂内心的唱段时,一旁的人都会感到一点淡淡的哀愁。
在寂寥的日子里,杨华生一直惦念着妹妹绿杨。绿杨也是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兄妹俩从小便在一起演戏,相互扶持,可谓兄妹情深。
去年6月,绿杨90岁生日当天早上,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青年编剧赵卿峰去医院接杨华生参加绿杨的寿宴。“其实那时杨老脑子已经常糊涂,但一听我说要给绿杨老师过生日,杨老突然清醒起来,显得很开心,还很配合地穿戴整齐。”
1986年,杨华生和绿杨出演《假夫假妻》。
诲人不倦将毕生绝学传授给徒弟
1950年,杨华生和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同演滑稽戏《活菩萨》,一炮打响,进而这四人被观众称为滑稽界“四大天王”。其他三人已相继去世,几年前同为滑稽泰斗的姚慕双和周柏春兄弟也已谢世。现在随着杨华生的离世,滑稽界的一个时代落幕了。
有关滑稽艺术传承之事,杨老早已开始做。王汝刚说他能从事滑稽事业,就是杨老的功劳。王汝刚的父亲起先不同意儿子学滑稽,是杨华生惜才如命,亲自登门拜访王汝刚的父亲并且加以说服,才使得王汝刚加入人民滑稽剧团。
著名笑星钱懿告诉本报,2000年他参加江浙沪“滑稽新秀大赛”的节目就是杨老的代表作《小菜场》。杨老担当了指导老师的角色。《小菜场》里有一段京剧,“对于这一段京剧,杨老那时是一句句跟我分析推敲,京腔、京韵可谓是逐句传授。”而在钱懿进团之初,杨华生就送给他一个“悟”字,“不但是你在表演中要有悟性,在做人、生活中一样要有悟性。”
2009年杨老当选文化部评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面对“后杨华生时代”,同为“独脚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王汝刚对本报记者承诺,“我们会化悲痛为力量,同样会将毕生绝学、表演的精华传授给徒弟。”
圈内追忆
曹可凡:他很亲切,也很爱才
“说到杨华生,我蛮感谢他的。”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沪上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对于杨华生的去世他颇有感慨,因为其《可凡倾听》做过“七十二家房客前世今生”和“抢救文化遗产”两个系列的特别节目,都曾请到过杨华生,更因为在他刚刚迈入主持门槛时便受到了杨华生的指点,且受益匪浅,“他亲切,也爱才。”记者林艳雯
曹可凡向记者回忆,自己看过很多杨华生的滑稽戏,非常喜欢,但是没想到两人1988年的第一次交谈是杨华生先开口,“侬叫曹可凡是哇?侬主持得很好的,有空到我家里来坐坐。”
当曹可凡上门拜访后,杨华生把自己滑稽上的一套“嘴皮子”功夫都交给了曹可凡,“你要抑扬顿挫,要停顿,要有‘包袱’。”杨华生还要曹可凡懂得从生活中发现笑料,“我做主持怎么运用语言技巧的技术,都是从杨华生那里学的。”
郭德纲:滑稽无声,氍毹失光
昨日,郭德纲得知自己敬重的杨华生先生去世消息后,在微博上第一时间寄予哀思:“惊闻噩耗,不胜唏嘘。杨华生先生乃滑稽戏大家,从艺一生,精彩一生。2007年,沪上演出,与滑稽戏界诸公相聚,先生也大驾光临。席间讲话,第一句话便是:我来,是要讨一张郭德纲先生的名片。闻言惶恐,致敬再三。今先生以耄耋之年,驾鹤仙归,滑稽无声,氍毹失光。唯愿后学努力,告慰先贤。遥送先生好走!”记者林艳雯
记者手记
曾经,只要杨老在,便是种幸福
笔者从事记者行当时,已经错过了杨华生艺术的盛年,甚至笔者所见的杨老一直就是坐在轮椅上的。但杨老对滑稽的热忱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与杨老相见的场合,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给后生鼓劲的场合。2008年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排演吉本新喜剧,这是人民滑稽剧团在“三十而立”之年力求重振雄风的一次重要的努力。杨老由王汝刚推着轮椅来到开排现场。依然是正装出席,言语不多,但是杨老却以一字不漏地唱了一出《小菜场》之举,来给年轻的滑稽后人鼓劲。
另一类则是和亲友相聚的场合。2011年6月,妹妹绿杨90岁寿宴,久住医院的杨老也来到现场。彼时的杨老已无法再演唱了,但他深情地看着相伴自己几十年的妹妹的情景,让人动容。
这两类场合恰恰说明杨老晚年的两个重心――总在关注滑稽戏的传承,当然作为一位暮年老人,他也十分迫切地想融于亲情和友爱之中。
在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眼里,杨老其实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象征而出现的。这个并不多言的老人,在那镜片之后坦诚的眼神里,总散发着一股力量。这份力量能使为艺术传承而焦灼的人们瞬间回归淡定,也能使任何一颗浮躁的心陷入沉静。
当然,这力量更能让人感到一种温暖。就像一位滑稽演员所说的――只要杨老在,便是一种幸福。现在,杨老走了,悲伤的人们将怀着那份对于幸福的记忆,生活下去。
杨华生(1918年——2012.5.24)男,原名杨宝康,浙江绍兴人,师承滑稽鼻祖鲍乐乐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上海著名滑稽戏泰斗,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2012年5月24日,杨华生于上海病逝,享年94岁。
中文名: 杨华生
别名: 杨宝康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绍兴人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2012年5月24日
职业: 表演艺术家
主要成就: 曲艺最高“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 《苏州两公差》《宁波空城记》《七十二家房客》
杨华生,原名杨宝康,上海著名滑稽戏泰斗,为女滑稽艺术家绿杨的胞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上海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师承鲍乐乐。
自幼爱唱京剧。父母因为学京戏太苦而反对杨华生当京剧演员,于是杨华生考进大世界华光新剧社,当了一名演文明戏的实习演员。也正是在大世界,杨华生接触了不少前辈滑稽名家并拜滑稽名家鲍乐乐为师。杨华生虽然放弃了京剧梦,却“意外”成为了一代滑稽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