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县委书记白志刚 山东莘县县委书记赵庆忠的环保观

2017-1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那么,加强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能不能很好的统一起来,达到保护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双赢"效果,最终实

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那么,加强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能不能很好的统一起来,达到保护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双赢”效果,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县委书记赵庆忠坦诚而又自信的谈话和莘县的“实践”中,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过去,莘县是全国重点扶贫县,如今,这里是闻名全国的“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同家级生产示范区”,去年,又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莘县走出了一条加强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

“逼”出来的环保意识

莘县地处黄河故道,地势高亢,土质沙化,水资源匿乏。过去,人民群众深受风沙之苦,饱尝缺水之难,特别是马西地区,“大风一刮不见天,黄沙滚滚沙丘搬”,“有风三尺沙,沙丘埋庄稼”,出于地下水超量开采,漏斗区逐年扩大。

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困难重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4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扶贫县,全国欠发达地区综合试点县。如何树立全民的生态意识,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直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的大问题。

赵庆忠介绍说,1997年2月莘县被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以后,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多次到国家和省、市农业、环保等部门汇报莘县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情况、问题和想法,请有关专家、教授到莘县实地考察、组织研讨。使莘县的干部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关系人民群生产生活大局,势在必行。

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态建设,县政府聘请山东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家编制了《莘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莘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的责任和目标,要求各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县委县政府把《规划》纳入到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领导尽管几经变动,但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落实《规划》列入议事日程,真正做到一个规划抓到底。

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给莘县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投资1.26亿元,实施了彭楼引黄入鲁灌溉工程,2001年全线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莘县水资源供需矛盾,年增经济效益1.5亿元。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0多万亩。

近几年来,建设乡村供水中心近100多处,80%的村通了自来水,解决60多万人的吃水问题。实施农村综合开发,加大废弃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全县累计治理退化土地50万亩,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76%;受保护基木农田面积120万亩,占总量的89%。县水务局投资600多万元建设园林基地,改造盐碱地1000多亩,引进种植优质花卉苗木。

生态链和经济链有机结合,全力拉长产业链

赵庆忠说,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人民群众都参加进来。因此,在经济欠发达的莘县,要真正的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只搞生态环境建设,忽视发展经济、忽视增加农民收入也行不通,那样农民就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生态建设也没有财力,没有动力。为此,他们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一个思路,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即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生态农业为总抓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经济链的有机结合,全力拉长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二是抓住一个重点,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他们立足农业大县的实际,大力实施绿色工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力建设京九沿线著名的绿色“菜篮子”、生态“果篓子”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集散地,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把农民的利益与生态建设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目前,该县农民现金收入的70%以上来自生态农业,在具体工作中,他们首先用标准生产引领生态农业的发展,对 30多个主要农产,注意制定从良种选用、生产加工到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县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乡镇、市场、龙头企业设立监测点。强化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实行农资管理登记制度,加强农资市场检查。在市场设立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专区,注册了“莘绿”“绿安”“仙果”等商标,形成了“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市场有检测、产品有标志”的良好格局。张寨乡的狠抓无公害韭菜生产,1999年命名为山东省首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1年被列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董杜庄镇致力于绿色食品西瓜生产,2000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西瓜生产基地。其次他们把规模化作为提高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的基础环节。

围绕瓜菜菌果牧五大主导产业,建设路边经济带和产业基地,形成了香瓜、芦笋、桑蚕、畜牧等十大产业基地。第三是依托产业化拉长产业链条。以农业为主体,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与农民结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了生产效益,而且能分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促进生态产业良性循环,目前,全县已经培植东兴食品、澳登公司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8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各类农村合作组织80多个,入会农民20多万人;农产品产地30多处,年交易额20多亿元。

围绕五大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产值分别超过10亿元。

第四是创新生态农业模式,探索推广了保护地栽培、轮作间作、生态家园等多种生态模式,综合利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冬暖式大棚、大中小弓棚等保护地栽培模式在全县普及,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双孢菇-草瓜”、“双孢菇-草菇”、“双孢菇-黄瓜”、“双孢菇-西瓜”等生态农业模式普遍推开。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被国家环保总局等五部委命名为全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先进集体。

三是建立一个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与污染防治并重,着力建设完备的生态保障体系。实施平原绿化工程,大力植树造林。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6%,基本上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沟渠林带化,道路林荫化,村庄园林化。加快建设“绿色通道”,省道两侧各植树200米,县乡公路两侧各植树100米,并通过拍卖、承包等形式,明晰林业产权,搞活林业经营权。

特别是在马西地区建设了10万亩生态防护林,锁住了风沙,为农业生产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1999年马西林场被确定为聊城市自然保护区。

四是完善一个机制,确保生态环境建设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他们聘请山东师范大学专家教授编制了《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并把规划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 “一个规划抓到底”。

为指导生态县建设的开展,聘请聊城大学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县委、县政府成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乡镇和部门也层层成立组织。实行目标责任制,年初与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签订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责任书,年终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政绩挂起钩来,确保投入。

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生态环境投入的积极性,保证了生态环境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坚持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使生态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全县形成了领导重视、全民参与、全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建设生态县,实现可持续发展

莘县从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中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总结出了建设生态环境的有益经验,从而开阔了进一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视野。

谈到可持续发展,赵庆忠动情地说:“我们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这是我们在保护环境上的根本指导思想。

为改变经济欠发达的局面,他们提出了“工业立县”的战略指导思想,但他们没有“泥沙俱下”的抓工业,而是倡导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坚持一手抓传统工业的提升,一手抓生态农业的发展。对建设生态县提出了总体要求,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农业走无公害有机化之路。

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他们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 “三同时”制度,落实环境第一审批权,切实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强制取缔了县内“小造纸”等五小企业,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决不以牺性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集中控制和治理,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县形成以纺织、石油化工、玻璃制品、塑料编织、特种钢铸造、热电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可生物降解纸餐具等绿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赵庆忠的谈话中,我们感觉到,建设生态城市在莘县建设生态县的“蓝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净化绿化美化城市环境。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县城政府街、中心市场实施了全面改造。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活动,综合整治城区环境,加快建设城市绿地,推广集中供热,改造城区河道,县城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文/王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