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菊英的丈夫 钱菊英: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残余风险的认知和他汀治疗策略

2017-07-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发病机制来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核心问题.斑块有稳定和不稳定之分,稳定斑块纤维帽较厚,不易破裂,但斑块体积会不断增大

从发病机制来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核心问题。斑块有稳定和不稳定之分,稳定斑块纤维帽较厚,不易破裂,但斑块体积会不断增大,使管腔逐渐狭窄,导致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斑块像“皮薄馅大的饺子”,脂质核心大,表面的纤维帽较薄,容易发生破裂,是隐藏在血管内的“不定时炸弹”。

斑块破裂时,脂质进入血管腔,引发凝血反应形成血栓,血栓使管腔狭窄,导致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可导致猝死等。

ACS患者是易损人群,存在长期高风险,尤其在发病后1年内,其冠状动脉的病变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而这种不稳定的病变是发生ACS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亚洲的EPICOR Asia研究表明,ACS患者出院后到1年总的冠脉事件发生率为12.

5%,其中死亡率为3.4%,同时血栓性事件发生率为8.4%。EPICOR Asia研究2年结果显示,ACS患者死亡率较第一年继续升高,提示非致死性ACS患者预后有待改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急性事件,是整个冠状动脉树多个病变中较重的某个血管出现问题,而对于其他暂未引起事件的病变,如果不关注引起病变的因素并进行控制,则患者再发事件就会明显增加。

血运重建的目的,在于开通引起血管明显狭窄、导致心肌供血受影响的病变,具体可以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措施进行治疗。PCI术后还需要关注治疗后可能引起的支架内血栓、支架内新生内膜及新生斑块所引起的事件。

但无论是PCI术还是CABG术,都只是改善心肌供血本身,并不能纠正造成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目前采用OCT等影像学工具可以检测到管腔内的易损斑块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稳定,而且狭窄不是很严重,但这类病变如不通过有效的治疗今后可形成再发事件,因此需要通过药物治疗逆转斑块进展降低事件发生。总之,改善残余风险,其核心在于术后对长期风险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