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一世生平介绍 究竟是明君还是昏君
查士丁尼一世是希腊-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东罗马帝国转化为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期。关于他是明君还是昏君一直存在争议,但其实这种简单的划分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查士丁尼于483年出生于色雷斯斯科普里的一个农民的家庭里。他的叔父查士丁(450—527)出身行伍,以作战有功升任禁卫军统领。查士丁一世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色雷斯农民,靠军队发迹,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查士丁一世对自幼跟随着自己的侄儿查士丁尼寄予了厚望,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从518年后,查士丁尼就协助叔父掌理政务,担任帝国行政指导。
于518年,查士丁被拥立为拜占廷皇帝,是为查士丁一世。查士丁尼以养子身份协助查士丁一世制订国内外的重要政策,并获得“恺撒”和“奥古斯都”的封号。
527年8月,查士丁一世去世,查士丁尼成为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即位后,为自己确定了主要的政治目标:“收复”西部领土,恢复基督教的罗马帝国。他为此常常彻夜不眠,费尽心机,几乎到了发狂的地步,以致当时有人惊呼:查士丁尼不是人,而是个丝毫不需要休息的恶鬼!
查士丁尼一世个人资料
中 文 名: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
外 文 名: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
别 名:查士丁尼大帝
国 籍: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民 族:色雷斯
出 生 地:东罗马色雷斯行省斯克普里
出生日期:482或483年
逝世日期:565年
职业:罗马皇帝
信 仰:东正教
主要成就:扩张东罗马帝国,收复大量西罗马故土
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重要的罗马法典
482年/483年,查士丁尼一世出生
527年8月1日,当任皇帝。
528年534年,编写《民法大全》。
529年/530年,撒玛利亚人在巴勒斯坦起义。
531年/532年,与波斯签署“永久的和平”。
532年,尼卡暴动,在君士坦丁堡开始与基督一性论对话。
533年/534年,攻占汪达王国。
535年540年,第一场与东哥特人的战争。
536年,对基督一性论迫害。
536年/537年,地中海沿岸多个月日光和月光被遮掩,原因不明,可能是因为火山爆发。结果是气候变化和农产品减收。
537年,圣索非亚大教堂完工。
539年/540年,保加利亚人入侵希腊,对希腊进行严重的抢劫。
540年,波斯入侵拜占庭,安提阿被毁。
540年562年,与波斯的战争。
541年/542年,鼠疫在整个帝国蔓延,此后饥荒。
541年552年,第二次对东哥特人的战争。
548年,狄奥多拉皇后逝世。
549年,一起针对查士丁尼一世的阴谋被捕获。
551年,希腊中部和地中海东部强烈地震。
552年,纳西斯击败东哥特人。
552年,西班牙西哥特人地域被拜占庭占领。
553年,君士坦丁堡宗教大会,对基督一性论的批判。
557年,君士坦丁堡强烈地震,圣索非亚大教堂的拱顶塌落。
558年,鼠疫再次在君士坦丁堡蔓延。
559年,贝利萨留在君士坦丁堡前战胜入侵的保加利亚人。
562年,又一次针对查士丁尼一世的阴谋被捕获,圣索非亚大教堂再次建成,与波斯的和平。
565年11月14日,逝世。
568年,意大利大部分地区被隆巴第人占据。
狄奥多拉(,500年─548年6月28日),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王朝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大帝)的妻子和皇后。和丈夫查士丁尼大帝一样,她也被东正教教会封为圣人,纪念日为11月14日。
她出生于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一个具有塞浦路斯血统的希腊家庭,处于拜占庭社会最低的阶层,她的父亲阿卡修斯是塞浦路斯本地人,是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内的驯熊师;她的母亲是舞女兼女演员,名字没有记载。她早年生活的大部分信息来源于普罗科庇乌斯死后出版的《秘史》。普罗科庇乌斯的批评者(指为皇帝效忠的人)刻薄地嘲笑他的作品是色情小说,但无法推翻他写的事实。例如,书中无可争辩地指出狄奥多拉曾在滑稽戏院当过滑稽剧演员,而且她的才华可能都表现在低级的身体喜剧表演中了。
当她在拜占庭社会浮沉之际,她可以利用任何机会。她被嫖客们所仰慕。普罗科庇乌斯在书中写道,她是一个专门与帝国高级官员往来的情妇(其他资料显示她最初是个妓女),曾短暂地成为潘塔波利斯总督赫赛伯鲁斯的情妇,而且和他生出了她唯一的儿子。同时,她的演艺事业出现了一个低潮期。普罗科庇乌斯反复指出她不知羞耻,而且引用了许多的材料证明他的观点。她也很少得到上流社会人的尊敬。
523年,狄奥多拉与当时的帝国禁军统帅查士丁尼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结婚。527年查士丁尼登上皇位,是为查士丁尼一世,同时立狄奥多拉为帝国的共治者,而且似乎已经将她作为一个维护他统治的完美的伙伴。这被证明是一个明智的决定。狄奥多拉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子,她在统治过程中显示出了她的才干。在532年的尼卡暴乱中,她坚强、富有领导能力且好战,向查士丁尼提出正确的建议和忠告,使暴动被镇压,也拯救了查士丁尼的帝国。一位同时代的官员约安内斯·劳伦提乌斯·刘度斯称赞她“比任何男人都出众。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它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此次瘟疫对拜占庭帝国的破坏程度很深,其极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国人口下降明显,劳动力和兵力锐减,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还产生了深远的社会负面后果,而且对拜占庭帝国、地中海、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瘟疫542年开始在君士坦丁堡爆发,规模空前,破坏性极强,因其爆发适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后人称为“查士丁尼瘟疫”,其影响范围随地中海而向西延展,使众多地中海岸的国家和地区饱受疾病折磨之苦,因此有时又称其为“地中海瘟疫”。
当时出现了许多诡异恐怖的情景:当人们正在相互交谈时,便不能自主地开始摇晃,然后就倒在地上;人们买东西时,站在那儿谈话或者数零钱时,死亡也会不期而至。而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贫苦人,鼠疫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万人不幸死去。
公元526年2月13日,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项敕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组织一个由10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主席由“圣宫廷”的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委员会有权力用现存的所有资料,并可加以增删、修订,随后把这些敕令分别标上发布皇帝的名号,以及施行的对象与日期,再按内容分类,按时间先后排列。这部《敕法汇集》在公元529年颁布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534年《查士丁尼法典》修改后再度颁布。
《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另外,法典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法更为详尽。它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词严格、确切和结论明晰的特点,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则,为后世法律奠定了基础。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新敕》的合称。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其中,《法典》是历代罗马皇帝所颁布的宪令,按年代顺序编排,共编出10卷,凡未被列入的都一律作废。《学说汇编》搜集和节录的是已知公认的法学家的著作,共编出50卷,凡未被选入的法理陈述都被宣布为无效,以后永远不许在法律上引用。《法学总论》是一本罗马私法教科书,由皇帝钦定,本身具有法律效力。565年法学家又把查士丁尼皇帝在法典编完后陆续颁布的168条新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查士丁尼新敕》此大全是罗马法的精华和集锦,它总结和汇集了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对罗马法的广泛传播起了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是创作于公元547年,收藏于意大利拉文那,圣威塔尔教堂的一幅马赛克镶嵌画。此画以灿烂的黄色马赛克作底,而人物全都僵硬而笔直的站立着。一条条勾勒出来的外衣轮廓使画中人物的身体看上去宛如被贴在墙壁上的纸片;八字形踮起的脚尖又给人一种他们没有站稳的感觉。他们看上去不是稳稳地站在地上,而是漂浮在空中。
画中,查士丁尼大帝身穿紫袍,站在中间,手捧椭圆形盒子,实际上这是盛圣水的容器。站在查士丁尼右边的是当时的大主教马克西米安。他身穿白色和茶色的服饰,手持象征基督教的十字架。在旁边的人手捧一本经过精心装饰的《圣经》。画面最右边的人手中提着油灯,也是教会里必不可少的器物。油灯代表着光明,有一引领人类的灵魂。
画中的所有人都坚定而目不转睛的直视前方,仿佛满怀神圣的理想。现实中的人物被高度抽象化,忠诚、信仰和使命成了这幅画的主旋律。
画面中查士丁尼大帝在画面中间,头部后面有个光圈,这个是只有耶稣及天使的才有的,巧合的是这幅画面中恰好是13个人,和最后的晚餐中的人数是相同的,从这些可以看出,查士丁尼大帝对基督的忠诚和追随。
由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
第一所教堂被称为“大教堂”(希腊语:Μεγάλη Ἐκκλησία (Megálē Ekklēsíā);拉丁语:Magna Ecclesia),在360年2月15日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在位时启用,大教堂建在正在兴建中的帝国皇宫旁。附近的伊莲娜教堂(Hagia Eirene,“圣和平”)在较早时已建成并作为主教座堂,直至圣索菲亚大教堂建成。这两所教堂同为拜占庭帝国最重要的教堂。
狄奥多西二世下令兴建第二所教堂,于415年10月10日落成,这个木制屋顶的教堂是由建筑师鲁弗留斯所建。532年1月,尼卡暴动引起的一场大火将第二所圣索菲亚大教堂烧成渣滓。
532年2月23日,在第二所教堂被摧毁后的仅仅数天,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决定兴建第三所截然不同的大教堂,第三所教堂较前两所更为宏大雄伟。查士丁尼一世选用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和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为建筑师,但安提莫斯在不足一年内逝世。
拜占庭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在《建筑》一书里描述了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状况。皇帝将帝国各地的物料运送到君士坦丁堡,如以弗所阿耳忒弥斯神庙的古希腊圆柱。大石都是来自远处的采石场,包括埃及的斑岩、色萨利的绿色大理石、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的黑石及叙利亚的黄石。超过一万人参与建造工作,这所新教堂马上就被认为是重要的建筑,展示了建筑师的创造力。建筑师们采用了希罗的理论,在广大的空间之上建造巨大的圆顶。皇帝与牧首梅纳斯在537年12月27日一起参与了盛大的落成仪式。教堂内的镶嵌画则在查斯丁二世在位时(565年-578年)才完成。
查士丁尼精力非常充沛,他还积极努力致力于政治改革,其中包括一次反对政治贪污腐化的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鼓励发展贸易和工业,制订了宏伟的公共建筑计划。在他的领导下,修建了许多堡垒,修道院和教堂(包括在君士坦丁堡的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这些建筑计划和战争使赋税大为增加,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532年发生了一起叛乱事件(尼卡暴乱),险些使他失去了帝位。查士丁尼平息了那起叛乱之后,基本上是稳坐江山了。
过去的历史研究将查士丁尼一世的统治时期看作希腊-罗马时代后期的一个黄金时代,现代的研究对这个定论提出疑议。对他的重建帝国的政策今天还有争论。查士丁尼一世漫长的战争将东罗马帝国的国库耗竭,用尽了东罗马帝国的资源。虽然如此,他统治结束的时候东罗马帝国无疑是地中海沿岸的强权,但这个强权地位的代价是非常高的。不但查士丁尼一世的外交政策,他的内政也越来越受到批评。尤其查士丁尼一世生前当时的人对他的政策批评很重。尤其普罗科匹厄斯在他的《密史》中对查士丁尼一世提出了深刻的批评。今天的历史学家主要争论的地方是查士丁尼一世的政治与他的前任查斯丁一世的政策真的区别有多大,以及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是否主要是出于实际便利的考虑而临时制定的。
直到最近查士丁尼一世被看作是古代晚期一个明君,无疑他与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大帝一样是罗马帝国晚期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统治时期相当长的皇帝要对他做出一个概括性的总结是不容易的。从许多方面来说查士丁尼一世在欧洲历史上都是一个从古代转向中世纪的过渡性的、代表性的和重要的人物。查士丁尼一世开始当政的时候帝国的主要特征还是罗马式的,但当查士丁尼一世逝世时它已经非常拜占庭化了。他将古罗马的国民主权彻底消除了,皇帝成为了君权神授的国家主权。但同时皇帝依然需要国民和军队的支持和同意。
在法学和神学上查士丁尼一世的贡献是对后来的发展有深刻影响的。在对外政策上他的重建帝国的政策建筑在非常不稳固的基础上,查士丁尼一世死后不久许多地区就又已经失落了。向东在查士丁尼一世生前帝国就已经在为其生存而战斗了。查士丁尼一世只有靠巨资才买来了那里疆域的完整。在文化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再次繁华。拜占庭的城市至少到鼠疫爆发也非常兴旺。在行政上查士丁尼一世基本上保持了罗马式的行政结构。
对查士丁尼一世统治影响最深的自然灾害是540年代鼠疫的流行。这次流行大大减少了拜占庭的居民数目,也使得国家的收入受到了影响。此后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较之前的政策不那么主动和灵活了。
查士丁尼一世重建帝国的计划是最后一次复活罗马帝国的梦想,但他不是一个和平君主。他统治期间人们的负担非常沉重,在宗教政治上他也非常不宽容,虽然如此他的不宽容政策并未达到统一帝国的目的。
总而言之,查士丁尼一世是否是一个昏君这样看问题过于简单,关于查士丁尼一世的很多问题都有待探究,诟病多集中在他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军事行动上,而最无可置疑的就是他颁布了《民法大全》,这是一部影响十分广泛的法律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