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林妻子 军中骄子——记沈阳军区某部士官向南林(上)
舞台上的向南林一边引吭高歌:“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太阳把光热洒给万里山河。我持枪向太阳致以军礼,请它也带上我的爱我的歌。一边笔走龙蛇,“创新”、“精武”,几个遒劲大字跃然纸上。
情真意切,志向高远,台下的战友们掌声一片。
魂塑强人
向南林的家乡是革命老区,这片英雄的土地给他留下了许多红色的记忆。爷爷是老党员,从向南林懂事起,就经常给他讲共产党带领群众翻身得解放的故事,向南林听得聚精会神,听得有滋有味。亲人的言传身教,老区的质朴情感,特别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日子,为向南林埋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走出蜀道的向南林把“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深深扎在心底。
深夜,三江平原漆黑如墨。佳木斯的一座军营里,某师高炮团修理连连长任振东查铺查哨来到修理班,发现了一个空铺,一摸,空被窝里没有温度。连长找到三楼的一间小仓库,见向南林一手拿电筒,一手捧《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次日中午,向南林来到连部,连长手一挥:“咱连一楼阴面有个空屋,你就到那去学吧!”从此,“学习小屋”诞生了。
向南林手里有一摞一尺多高的剪报本和感言集,这是他多年来学习理论的资料积累,更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管走到哪里,向南林都带在身边。团政委孙殿文翻看着向南林的剪报本,见每个剪报本上多是报刊的理论文章和言论,不少观点用红笔划了醒目的波浪线,有的旁边还写有密密的注记。孙殿文问:“能学进去吗?”向南林回答:“学进去了就有兴趣;工作需要就有动力。”
向南林爱读名人传记,爱读史,其中尤以近现代史为甚。民族的忧患,先辈的奋斗,党和军队的发展壮大,为他打下最初的思想根基。入伍后,向南林迷上了学理论。新兵下连后第一任指导员、“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周艳忠,成为他追随的榜样和老师。周艳忠给他的“创新理论无止境,学习无止境”的教诲,他铭记于心。
向南林在如饥似渴的理论学习中咀嚼、消化、吸收丰富的政治营养。入伍9年,他阅读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30多万字读书笔记和学习感言,他组织了全团第一个理论学习小组,用通俗的群众语言整理出的《基层官兵理论学习观点辅导教材》、《科学发展观基层读本》等小册子,总结的《理论观点随机学双十条》被师里推广。
“党的创新理论是旗帜,是明灯,是我成长进步的不竭动力。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坚定信仰,丰富头脑,开拓视野,才能听党话、跟党走”、“建功军营与个人发展并不矛盾,个人发展的‘小算盘’要放在连队建设的‘大棋盘’上”……这些都是向南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后的深刻感悟。
一些连队纷纷请向南林去讲课,之后是在全营讲,给全团上大课……向南林反复琢磨:怎样使创新理论真正成为大众学问,一学就能懂,一懂就能用,书本上学的,心里想的,手中干的,怎么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学习小屋”的灯光熄得更晚了:一篇篇体会文章,学习感悟从他笔下流淌着,排着队走进他创办的《理论之窗》小报;一个个理论观点成为他书法作品的主题;一章章适合连队官兵学习理解的通俗解读,汇集成了《科学发展观基层读本》小册子,官兵受益,团里赞赏,师里推广,连来部队视察的军委首长也给予肯定……
向南林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他走到哪里,就把创新理论传播到哪里。2004年以来,他给全团官兵、驻地学校、共建单位作报告40余场。向南林成为驻地佳木斯远近闻名的理论“小名人”。他先后为驻地学校、企事业单位上理论辅导课20多场。
战士郭泗栋说,以前放假时上街,回营地时大包小裹,买的全是吃的穿的。听了向南林的课,很受触动,后来上街时多是买书。以前上网总是玩游戏,后来上网就是学习。
向南林说:“军人要听党的话。党的创新理论,就是党的话”。向南林的“学习小屋”高悬一块他书写的条幅:“对真理的最大尊重是运用,对真理的最大信仰是践行。”他把这句话挂在墙上,烙在心里。
9年6个岗,岗岗叫得响
向南林在日记中写道:“选择了军营,就是选择了战场,就要为战争而准备。当兵就要武艺精,年轻就要有作为”。向南林一直是“尖子”。
当新兵,他以优秀成绩获营嘉奖;当战士,他在全营新兵中第一个成为“全能炮手”;当文书兼军械员,取得全旅军械员比武第二名的佳绩;考入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当学员,他以卓异的学业成为优秀学员;当指挥仪修理技师,在集团军比武中取得指挥仪修理第一名;改任简易情报指挥兼雷达修理技师,为新装备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做出突出贡献,还带队参加军区雷达站比武获4个单项和团体第一名。
向南林曾自信地喊出:我的岗位请放心、我的战位无差错。向南林能操作、保养、维修团队五分之四的装备,能神奇般地使50余台趴窝的大型装备“起死回生”;向南林撰写的6篇学术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7次接过军区、集团军、师、团领导颁发的专业技术比武冠军奖章、奖杯或证书;取得了6次换岗、岗岗技术精湛的骄人业绩。战友们称他“9年6个岗,岗岗叫得响”。
2004年9月,集团军举行专业大比武,高手云集。年纪最轻、资历最短的向南林成为大比武中“一匹最黑的黑马”,一举击败比他早当兵8年、甚至10年的老兵,轻松夺魁。从那以后,在军区、集团军和师团组织的专业技术比武中,他连续6次以绝对优势取得了第一。2005年7月,刚刚由指挥仪技师改为情报指挥技师的他,带领全班战士参加军区雷达站专业比武,获得4个单项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名。
向南林常对班里的战士说:“搞训练就跟赛跑一样,要想取胜,就得有‘绝招’。我的‘绝招’就是抢跑!”正是这种“抢跑”的劲头,使他处处领先他人一步。
指挥仪训练,几尺高的电路图往训练场上一摆,向南林觉得教练员教得费力,战士学得吃力,训练质量和效果也不理想。他想搞个多媒体教学软件,往微机室一“猫”,用了3个多月, 经过反复研究,《指挥仪修理》系列教学软件开发出来了,三维动画模拟装备工作原理、拆装和维修步骤的一幅幅挂图和插图,图文并茂,授起课来既形象直观,又减少器材损耗。
运用到训练场上,果然奏效,以前十天半月难以讲清楚的一些课程,变得简便易学。消息传出,一片惊叹声。
向南林听说指挥仪要淘汰,新雷达要列编,就给当年就学的士官学校教官打电话求教,利用送修装备的时机到厂家找资料。新装备一来他接下“英雄帖”,成了团里的攻关带头人,保证了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向南林也由指挥仪“小专家”变成了雷达“小博士”。而与他一起从士官学校毕业的一些同学,因指挥仪撤消编制,不得不离开军营。
服从不盲从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向南林说,有人负责我服从,没人负责我负责!服从却不盲从,向南林有自己的原则。
“牙刷毛冲外,毛巾叠成块儿”是部队的习惯做法。向南林从士官学校毕业后到连队时间不久,连长任振东到修理班检查内务,碰到向南林跟班长比比划划,建议把毛巾全挂在床的横梁上。任连长气不打一处来:这个小“红牌”,个不高,胆不小,刚来几天就想改规矩,把向南林一顿撸。
向南林找来两块毛巾,一块是舒展开的,一块是“豆腐块”,前者清香,后者一股馊味,任连长还是没松口。几天后,向南林给任连长送来一篇文章,介绍把毛巾叠成“豆腐块”对战士健康的危害,是向南林找资料、问医生后写成的。
任连长读后终于知道了有的战士患皮肤病的“原凶”,也理解了向南林的良苦用心。当晚,和指导员商量,决定废除“毛巾叠成豆腐块”的做法。后来,全团都取消了“豆腐块”。借着向南林的“慧眼”,连里清理了上级检查时不准晒被子,暖气片上不准烤鞋垫等土政策。
有一回,战友们都以为向南林捅了娄子,为向南林捏了一把汗。2006年一个周末,团里篮球赛决赛。对阵双方是团长王志恒率领的机关队和五连。向南林是国家二级篮球裁判,这场“重量级”对决的主裁自然非他莫属。可“不知好歹”的向南林,居然在比赛还有5分钟就要结束时,把累计犯规5次的团长王志恒罚下了场。
少了王团长这个绝对主力,原本一路领先,形势一片大好的机关队最终以2分之差惜败。赛后,王团长到了向南林跟前,大家以为团长要“训上几句”,没想到团长重重地拍了一把向南林的肩膀:“小向,吹得好,裁判就得这么当!”从那以后,王团长每次打篮球,都点名请向南林主裁。
部队开展作战能力调研,团长点名让向南林参加司令部会议。向南林讲问题不遮不掩,十多个问题一古脑儿端到桌面上。团长做总结:“我们都要学一学向南林,敢说话、说实话,平时项项抓得实,战斗力才能不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