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踏上中国国土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在任)。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个已经破产的基督徒家庭,他在艰苦生活中磨砺了意志。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毕业时在班上排在第61名,只得到军士长的军衔。后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第19步兵师服役,少尉军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1944年至1945年里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1948年2月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至1953年(但从1950年起一直缺席而担任北约司令)。 1952年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6年再次竞选获胜,蝉联总统。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因心脏病逝世 。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28名。
我们现在的日期距本世纪中点已过十年,这个世纪经历了大国之间四次大的战争,我们自己的国家卷入其中三次。尽管发生了这些大规模的战祸,当今美国乃是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生産力最高的国家。我们自然爲此卓越成就感到自豪,但我们也意识到,美国的领导地位和威信不仅取决于我们举世无双的物质进步、财富和军事力量,而且取决于我们如何爲世界和平与人类福利使用我们的力量。纵观美国在自由政府体制上的探索历程,我们的基本目的始终是维护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在人民中和国家之间增进自由权,提高尊严,宏扬正直的品质。追求较低的目标会辱没一个自由、有虔诚宗教信仰的民族。任何由于骄傲自大或理解力不强或缺乏奉献精神的失败都将在国内外给我们带来严重损害。
以相互尊敬和信任实行裁军仍是一项迫切任务。我们必须一起学习怎样不用武力,而是以理智和公正的意图去解决纷争。因爲裁军的紧迫性如此明显突出,我承认我是怀着某种失望的心情卸下我的总统职责的。作爲一个目睹过战争的恐怖及其难以愈合的创伤的人──深知另一场战争会彻底毁掉历经数千年缓慢而又艰苦地建成的人类文明──我但愿自己今晚能说:持久和平已遥遥在望。
幸好我可以说,已经避免发生战争了。朝我们的终极目标已迈开坚实的步伐。但是任重而道远。作爲一个普通公民,我将始终不渝地爲推动世界沿着这条道路前进贡献一份绵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天,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一个地方,乘车返回总部,参加军事会议,那天大雪纷飞,天气很冷,汽车一路疾驰,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途中,艾森豪威尔,忽然看见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
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让身边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留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其实连参谋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托词。
艾森豪威尔坚持要下车去问,他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肯定早就冻死了。”
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在茫茫大雪中,连人影都看不到,正不知如何是好。
艾森豪威尔听后,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先将他们送到巴黎独生子家里,然后才赶回总部。
此时,艾林豪威尔,没有想到最高统帅的身份,也没有俯视被救援者的傲气,他命令停车的霎间,也没有复杂的思考,只是出于人性中善良的本能。
然而,事后的情报,却让所有的人员,震憾不已,尤其是那位阻止艾森豪威尔,雪中救人的参谋。
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阻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必经的路上,希特勒那天,认定最高统帅死定了,事后他怀疑是情报来源不准确,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为救那对老夫妇而改变了路线。
史学家评论说:“艾林豪威尔的一个善念,躲过了一次暗杀,否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改写。”
善念并不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那是一种:累积、储存、才能在关键时刻,不假思索。
善念救人,也救自己。
you are about to embark upon the great crusade towards which we have striven these many months.
[你们马上就要踏上征程去进行一场伟大的圣战,为此我们已精心准备了数月。]
The eyes of the world are upon you,
[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你们,]
the hopes and prayers of liberty-loving people everywhere march with you.
[各地热爱和平的人们的期望与祈祷伴随着你们。]
In company with our brave allies and brothers in arms on other fronts, you will bring abou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German war machine.
[你们将与其他战线上的英勇盟军及兄弟一起并肩战斗,摧毁德国的战争机器。]
The e1imination of Nazi t3'ranny over the oppressed people of Europe, and security for ourselves in a free world. 〔推翻压在欧洲人民身上的纳粹暴政,保卫我们在一个自由世界的安全。〕
Your task will not be an easy one.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Your enemy is wel1-trained, wel1-equipped, and battle-hardened.
〔你们的敌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久经沙场。〕
1、我因两个原因而反对这个做法。第一,日本人已准备投降,没有必要使用如此恐怖的武器攻击他们。第二,我不想见到第一个使用这种武器的国家是我国。
2、我想不出还有比美国卷入中南半岛战争更大的悲剧。
3、将军,我还有一个指令要给你。为那天杀的橄榄球队做些事吧!
4、无论谁,在他接受用部属的鲜血、朋友的牺牲挣来的欢呼时,永远要记住谦卑。
5、在我家里,关心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父母亲从小就向我们灌输,一个人既要有雄心壮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立自强是生活的基本原则。
6、比起一个在战场上被征服的美国来说,一个破产的美国更是苏联的目标。
7、战胜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唯一方法,就是阻止它。
8、我选择了军人做为一生的事业,我就立志要成为最好的军人。
9、重视特权过于原则的人,两者均将不保。
10、毫无疑问,欧洲文明最强大,最可靠的保护者就是土耳其陆军。
由于朱可夫元帅在苏联红军的特殊地位,艾森豪威尔认为他比同时代的将领更具备指挥大规模作战的经验,对朱可夫也是极为尊重的,而艾自己作为盟军统帅也拥有赫赫名声,显然也善于指挥大规模作战,并不同于巴顿将军善于突击。两人对在大规模会战中持续打击敌军士气的重要性意见基本一致。
令艾惊讶的是美军头疼的敌军战术,对朱可夫而言几乎不存在。通过德军以防御火力掩护的雷场,虽然美军技术人员几近全力,发明了各种可以想象的安全排雷机械,但突破雷场,对于美军而言,一直都会造成重大伤亡和阻碍。朱可夫对美国人的办法不以为然,朱可夫的办法令艾深受启发:
有两种地雷,一种防步兵雷,一种反车辆地雷,当我们到达雷场时,我们的步兵就像不存在地雷一样发动进攻,因为我们认为,防步兵地雷对我们的杀伤,并不特别高于当德军选择以兵力为主体而不是以雷场为主体实施防御时,其机枪和火炮对我们步兵的杀伤。进攻步兵并不排除反车辆地雷,而是突入到雷场远端时建立桥头堡,由随后赶到的工兵开辟车辆通道。
艾森豪威尔之子,约翰出生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祖父母家并依祖父的名字命名。他两个月时,母亲终于克服了对热带的厌恶感带着儿子投奔了在巴拿马驻军的丈夫艾克。约翰小时候一家人迁移的记录好像是历数了美军大部分的基地。受完教育后他已经上了许多军事学校。约翰对父亲的记忆基于父子间的一种亲密情感。他们一同徒步旅行,上飞行课,还一块儿做饭——他们是伙伴而不像许多职业军人与孩子那样是上下级的关系。
1963年约翰退役,转而从事文学创作。他先在双日出版社,后又到自由基金工作。虽然也做些慈善工作,但他及时将全部精力转向写作,主要记述他父亲的生平。现在约翰已是有名的历史学者和享有赞誉的作家。约翰婚后生有四子,一个儿子娶了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他已不再是那个“将军之子”或“小艾克”,他已在人生旅途上行了一程,不仅在父亲的领域一试身手,还在历史学界成为编年史专家。
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在日记中写到的“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什么时间?什么事件?是在二战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令艾森豪威尔非常沮丧!
艾森豪威尔反对实施“火炬”行动计划,曾把作出这项决策的那一天——1942年7月22日星期三——称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艾森豪威尔的战场在欧洲,不可能说的是太平洋战场。
艾森豪威尔一生与军人为伍,与教育界无缘。他只上过军校,没有进过正规大学。一些报刊讥讽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个“胸无点墨”的校长。他当时还兼有总统顾问的头衔,经常被召到华盛顿商讨国事,因此在学校的时间很少。教授们难得见到他,对此,多有怨言。但他做校长完全是为“名义”,并不领取学校的薪金,所以他对那些抱怨不以为意。不过,他依仗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学校募集到不少钱。他喜欢到学校体育馆去看学生们的球赛,有时也去和他们玩两下,学生们都喜欢他,说“过去的校长都是道貌岸然的学者,不像艾克那样用我们的语言和我们谈话”。1948年秋季他的大战回忆录《欧洲十字军》出版了,成为当年非小说类的畅销书。
各位联合远征军的海陆空战士们:
你们马上就要踏上征程去进行一场伟大的圣战,为此我们已精心准备了数月。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你们,各地热爱和平的人们的期望与祈祷伴随着你们。
你们将与其他战线上的英勇盟军及兄弟一起并肩战斗,摧毁德国的战争机器。推翻压在欧洲人民身上的纳粹暴政,保卫我们在一个自由世界的安全。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你们的敌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久经沙场。他们肯定会负隅顽抗。但是现在是1944年。与纳粹1940、41年连连取胜时大不相同。联合国在正面战场予以德军迎头痛击空军削弱了德军的空中力量和陆上战斗能力;后方弹药充足、武器精良、部署得当、后备力量丰富。潮流已经逆转,全世界自由的人们正在一起向胜利迈进。我对你们的勇敢、责任心和作战技巧充满了信心,我们迎接的只会是彻底的胜利。
1957年l月21日,艾森豪威尔的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
主席先生,副总统先生,首席大法官先生,众议院议长先生,我的亲友们,同胞们及我们国家的朋友们:
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但我们又重新相聚,正如四年前的此刻一样,你们再次亲眼目睹我庄严宣誓为你们诸位服务。
今天,我也是一个见证人,对于我们作为一个民族而保证奉行的原则和目标,我以你们的名义来作证。
首先,我们寻求全能的上帝保佑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所做的共同努力。我们心中的希望造就了全体人民最深切的祝福。但愿我们追求正义而不自命公正。但愿我们懂得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保持团结。但愿我们的力量不断壮大而杜绝骄傲自满。但愿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时永远讲真话和奉守公道。这样,美国将在一切怀有善良愿望的人们面前证明,它对各项光荣的目标是忠诚不渝的。在我们所经历的充满考验的整个时代里,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受到这些目标的制约和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