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为何会晚节不保 其原因是什么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出生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父亲是教会牧师,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谈吐诙谐,热衷幽默,也将幽默体现在文学之中,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作品是具有灵性、闲适的特点的。
林语堂个人简介:
中 文 名:林语堂
外 文 名:lin yutang
别 名:和乐、玉堂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 生 地: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
出生日期:1895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1976年3月26日
职 业: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
信 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国际笔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代表作品:《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
血 型:AB
政 党:中国国民党
配 偶:廖翠凤
林语堂在1932年的时候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林语堂一生是拥有非常非常多的作品的,不管是汉译英作品还是小说,又或者是散文杂文集、教育读物,评论集、传记等。
林语堂作品一览:
汉译英作品:《幽梦影》、《兰亭集序》、《齐物论》、《蝶梦》、《黛玉葬花诗》、《声声慢》、《桃花源记》、《石钟山记》、《愚溪诗序》、《浮生六记》、《不亦快哉》、《冥寥子游》、《板桥家书》 等。
小说作品:《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赖柏英》、《朱门》、《啼笑皆非》、《红牡丹》、《逃向自由城》等。
散文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剪拂集》、《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浮生若梦》等。
传记:《苏东坡传》、《武则天传》
林语堂,一个有着道家思维的著名文学者,他的作品语录总是那么地清新淡雅,自然,然而也会带有几丝跟他一样诙谐的幽默的气息的,想要轻松幽默地放下心灵,看看林语堂先生的语录就可以了,看完后时常会让你感受到自由的,尤其是在一天任何疲劳的时刻中,你完全可以用来舒缓心身的。
林语堂经典语录:
1、智慧的价值,就是教人笑自己。
2、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3、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4、你只要说出你的真意,世界上似乎不会没有与你同感的人。
5、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
6、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7、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8、金钱能使卑下的人身败名裂,而使高尚的人胆壮心雄。
9、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
10、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11、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12、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13、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14、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15、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
16、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17、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18、写诗的目的并不在于写出不朽的佳作。一个人写诗只不过是为了记下一段有意义的时刻,或记下个人的情感以及帮助人们来享受自然。
19、许多女人喜欢模仿男人的行动举止,这正是女人受到束缚的象征。只有当她以生为女性为荣时,才真正伟大。
20、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
林语堂的散文,是有着林语堂自身的幽默闲适的特点的,但是内容上除了有精华也是有糟粕的,他有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虽然在当时是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却也能看得出他有明显的反动的阶级实质,如何品味林语堂的散文,那就因人而异了。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该段节选自散文《秋天的况味》,是有着闲适生活的态度的,品味四季之中的秋的味道,感悟是深刻的。而若是你们看了林语堂的散文《论解嘲》的话,肯定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林肯、不一样的苏格拉底、不一样的苏轼,字里行间都透露了林语堂的性格特点,不信的话你们去看看吧。
“浮生若梦”的意思是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走过一生,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是出自李白的一首诗《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林语堂将其作为自己的小品书名,表现的是他特有的人生哲学。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林语堂旷达、温厚、适度、快乐的情感,当然其中不乏他特有的幽默之感,书中讲了非常多的人类观念、人生态度,从种种具体的问题之中看各种酣畅的议论,切当的批评和哲趣的感悟,古今杂糅、说东道西、引经据典、亦庄亦谐,具有性灵的魔力。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的代表作之一,是其在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部英文作品。该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被翻译为十余种文字全球发行。
《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讲解了《圣经》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被誉为中国现代休闲文学的代表作品。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里表达出一种可供西方人效仿的完美生活方式,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在193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他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小说故事始于1901年义和团运动,讫于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前后跨越30多年,借北平姚、曾、牛三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反映了家国变迁和世道兴衰。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在巴黎旅居的适合创写的,也叫《瞬息京华》,1975年,林语堂凭借《京华烟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京华烟云》还被改编成电视剧,有多个版本,有赵薇版的、赵雅芝版的,也有新版的,于2013年由李晟李曼高梓淇主演的。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所著的一本历史人物传记,它讲述的是苏东坡,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作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的《苏东坡传》可是有非常多的经典语录,具体如下。
《苏东坡传》语录:
1、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2、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3、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4、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5、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6、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7、苏东坡说:“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这是孟子对孔夫子参政态度的概要结语。
8、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
9、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
10、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其实晚年的时候,也有贪腐的表现,当时的南洋大学,是由新加坡华人捐助,建国时期左右。校董会安排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担任。此时林语堂主动说我要当校长。因为那时的新加坡华人主要是由福建闽南人组成,林老是福建人,又是当时响当当的国际大师。校董会最后决定给林老担任吧。福建人是很讲感情的,林老把他女儿、女婿、侄子都带过来了,而且各担任要职,像副校长、财务部长、办公室主任类似的职务。
新官上任,林语堂就要求把当时新盖的教学楼拆下,说要建造新的世界一流教学楼,还有就是工资给了世界第一高,可是那是侨乡的血汗钱,基金是由校董会负责的,林语堂还说要拿来自己管理,校董自然不同意,而林语堂还把校董给告了,但是没有律师帮他打,也算是业界良心啊,请求劝和的时候,林语堂指着捐助金额最大的陈六使先生说他背信弃义。会议上的人坐不动了,纷纷指责林。后来就问他要怎样才能妥协,林已经打好如意算盘了,精确到小数点,大概是三十多万,当时是1958年左右,你们可以自己换算看看是多少。后来,陈六使先生当下就给他签了这张支票。所以说林语堂晚节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