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死亡像浮云 歌德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恐惧

2017-08-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814年歌德到莱茵河和美因河地区旅行.1817年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1814年歌德到莱茵河和美因河地区旅行。1817年他开始写作“我的植物学研究的历史”,创办“谈自然科学,特别是形态学”杂志(直到1824年)。结成和矿物学家、植物学家施坦博格和音乐家菜尔特的友谊。1832年3月22日11点半,星期四,歌德病逝。他的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这体现了他作为大文豪的乐观精神。3月26日葬于诸侯墓地。

【1】:我爱你,与你无关。 If I love you, what business is it of yours? ——歌德

【2】:我爱你,与你无关 , 思念熬不到天明 ,所以我选择睡去,在梦中再一次的见到你 ;我爱你,与你无关 ,渴望藏不住眼光 ,于是我躲开 ,不要你看见我心慌 ;我爱你,与你无关,真的啊,它只属于我的心 ,只要你能幸福; 我的悲伤 ,你不需要管。 ——歌德 《我爱你,与你无关》

【3】:你要批评指点四周风景,你首先要爬上屋顶。 ——歌德 《格言诗》

【4】: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

【5】:仍然拥有的彷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 ——歌德 《浮士德》

【6】:I will no longer, as has ever been my habit, continue to ruminate on every petty vexation which fortune may dispense; I will enjoy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shall be for me the past. 我绝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不幸拿来反复咀嚼(念念不忘);我要享受现时,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7】: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8】: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歌德

【9】:“知道为什么亲吻的时候要闭着双眼吗?” “因为他们彼此都太闪耀。” ——歌德 《格言诗》

【10】: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著地去追忆往惜的不幸,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的多 .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蔷薇的命运很悲惨,尽管它顽强不屈的与命运抗争,但还是惨遭采折,一个“小”字写出了蔷薇的小无法与少年抗衡,蔷薇象征弱小但也与命运抗衡的人,三节诗结尾都有同样的一句话,第一个表示对蔷薇的怜爱,第二个表示少年采摘时,情况的危急,第三个表示作者对蔷薇的惋惜。这首诗语言生动简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是弱者,也要与命运做抗争,这样,我们一定会有不屈的灵魂!

同时,我感觉像是一首赞美诗,像歌德的《浮士德》这样宏伟的著作,也是一篇赞美诗。在赞美人类的抗争史,是一切反叛精神的颂歌。对权威的蔑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但是我们在这个肮脏的世界就是要抗争着生存下去,这关于人的使命、尊严与自由。

众所周知歌德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而且涉猎的学科很多:他从事研究的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如他在一七八四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虽然法国科学家魏克—达苏在此之前四年就已经发现了,但歌德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歌德还是一个政务活动家,做过魏玛公国的大臣,推行过一些进步政策.

然而更少有人知道,歌德还是一位画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风景画家.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触觉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要占有映照人类内心世界和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奋,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锐的感官,以及他长达八十二个春秋的高寿,使他在不同领域里——首要是在文学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绘画艺术上,他以无比的执着,从童年直到老年,始终怀着浓烈的兴趣,并几乎一直热情地进行实践,画了二千七百幅之多,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风景画,也包括他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绘下的画图以及他对人体进行的临摹等.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歌德的代表作品: 《致月词》《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普罗米修斯》。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1828)。

《少年维持之烦恼》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享有世界声音。《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

歌德所有作品: 歌德 - 作品《恋人的情绪》(恋爱剧),1768年创作《同谋犯》(喜剧),1769年开始创作《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剧本),1773年 《普罗米修斯》(两幕剧,未完成),1773年 《普罗米修斯》(诗歌),1774年 《新的道德-政治木偶戏》,1774年 《布雷伊长老的谢肉节剧》,1774年 《普伦德尔斯镇的年市》, 1774年 《神,英雄和维兰特(Wieland)》(笑剧),1774年 《克拉维戈》(悲剧),1774年 《神灵的问候》(诗歌),1774年 《少年维特的烦恼》(书信体小说),1774年,第2版,1787年 《艾格蒙特》(悲剧),1775年开始创作,1788年付印,作曲家贝多芬给这部作品配乐 《欧文和埃尔米勒》(配唱戏剧),1775年 《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原迈斯特”,小说),始于1776年,1911年付印 《施黛拉》,为恋人们写的戏剧。

1776年 《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亚》(戏剧),散文版1779年,1787年付印 《托尔夸托·塔索》(戏剧),始于1780年,1790年付印 《论人类与动物的颌间骨》,1786年 《罗马哀歌》,作于1788年至1790年 《威尼斯警句》,1790年 《浮士德》,片断,1790年 《光学论文》(论文,2卷本), 1791年/1792年 《大科夫塔》(喜剧),1792年 《平民将军》(喜剧),1793年 《列那狐》(动物叙事诗),1794年 《在所有美好的时刻》(共机会分会会歌),1775年 《德意志逃亡者讲述的故事集》(框形结构小说),1795年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1795年/1796年原文 《克塞尼恩》(《赠辞》)(诗歌,和席勒合作完成),1796年 《浮士德 一部悲剧》(符合《浮士德》的第一部分),始于1797年,1808年第一次以此题目付印 《邦弗尼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的人生》(文章),1797年 《中篇小说》,始于1797年 《赫尔曼与窦绿苔》(以六音部诗行写成的牧歌)。

此诗是歌德于1780年9月6日晚,用铅笔写在伊门瑙的Kickelhahn的狩猎小屋的木墙上,系两首著名的漫游者之歌中的一首,1813年歌德对这些字体做了修缮。1831年,歌德在去世前半年再次造访了小屋,看到这首诗,不禁老泪纵横。陪伴他的好友,Johann Christian Mahr。 这首简短的小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读着它还让人想回到了中国唐诗宋词所营造的意境,让人强烈地意识到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学习德语,背诵这样的诗歌,的确一种人生的享受。

根据民歌改作,可以认为表现了诗人抛弃弗莉德里克后的内疚。这是歌德抒情诗的名篇,舒伯特谱曲,为后人广为传唱。以强烈的父子情和戏剧性扣人心弦,成为歌德叙事诗中最重要的一篇。经舒伯特谱曲后,更成为世界歌坛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男中音名曲。

《歌德谈话录》共分三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于一八三六年出版,第三部分于一八四八年出版。十九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德国历史上的革命年代,由于歌德对革命采取怀疑和疏远的态度,他就成了民主激进派攻击的对象。学术界更是将这本书看做研究歌德的必读书目;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本书当做歌德自己的作品。另外,许多学者对书中记述的还必须景和谈话一点也不怀疑会有失真的地方,绝对相信它们的可靠性。

学术界更是将这本书看做研究歌德的必读书目;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本书当做歌德自己的作品。另外,许多学者对书中记述的还必须景和谈话一点也不怀疑会有失真的地方,绝对相信它们的可靠性。总之,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绝大多数学者都把爱史曼的这本书看做是客地、忠实地记载了歌德的谈话,是一份绝对可靠的第一手文献。但是,这样看待爱克曼的这部著作与他本人的愿意是相违背的。他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前言中指出:“歌德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显现出来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就我而言,我也只能谦逊地说这是我的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