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捐款箱盛不满爱心:是没爱心还是不信任
奉献爱心、助困济贫,一直是社会关注和提倡的道德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然而,在“郭美美”、“诈捐门”等事件后,各慈善机构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感已经岌岌可危。在各大超市门口设立的募捐箱内,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购物小票、优惠券、小广告等杂物,几乎变成了“废纸回收箱”。
是公众太冷漠,还是个别慈善机构的行为让公众太受伤?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探访。
募捐箱变成“废纸箱”
昨日10时许,记者来到沃尔玛超市,在出口服务台显眼位置,摆放着一个约半米高的透明募捐箱,透过箱外的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1元、2元、1角、2角的零钱中夹杂着大量被顾客丢弃的购物小票。仔细数数,募捐箱内竟然被顾客投进30余张购物票据,而在距离募捐箱不足半米的地方就有一个专供顾客丢弃杂物的垃圾箱。该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顾客在离开超市时就随手把小票、宣传单等杂物塞进了里面。
记者又走访了联盛、派拉蒙、大润发等超市,几乎每家超市门口的募捐箱里,约三分之一是零钞,三分之二是小票、名片等纸屑,捐款箱俨然已成为“废纸箱”。记者随机拦住一名将小票塞进募捐箱的顾客问道:“你怎么把购物小票投进募捐箱啊?”该市民没有回答,脸色一沉,匆匆离去。
大润发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募捐箱不是超市自行设立的,而是由市红十字会与超市签订协议并授权在此设立的。顾客将“白条”投入募捐箱后,超市方面是很难清理的。因为只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开启、清理募捐箱。“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到上百张‘白条’,少量的钱币则被深埋其中。我们也想过一些办法,比如在募捐箱旁放置垃圾箱,或贴上‘爱心提示’,但收效甚微,最后我们只得被迫将募捐箱撤走。”
没爱心?还是不信任?
在沃尔玛超市,记者在募捐箱前蹲守了近一小时,只有一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往募捐箱里捐了5角零钱。这名妈妈说:“这零钱是刚才在超市给孩子买零食找的,超市放置募捐箱是好事儿,可以方便市民奉献爱心。但眼见满箱的购物小票,心里就特别不舒服,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解释。”而更多的市民则是表达了对募捐机构的不信任。
在市民王先生的印象中,从前些年的“郭美美”、“卢美美”等事件后,一些人明显对捐助显示出一种不信任感。“我们对这些募捐箱里的善款去向有怀疑,不知道捐的这些钱到哪儿去了,被用来做了什么。”他建议,捐款箱旁边应该有一些通告,告知市民此募捐箱设立的部门、用途并且标明捐助的统计数字,让老百姓有知情权,这样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才能建立起来,大家才会慷慨解囊。
市民蔡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设置募捐箱的慈善机构应该反思,为什么募捐箱如此不受公众待见。“在管理上,如果慈善机构只是放置一个箱子,印上爱心口号或者相关标语,平时置之不理,不闻不问,只等到满箱收钱的时候才去开箱,那他们的工作和管理思路也未免太简单了。”
献爱心可别打“白条”
市民政局一名周姓工作人员表示,募捐箱收效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有市民对募捐箱的认识问题,也有其自身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首先,慈善机构要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就要增强其工作的透明度。机构在哪里设置捐助点,怎么设的,如何开启以及捐助资金的使用均要告诉民众,这样民众才能信服。其次,作为市民来讲,个人可以拒绝捐款,但是不能将购物小票放入募捐箱,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市慈善总会的曹海星主任称,募捐箱的运作是非常规范的,首先他们会同募捐箱所在的超市、商场,酒店签订协议,由募捐箱所在单位确保箱内钱款安全;等他们来收款时须接受募捐箱所在单位的监督,双方核对钱款数目后由他们向募捐箱所在单位开出正规发票;所收钱款要打进专门账户,使用时要根据救助情况进行安排,经上级组织审批后方能动用。“以我们在远洲酒店内设立的募捐箱为例,当时双方商定,其中的捐款定向捐赠给社会福利院和养老院。之后在双方的共同管理下,每一分钱都会经过正规渠道,到达受捐赠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