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儿芭学园学费 李跃儿:她办了一所巴学园

2017-08-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图画课 协商的结果是,老师可以带小女孩去见西西,但只能在一起一个小时.小女孩同意了,并且认真地遵守了规定.李跃儿抓住了这个教机,既让小女孩体

图画课 协商的结果是,老师可以带小女孩去见西西,但只能在一起一个小时。小女孩同意了,并且认真地遵守了规定。李跃儿抓住了这个教机,既让小女孩体味到了成功的滋味,又没有让她继续和小伙伴玩过家家,妨碍她的成长。

“回头看这几十年的路, 就是朝着办这样一个学校的 方向前进着。”1982年在《译林》上最初看到《窗边的小豆豆》时,李跃儿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她说自己是像感受大自然一样在感受另一种风情。或许,巴学园的人文风情,暗合了画家内在无拘无束的天性吧。

但现在,李跃儿“回头看这几十年的路,一步步就是朝着办这样一个学校的方向前进着。等到真的要办一所学校时,脑子里很自然地就蹦出了‘巴学园’这个名字。” 李跃儿巴学园的口号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鞋对于脚而言,适合的才是好的。一双看起来无论多精美,但会妨碍脚的自然生长的鞋子,都不能算是好鞋子。 为了造出这双合适的鞋子,李跃儿用了近30年的时间,一路犯错、推翻、重建,终于摸索出了一条“趋向于正确”的教育之路。

20世纪80年代初,刚开始教学生涯的李跃儿听了老教师的忠告,对学生非常严厉。对儿子也是这样。儿子被老师打过骂过,再派同学送回家来,李跃儿所做的,也是冲他大吼大叫,把他“折磨一通”。

在那时,李跃儿的教学方式已属先进,中央电视台《新闻之窗》曾专门去银川拍过她讲课。她教的很多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但她却一天比一天苦恼。因为她觉得这些孩子刚来时都是毕加索,都是高更,但在习得了那么多技巧之后,灵气却一天天消失殆尽,她认为自己是在“兢兢业业误人子弟”。

而且儿子的状况也越来越差,她开始怀疑起自己来了。 这时,一个因极端的家庭教育所导致的案件深深地触动了李跃儿和她的先生,同时他们又开始接触蒙特梭利教育,她对孩子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于是,13岁的儿子休学一年进行调整,李跃儿在教育上的提升也开始了。 她仔细研读了蒙特梭利、华德福、瑞吉欧等人的著作,并和先生徐晓平一起,慢慢总结出了一整套集教育理论、儿童心理研究、课程设置、课堂操作为一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教育体系。

现在,人们称它为“李跃儿教育”,赞它是国内幼儿教育及儿童艺术教育的知名品牌。 李跃儿从毕业之后就开始了美术教育工作,后来虽然调到文化单位,成了职业画家,但仍然利用周末继续从事这一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她慢慢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有问题了,他们不能真正地领会艺术,而只能学技术。“技术在痛苦中逼着也能学会,但艺术,孩子如果是痛苦的,就学不了。

”她开始帮助这些学生,同时也把她的发现告诉家长们。 家长们慢慢地认同了她的理念,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孩子的学校和幼儿园是有问题的。他们不愿再把孩子送回那样的幼儿园,有人建议,我们平时也把孩子送到你们这里来吧。

于是,李跃儿去买了20张床,办起了一个全天的儿童之家,那是2003年。 但在银川,李跃儿的儿童之家根本无法生存,办一年赔一年。她当然可以放弃儿童之家,做回她的“潇洒的、疯狂的”画家,靠卖画来过上安逸的生活。

但她和孩子们在一起,已经体会到了巨大的幸福,这种幸福让她无法舍弃。而且,教育之路上的探索,有很多问题让她感到疑惑。于是,她就想,去北京吧,在文化中心总可以找到一个圈子来帮助我吧。

2004年,李跃儿来到北京,办起了她的儿童之家,也就是现在的巴学园。 现在,李跃儿是教育部“十五”规划“家园共育365”重点科研课题组专家组成员,中央电视台签约育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