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之死与张学良有关

2017-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是记者,却不是一个普通的记者.他是中国最早的"特派记者"之一,他创立<京报>并首创"自办发行",他成立中国第一个通信社并向中外媒体发稿,他

他是记者,却不是一个普通的记者。他是中国最早的"特派记者"之一,他创立《京报》并首创"自办发行",他成立中国第一个通信社并向中外媒体发稿,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

他就是邵飘萍。

在11月8日记者节来临之前,一本有关他的传记《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出版,再现这位不平凡的记者的不寻常的一生。传记的作者散木,原名郭汾阳,其父亲是邵飘萍的女婿。因为他现在浙江大学法学院任教,所以很容易就在浙大家属区——求是村找到了他的家。

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堆满了书,客厅小得似乎只能让两个人坐下对谈,但散木似乎还挺知足:"我对这些都无所谓的。"接下来的谈话中,越发感觉到这个人的无所谓。

别说我是邵飘萍的外孙

父亲郭根和邵飘萍的长女邵乃贤相恋结婚,虽然散木不是邵乃贤亲生的,跟邵飘萍没有血缘关系,但称呼上应该还可以说是外孙。于是,出版这本传记时,有人建议用"邵飘萍外孙"来宣传,散木断然拒绝:

"我知道他们用这个名义做宣传,可以使传记显得比较真实客观,因为是亲属写的嘛。但我不同意,我不想靠他的名字沾什么光。而且,我的写作也不像一般亲属写的传记都是褒扬的话,我完全是客观角度,因为我是研究历史的,我要坚持自己的历史观。"

邵飘萍之死与张学良有关

虽然和邵飘萍没有血缘关系,但儿时的暑假散木还是常常到北京和邵夫人汤修慧一起度过,耳濡目染,他还是很受邵飘萍这位家中大名人的影响。过去的报界流行史家办报,散木自己没机会办报,就转而研究历史。毕竟,国内关于邵飘萍和中国新闻史的研究都很薄弱。

"很多研究很平面化,很多学者不肯下工夫",散木说,自己本身就是搞历史的,又对近现代史特别感兴趣,于是20年来他一直在收集资料,酝酿写一本邵飘萍的传记。曾有一个夏天他全都泡在浙大西溪校区的资料室,查阅旧的《申报》的影印资料。"上面都是灰尘,也发黄了,但我们学历史的,就要在故纸堆里做研究。"

因为资料搜集得充分,他的研究常常很有新意,与众不同。比如他考证出1926年邵飘萍的被害,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直接相关。这在以前是没人这样说的。毕竟因为"西安事变",张学良的形象一直是光辉高大的。"但我查阅大量史料证明,杀害邵飘萍就是这两父子的命令。"

而对似乎有定论、并且有益于邵飘萍的说法,他也不一味迎合。比如邵飘萍是中共秘密党员的说法,虽然有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罗章龙的证明,但他从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出发,觉得这是孤证,他认为这一说法还是存在疑点:"邵飘萍的绝笔中还写道自己没有加入任何党派。"

钱和风流是邵飘萍被人诟病之处

虽然很尊敬自己家中这位大名人,觉得他的新闻观和新闻实践都非常不平凡,但散木并没有故意避讳他的私生活,这也是这本传记与众不同的地方。

邵飘萍当年办报时,报纸发行量只有几千份,更没有什么广告,所以当时很多报馆都要收受北洋政府和一些军阀的津贴。邵飘萍也不例外,他的生活过得很优越,驾着京城最豪华的马车,穿着质量上乘的衣服,在京城名流汇聚的地方出入,报馆经济出问题时,他拿两箱衣服出来典当就能化解危机。

也因此,有人说他不能做到完全独立办报。散木说:"其实在那个时代拿津贴在所难免,我觉得这个没什么好隐讳的。"他觉得邵飘萍不同他人的是,经常拿了别人的钱,还要仗义执言,"拿人的不嘴软",这也是他最后惨遭杀害的缘由。

而女人方面,邵飘萍的确有好几房妻室,经常出入八大胡同。散木觉得这也正常,以前人做研究故意不写这一块,他也觉得没有必要,"毕竟他也是人啊。而且在那个时期,很多人都有几房太太"。这些,散木一点不觉得会影响到邵飘萍的伟大,更不会影响到对邵飘萍的评价,"你看,考新闻学专业的学子们,考试题目哪一年能少了邵飘萍?"

这个豁达的学者,把他的人生态度,也放到了他所做的历史研究当中。

【《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散木 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9/5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