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敏数学 (陈小敏)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长期困惑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实例,提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一些拙见。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效性 主观能动性 引导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似乎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进行备课时,我们考虑了重难点,于是想出了各种突破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学生却“不领情”。有些学生基础好的,觉得不听也明白,而部分学生,基础差的,尽管认真听了,但还是一头雾水。
最终还是造就了“会的明白了,不会的还是不会的一种现象”。而出现上述这种现象,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跟教师的自身素养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能否采取一个好的教学策略,对课堂上学生对知识能否有好的吸收接纳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觉得高效课堂是一件值得探讨的问题,而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实例,提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一些拙见。
1、让学生喜欢你的上课方式
常听见有的老师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有时候简直就是无法教。”还有的说:“现在当教师的真难,要每天想办法适应学生。”而学生们在一起谈论的时候则说起:“我不喜欢哪门课,我更不喜欢哪个老师,因为他上的课我感觉很累,他一点也不幽默,从来没有看见他上课对我们笑过。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那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上课方式呢?
1.1注重师生互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1.2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
如学了解方程之后,学生能从中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现实意义,认识数学的本质。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激活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2.1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回扣1分钱,第二天给我回扣2分钱,第三天给我回扣4分钱……即后一天回扣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
通过这样一个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不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更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产生“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内在动力。事实上,这节课同学们至始至终呈现出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后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2 引入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可以强化视觉形象,增强情感纽带还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便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讲授“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 时,可通过 “ 建筑工地上,正在砌墙的泥水匠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来看看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来发现墙面与地面垂直的奥秘。从生活情景入手,提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兴趣,比起直接通过证明让学生被动接受“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更能取得好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3 创设悬念和冲突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有些问题,在学生看来已是显然的事实,但要追根溯源,却说不清,道不明;有些问题,在学生看来,根本不可能,却又是正确的。用这样的问题导入,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极度的关注问题的进展,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用“方程X2=-1有解”导入“复数”课题等。
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本来我们想让学生知道了解的变成学生自己想要去探究的知识,让学生从被动化为主动,能更大程度的提高程度的提高课堂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3、重视变式训练,强化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变式训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变式训练,课本的例题、习题中进行变式训练,以及教学过程利用循序渐进原则的变式训练,都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我在讲《数学1》中的一道例题: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这道题讲完后,让学生找出子集的个数.然后,再出现一道题:写出集合{ a,b,c }的所有子集,共有几个?紧接着,又给学生一道题:若一个集合 有n 个元素,则该集合有多少个子集?又有多少个非空真子集?学生通过思考,探索,都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又如我在讲授数列的一道习题(《数学5》第67页第2题)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是下列各数:7, 77, 777, 7777.
解析:首先是把第一项的 7 化为 ,
同样,把 77 化为,
变式1:写出3, 33, 333, 3333, …的通项公式;
变式2:求出5, 55, 555, 5555, …的前n 项和.
通过变式题,引导学生加深理解知识,整理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总结。
此外,还要设计一些有“陷阱”的变式题,让学生对已有知识与目前情境发生冲突,引导学生对知识不断的关心和探索,增强学生对题目实质的欲望和认知水平,充分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发展,关键是教育,而担任“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一艰巨任务的就是教师,而我们教师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园丁,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从教技能,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高效的提高全民的素质,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师课堂实效性方面出发,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有些想法还不够成熟,理论分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尚不能令人满意,方法的提出也有待于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数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数学通报,2005,(6):6-10. [2] 谢永龙.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科教文汇,2007,(2):72. [3] 任志鸿.
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12[4] 刘绍学,章建跃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 陈义跑.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运算求解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10期[6] 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