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海龙的信息 [海南周刊]解海龙讲述“大眼睛”们的故事

2017-10-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3年6月27日,苏明娟和丈夫.孩子在安徽.解海龙摄1996年,解海龙与高慧媛在河南的合影.解海龙提供2013年,解海龙与高慧媛在北京的

2013年6月27日,苏明娟和丈夫、孩子在安徽。解海龙摄

1996年,解海龙与高慧媛在河南的合影。解海龙提供

2013年,解海龙与高慧媛在北京的合影。解海龙提供

2000年,落落在湖北。解海龙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计思佳

编者按

摄影是用来记录生活的,但摄影家解海龙却证明,照片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的。

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20年前拍下了那张让许多人印象深刻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的照片,成为整个社会对中国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解海龙始终愿意把摄影人看作是一个记录者,希望有更多的摄影人用手中的相机,承担起关注社会的责任。

一张《大眼睛》,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也成为打在解海龙身上的烙印。25年过去,“大眼睛”苏明娟上了大学,进入银行工作,现已经当了母亲。

很多人感慨苏明娟是幸运的,但其实她只是解海龙用镜头改变命运的主人公之一。12月6日,由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家》等机构承办的影像“中国梦”摄影艺术展大型公益展走进海口。该展览展出我国150多年来各个时期精选摄影作品160幅,《大眼睛》就是其中之一。而解海龙本人也来海口,给大家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标志”

1986年国家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解海龙发现中国农村仍有很多上不起学的孩子。“常常能看到一些不大的孩子背着弟弟、妹妹在校门外张望。辍学背后的原因,有的是因为重男轻女,最归根结底还是贫穷。”解海龙从1987年为自己确立了拍摄主题——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两年多后,他将一些照片毛遂自荐到发起“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建议用照片推广带来更直观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双方一拍即合。

“大眼睛”拍摄于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张湾小学。那天清晨,解海龙来到村里,在土路上就看到5个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解海龙一路跟拍,跟着几个孩子一起渡过水库、过河、一直到走进教室。

“我发现苏明娟的眼睛非常大,有一种直抵人心的感染力。”怕孩子面对镜头不自然,解海龙走到她面前,决定采用盲拍的方式。当苏明娟在座位上抬头的一瞬间,他快速按下了快门,于是有了后来经典的“大眼睛”。

“回头看这张照片,我觉得苏明娟的眼神里是一种杂光,但特别能表现孩子对读书的渴望。”解海龙说。

和“大眼睛”一同出名的还有“大鼻涕”胡善辉和“小光头”张天义。解海龙回忆,拍摄胡善辉时,他透过学校窗户看到这个留着鼻涕的男孩,举起胳膊在空中比划着,大声跟着老师念“山、石、土、川、云”,将他深深感染。

“大眼睛”系列拍摄发表后,全国轰动。这张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短短8个月就募集了一亿两千万元的善款,成立于1989年10月底的希望工程也由此真正打开局面。2009年,《大眼睛》照片在拍卖中以30.8万元成交。解海龙用这笔钱在西藏捐赠落成一所“大眼睛希望小学”。

如今,“大眼睛”苏明娟已经进入银行工作,“大鼻涕”胡善辉参了军成为军人,“小光头”张天义从盐城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成为东北一家飞机制造厂的技术骨干。他们的命运因希望工程改变,也成为了希望工程的代表性人物。

曾因拍照被人追打

在解海龙展示的照片中,其中几张拍摄于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当时刚刚下了一场雨,因为教室地面就是泥土,屋顶还漏雨,所以一片泥泞。孩子们也都很懂事,在老师来之前,一起在教室里扫水。”解海龙说。

“干嘛呢,上课了!”年轻老师进门一声吼,学生们又乖乖回到座位上,在一片泥水的教室继续上课。而此时,老师也发现了蹲在教室墙角拍照的解海龙。因怕给学校丢脸,老师对他百般阻挠,还叫来人和解海龙扭打起来,双方都是一身泥水。但最终,解海龙还是拍下了这组《春雨过后的教室》。

照片刊登后,学校得到爱心人士的捐助,新建了校舍,老师的宿舍也得到解决。当这位耿直淳朴的老师拿到宿舍钥匙时,羞愧不已,向学校提出辞职。

每隔5年,解海龙就会对曾经拍摄过的孩子回访一次。一次回访中,解海龙正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发现一个小女孩一个人躲在角落不说话。上前询问后,女孩竟哭了起来,说:“叔叔,我再过几天就要辍学了,家里穷,没法再读书了。”

解海龙当即留下了女孩高慧媛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并和她拉钩约定一定要把书读下去。回家后,解海龙为高慧媛联系了帮助。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当初连想上学都不敢表达的女孩,现在已经在美国芝加哥读博士后了。

“她每隔几年就会向我汇报最近进展,看着她一路走得越来越好,我也很是欣慰。”解海龙说。

唇腭孤儿落落得到老布什接见

在一次集体采访,解海龙还发现了唇腭裂患儿小落落和他被贫苦农妇收养的感人故事,

跟踪拍下《落落的微笑》,并帮落落联系医院治病。

解海龙在湖北省孝感市采访由国际慈善机构发起的免费矫治唇腭裂的“微笑列车”中国行时,无意中听工作人员说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年过六旬的婆婆收养了一个唇腭裂孤儿,并想为孩子做矫治手术。

故事引发了解海龙的兴趣,他找到老人的家中。了解到老人叫任祖玉,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一阵婴儿的哭声把任祖玉惊醒,老人在屋檐下发现一个用烂衣服包着的孩子。赶紧把孩子抱进屋,用身体把孩子暖热,老人这才发现孩子的上嘴唇豁了一个口子。

虽然孩子天生唇腭,但这个生灵的突然闯入,仍让任祖玉打心眼儿里高兴。为了把孩子养大,老人坚持下地干活,省吃俭用换奶粉、药品。一次,儿女瞒着任祖玉,偷出孩子要去送人。任祖玉知道后,急得追出去,哭着说:“他哪怕是片落叶,落到我的窝窝里,也不能让别人拿走。”

解海龙被老人的爱心打动,他联系了武汉一家医院,免费为落落做矫正手术。手术很成功,解海龙也发表了一组《落落的微笑》的照片。2000年,这组照片在人民大会堂展出后,得到高度评价。应与会者的要求,解海龙将落落和任婆婆接到北京。

在北京一家医院里,美国前总统布什先生会见了来京的唇腭患者。因在影展中看到了落落,老布什对他印象深刻。他走上前去,单膝跪下,与落落合影,解海龙也留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后来落落来到北京,成为了一间酒吧的调酒师。

多年来,解海龙拍摄过的孩子很多都还和他保持联系。他用一张张照片改变了希望工程、改变了很多人和自己的命运。

他说这改变的背后,是一双关注社会痛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