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受伤幕后真凶【组图】
去年此刻,伦敦,刘翔在奥运会110米栏小组赛中踢倒第一个栏摔倒,随后宣布跟腱断裂——事实上,刘翔在一个月前的钻石联赛伦敦站时就已受伤,奥运会只是“相对体面地从跑道上下来”。最近,从田管中心内部传出刘翔还将复出的声音,他身上的谜团也不断被外界提及。在刘翔伦敦伤退一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田管中心相关人士,并有幸看到一些未曾公开的文件,尽量还原疑问背后的真相……
8月10日,是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开幕的日子;本月中下旬,大洋彼岸的刘翔也将结束在美国的康复治疗,启程回国——去年此时在伦敦,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刘翔在奥运会110米栏小组赛中踢倒第一个栏摔倒,重演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退赛一幕,一时间,外界充斥着各种情绪,悲伤,崩溃,遗憾,质疑,不解……
而刘翔则悄然消失,在上海运动技术学校李国雄校长的陪伴下赴美治伤。随后这将近一年,清心寡欲的刘翔在感受着明尼阿波利斯市郊的“好山好水好寂寞”,每天的生活内容除了理疗康复,就是学习英语。偶尔,刘翔也会更新一下自己的微博,让人看到他在美国的生活寂寞中也有不少乐趣。
虽然远离人群视线几乎一年,但刘翔依旧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尤其他身上还有很多问号没有拉直,最近又从田管中心内部传出他还将复出的声音。由于刘翔团队的封闭性,刘翔身上的谜团也不断被外界提及,背后的质疑与阴谋论屡屡沉渣泛起。
时至今日,刘翔在伦敦奥运会上带伤出征可以说已经被默认,但之前的伦敦钻石联赛他是怎么受伤的?谁又是刘翔受伤的始作俑者呢?
练得太狠负荷过重?
田协内部一位人士表示费解:刘翔每天都练得很累,给脚治疗也要多花很多时间;而孙海平也有句名言在教练圈中引起广泛共鸣:运动员的训练指标上去了,教练员的心脏也跳到嗓子眼了。
民众和舆论一直困惑的地方在于,刘翔在2012年五六月间连续在日本川崎跑出13"09、上海钻石联赛跑出12"97,美国尤金钻石联赛超风速下跑出12"87追平世界纪录,后两站比赛主客场连续击败梅里特、理查德森、奥利弗等奥运时期的直接对手,状态之好让人感觉似乎奥运冠军已非刘翔莫属,但为什么刘翔恰巧在最重要的伦敦奥运会时重蹈北京奥运会的覆辙呢?
现在回头看刘翔的比赛时间表,在结束尤金站比赛后的六月份发生了什么,颇为耐人寻味。
尤金站的比赛日是2012年6月2日,刘翔在结束本站比赛后就回到上海莘庄基地进行为期十周的封闭训练,这段时间,师徒二人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但刘翔在奥运会第一枪摔倒之后,一位六月份曾在刘翔身旁下队的田协内部人士在哀叹之余也表示此事颇为费解,他虽然不懂得跨栏训练,但在他的回忆和感觉中,那段时间在刘翔团队商议后,孙海平把刘翔练得有点“狠”,“刘翔每天都练得很累,给脚治疗也要多花很多时间。”
如果所言属实,为什么孙海平要让刘翔加大强度往狠了练?可能性不外乎以下两种:
第一,刘翔的脚伤在2008年之后恢复的情况之快之顺利,超出了刘翔团队的预期,也让直接负责训练的孙海平在加大训练负荷方面更有信心;
第二,刘翔又多次在高水平的激烈比赛中表现出来了顶尖运动员的实力,所以上至体育总局高层、田管中心、上海市体育局,下至刘翔和孙海平,所有人共同树立了重夺奥运会金牌的信心。
至于夺金的指令究竟是不是各方领导强加给刘翔的?答案基本是否定的。事实上,伦敦奥运会之前,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和上海体育局三方,并未对刘翔和孙海平施加“一定夺金”的压力,当时内部提出的口号是“伦敦奥运名列前茅”。
所有的主管领导也都明白:110米栏就13秒钟左右,比赛转瞬即逝,变数太大,意外也随时可能发生。随着赛季的深入,梅里特的状态越来越好,罗伯勒斯隐忍不出,理查德森等人也非等闲,谁敢保证刘翔上了赛道就一定能夺冠?2011年大邱世锦赛上刘翔被罗伯勒斯“拉手”事件,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如果某方领导将夺冠意图强加给刘翔,逼着刘翔去夺冠反而很不人性。
不过,既然有了夺金的信心,就会制定夺金的目标,孙海平作为教练,当然就要让刘翔进行高负荷训练,以达到奥运会多赛次的比赛要求,让刘翔具备连续几次比赛保持住高水平的能力。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在冬训时刘翔的大负荷训练做的较少,主要在抓起跑和前半程速度,临近奥运会也需要改善训练的针对性。为了增强刘翔的多赛次能力,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尤金站结束后才在莘庄基地进行的十周系统强化训练,而从五月份就开始了大负荷训练。
孙海平曾在2012年初在淮安举行的国家队教练员内部述职会上表示,给刘翔制订了奥运会时达到12"90±0.05"的成绩指标。这个成绩几乎是明白无误地肯定:刘翔和孙海平就是奔着奥运冠军去的——事实上,在伦敦最终夺冠的梅里特,成绩是12"92,如果刘翔能完成此前制定的成绩指标,收获金牌希望极大。
不过,对于把刘翔“练狠了”的说法,却存在着见仁见智的看法。逻辑上的理解为:为了让刘翔夺得奥运冠军,就必须要在最后阶段加大训练负荷;而一旦加大了训练负荷,刘翔的跟腱经过高强度拉伸,或许就会像弹簧失去弹性一样出现隐患。
孙海平并非不担心刘翔的伤病隐患,在述职会甚至是很多公开场合他都讲道:“对我们来讲,伤病是最大的敌人。作为刘翔来说,训练是重要的,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身体状况更为重要。虽然到目前为止刘翔的伤病控制得较好,但随着训练的深入,负荷的逐渐加大,伤病的发生率也会加大。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防止此问题的发生。从训练中,能练的必须练,并在所有基础上逐渐增加负荷与难度;具有危险性的手段坚决不采用,采用改变练习形式来代替;既能练但又有一些危险的练习,要采取严格监督的措施,先用小负荷、低强度的练习来适应,确实无问题后再逐步展开。”
此外,孙海平曾有一句“名言”在教练员圈子中引起广泛共鸣:“运动员的训练指标上去了,教练员的心脏也跳到嗓子眼了。”
每名在国家队带队员的教练都饱受精神压力之苦,尤其是带受过重伤的运动员,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外人真没法感同身受地体会。
所以,加大训练负荷或许是诱使刘翔跟腱出现状况的原因之一,但关于刘翔的训练业务方面,旁人不是专家,无从知晓具体手段更无法直接点评。很多圈内教练在谈到刘翔事件时均表示不能因此苛责孙海平,谁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取得好成绩呢?
只能说,在保证训练质量和控制伤病的平衡性上,即便孙海平也无法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毕竟,即便如刘翔这样有天赋的运动员,也不是一架打造精良的机器,而是具有复杂变数特性的人。
八步改七诱发旧疾?
刘翔在2009年就提出了八改七,孙海平对此很慎重,起初并不同意;成绩面前,孙海平很难再坚持原先的想法,对七步上栏对跟腱的刺激也放松了警惕,并开始给刘翔安排高负荷的训练。
记者从很多中国田径圈内的人士口中可以证实,七步上栏同样是诱使刘翔跟腱伤复发的原因之一。
改变上栏步数的事,是2011年年初刘翔在德国参加室内赛时提出来的。在杜塞尔多夫比赛前,法国《队报》的记者采访时曾问过刘翔这个问题。另外,诸多世界一流高手都在采用七步上栏的技术,加上刘翔一直以来前三栏的速度偏慢也是事实,如何改进也一直是他训练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促使刘翔萌发了尝试新技术的想法。
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曾就刘翔转变技术问题专门撰写博客表达自己观点:“七步和八步看似只差了一步,但实际上要做到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特别是对十几年用八步技术训练和比赛,并且已经取得过很好成绩的刘翔来说,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刘翔能有这样的想法确实是一件令人可喜的事情,因为它表明了刘翔挑战自我、敢于创新突破、想继续在大赛中创造佳绩为国争光的决心和信心,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因此,我们必须支持他,并且想尽办法帮助他争取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不少圈内人士透露,包括媒体也已有过报道:八改七,是刘翔自己提出的,但孙海平最开始时并不同意。“翔爸”刘学根曾说,刘翔在更早的2009年就提出了八改七,当他把这个想法报告给孙海平,后者对此很慎重,起初并不同意。
孙海平并非没有自己的道理:美国黑人选手之所以用七步上栏是因为他们身高腿长,攻栏力量足,有强大的力量支撑,但刘翔没有外国人强壮,他公认的特点是身体灵巧,超一流的栏间技术和节奏感,刘翔若坚持要改技术就需要花费时间提高体能和力量。
在孙海平看来,用八步的刘翔同样出色,原来的一系列冠军和12"88的世界纪录也都是用八步破的,为什么不坚持,不自信一些呢?
就是看似简单的“八改七”,同样因为刘翔的受伤,甚至为刘翔和孙海平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埋下了伏笔。
在竞技体育中,很多事情或许像赌博,效果如何只能唯结果论。让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刘翔快速地学会并适应了七步上栏,并用七步起跑完成了诸多高质量的比赛:首次在正式使用,2011年刘翔就在上海钻石联赛跑出13"09,终结了奥利弗不可一世的20连胜;大邱世锦赛决赛后来居上赶超罗伯勒斯,眼看要夺冠却被后者犯规;伦敦奥运会前的三站比赛,尤其是钻石联赛尤金站追平世界纪录,更是刘翔用七步起跑的经典战例。
这些比赛都以刘翔的胜利而告终,一时间,民众的胃口又被吊了起来。在很多公开场合,田管中心以刘翔勇于作出技术改变和尝试,将刘翔树立为一个典型,号召田径队向他学习。
此时,孙海平很难再坚持原先的想法,对七步上栏对刘翔跟腱的刺激和影响也放松了警惕,而按照七步上栏的要求,给他安排高负荷运动量训练。
相比之下,在冬训时由于刘翔八改七技术不足一年,还存在不熟练和不稳定现象,重点就是抓起跑和前三栏,为此牺牲了一些高强度的训练。但在二月份的欧洲比赛中,刘翔第一场比赛就以7"41改写了自己7"42秒的60米栏最好成绩,八改七的技术基本成型,也为后来孙海平为刘翔增加大负荷训练埋下了伏笔。
成绩掩盖伤病隐患?
德国专家对刘翔诊治后得出结论:他的跟腱突然恶化,其脆弱程度就像失去弹性的弹簧;再到伦敦,很多中国田径队其他教练员发现:师徒二人几乎没有再说过一句话。
2012年7月13日是刘翔的29岁生日,刘翔本打算用钻石联赛伦敦站的冠军作为最好的生日礼物,这场比赛也被看作是伦敦奥运会的“彩排”。然而在预赛顺利跑出13"27后,决赛前刘翔突然宣布退赛了。刘翔团队对外的说法是因为天气比较阴冷,刘翔肋部岔气,为了保证安全选择退赛。随后,刘翔放弃了原定在伦敦的训练计划,转道德国进行伦敦奥运会前最后的备战。
“当时刘翔并非因为肋部伤情,而是预赛跑完后,脚伤的反应很大。”据透露,当时刘翔团队的决策者们也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由于2008年教训惨痛,团队中有人主张对外宣布刘翔的跟腱出现了严重反应,也有人认为不能轻易对外发布。因为从北京奥运后,团队所有人倾尽心血帮助刘翔康复,好不容易重新具备了一流的实力,当时谁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最后决定去运动医学世界一流的德国找权威医生进行确诊后再作定夺。
事实上,刘翔在六月的训练过程中确实曾经肋间岔过气。不过这一次,肋间岔气只是个幌子。
刘翔一行到了德国某田径基地,经过德国的运动医学专家对刘翔诊治后得出结论:他的跟腱突然恶化,其脆弱程度就像失去弹性的弹簧一样;另外经过几年的高强度训练,刘翔的脚踝逐渐形成了骨刺,跟腱末梢逐渐长成了新的钙化点,想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甚至夺取奖牌,已经基本不可能了。
此话一出,刘翔团队已知大势已去,但别无善法,只得接受这个事实。尽管随后刘翔团队又把刘翔在美国的大夫请来一起会诊,但这一切努力,都无法让刘翔的跟腱在一夜间恢复如初。
刘翔当然很不甘心,他无法接受自己再次突然受到重创的事实,但态度乐观、积极进取的他依然要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认真训练——因为从他的角度来看,这届奥运会尤其看重,也许就是自己在奥运赛场上的绝唱。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2008年和2012年刘翔的结局都是受伤,但两次受伤过程还是有很大不同。
2008年初,刘翔的脚跟就有轻微反应,但当时刘翔团队忽略了他受伤部位的严重性,一系列比赛的间隙虽然也找了大夫,但却属于病急乱投医,尤其是短短几个月内连续更换大夫,让刘翔的伤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便美国的运动医学医疗水平世界一流,但在体育界和运动医学领域,运动员最好是与一位深度了解自己的大夫建立合作,而连续更换大夫是很忌讳的。因为即便同样一处伤病,不同的大夫有不同的经验,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诊疗方案。
而2012年的刘翔,则是完全由于不走运导致的受伤,而受伤的因素还有自己的积极进取求上进的一面。就像孙海平说的那样:“只有高目标,才能从高处往下看问题,才能发现更多细节问题,才会在训练中去更好地解决。如果只是一般的去看存在的问题,那只能解决枝节问题,达不到顶尖水平。”
刘翔在冬训期间和室内赛时展现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尤其冬训时110米平跑从11"30提高到10"98,距离自己最好水平只差0.2秒,更高的目标自然是问鼎伦敦奥运会,内心的积极进取可能也让他忽略了伤病的隐患。
再次受伤,对刘翔和孙海平都是巨大的打击,直到师徒二人再次来到伦敦,很多细心的中国田径队其他教练员发现:刘翔和孙海平几乎没有再说过一句话。随后,便是8月7日刘翔在第一个栏摔倒后的伤感告别。
赞助逼他站上跑道?
中国田协在合同中提出:赞助商拍摄广告,邀请刘翔出席代言活动必须要在大赛半年以前完成;相关领导也给了刘翔一定的“建议”:让他相对来说体面地从跑道上下来。
一直以来,关于刘翔身上的疑团之一,就是有人质疑是刘翔身后的赞助商在合同中规定他必须要在奥运会登场比赛,否则相关部门及刘翔本人会承担损失,刘翔这才不得不在带伤的情况下出战。
奥运会后,孙杨因为自行进行商业开发与游泳中心之间不断爆发负面新闻,田协一位负责商业开发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刘翔商业开发的经验,对刘翔身上的“赞助商阴谋论”之说也予以坚决的否认。
据透露,从刘翔成名以来,他在国家队的训练和生活还是要参照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的规定进行行政管理,但在刘翔的商业开发上,田协在中国体育界引入了“合同管理办法”,即刘翔作为商业合同中的一方获得商业利益。
关于如何平衡商业活动和训练,中国田协在合同中提出:赞助商拍摄广告,邀请刘翔出席代言活动必须要在大赛半年以前完成。“伦敦奥运会之前几个月还有好几家广告商出高价找刘翔代言,但我们都放弃了,田协的考虑是关键时期和大赛前还是首先要保证训练。”
根据中国田协和辅助中介公司的合同规定,刘翔肖像权的广告收益中,中介公司要分红10%,剩下的90%再作为整体,刘翔本人占65%,孙海平占15%,中国田协和上海体育局各占10%。“从2003年以来我们实施这套方案,除了治伤时间之外,刘翔的整个运动生涯基本上也都保持在世界高水平。从商业代言的利益分配来看,各方也都非常满意。虽然刘翔在奥运会上经历了意外,但他之前就拿到了属于他该拿的代言费。”
如果不是赞助商逼迫刘翔一定要登场亮相,那又会是谁呢?
很可能是刘翔自己。当然,相关领导也给了刘翔一定的“建议”:让他相对来说体面地从跑道上下来。因为这次无论如何,走也要走完第一枪比赛,至少在精神层面给大家一个交代。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怀疑刘翔在伦敦奥运会上是假摔。不少资深的田径迷会提及当年同样是跨栏好手的李彤,他也在比赛中摔倒过,但自然的状态是他在失去平衡后朝前摔倒,最后的姿势是趴在地上;而刘翔,他没跨过第一个栏架,摔倒之后“下意识”地侧翻并两脚朝天,感觉上他是在进行自我保护。
记者在跟田径圈内的资深人士进行沟通时,有人就从心理层面对刘翔进行了分析:“他实在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世界顶尖高水平运动员自尊心都很强。一个曾经的冠军,一个曾经的世界记录保持者,如果在重大比赛中拿不到名次,比赛对他来说还能有多大意义?罗伯勒斯在奥运会决赛时也拉伤大腿了,他还继续跑到终点吗?因为再跑也没有意义了。男子三级跳远的英国选手爱德乌,成绩常年也都在17.50米以上,是奥运会和世锦赛前三的常客,但他在伦敦奥运会上只比出16.50米,然而就在这一跳之后,他也是捂着脚跟,哭着离场的,他受的是和刘翔一样的伤。只不过在英国体育明星太多,他并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