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国》雷人台词及穿帮镜头集锦【图】
雷人得很啊
“新三国”是历史剧还是杯具
高希希的新版《三国》开播后就遭到观众和网友质疑,其中演员被形容为“无气场、无感觉、无气质”的“三无产品”,被打乱的原著情节更是让不少“三国迷”大呼不满。有网友这样评价“新三国”:老版《三国》是历史剧,新版《三国》只是部古装言情武打片,只不过片中人物正好叫曹操、吕布而已。不少观众笑称新版《三国》难脱“杯具”之名。
一边看新《三国》,网络上的板砖就开始横飞:“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而‘新三国’两集过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镜头只有短短的十几秒钟”;“十八路诸侯应该在曹操刺杀董卓之后,曹操发檄文去召集,这次怎么还没行刺十八路诸侯就起兵了,那到底是谁发的檄文呢”;“汉朝居然有马蹄铁,我很佩服导演”;“《三国》怎么拍的,一大堆的左衽镜头,连汉服右衽都不知道吗”;“曹操满口‘王八蛋’之类的词汇,爆粗口也得有个限度”;“何润东的吕布像个花花公子,曹操莽撞有余而气场不足,陈好把貂蝉演俗了”……
虽然观众对于“新三国”颇有微词,但是导演高希希仍是自信满满。当记者致电高导时,他只是笑着表示新版《三国》无论在场面还是拍摄手法上都是进步的,在谈到对比问题时,高希希认为,观众拿两个作品进行对比就说明新版《三国》已经吸引了观众驻足观看。至于褒贬不一,是观众的审美问题,能引起争论的作品在其看来就是好作品。
终身性福?你这是壮阳药广告啊。
我们的导演淫荡得很啊,貌似这个台词让人想入非非^
看了几集新三国,相比旧版,特效制作要精良了许多,剧情也极具张力,相信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在其它方面,新三国只能算二流,甚至不入流,最令人无法容忍的台词。
《三国演义》被称为中国的第一部才子书,书中人物性格各异,制作成为电视剧,除了体现在造型上,还要在台词体现原著精神和人物性格,所以三国的台词应该是华丽的,应该是字字珠玑的,应该有古风,有诗一样的美感。可我们看到的却是如同白开水般的台词,令人听来索然无味。
第二集曹操动辄放狠话,可不要忘了,此时的曹操还没有成势呢?张飞一口一个“三姓家奴”,还要罗哩罗嗦的解释一翻。刘备也没有了韬光养晦,可以当着十八路诸侯的面甩脸子。
雷人的台词更是比比皆是:
■这些对话象白开水
王允府下人:“曹将军!曹将军!”
曹操:“眼皮一眨,老母鸡变鸭。”
■这些对话象泼妇
董卓:“袁绍这个王八蛋!”
董卓:“没想到啊他(袁绍)今天纠集了十八路诸侯起兵反我。”(《三国演义》中,曹操刺董之后成为第18路诸侯)
董卓:“曹操你这个杂种!”
■这些对话象郭德纲的相声
陈宫:“你的头悬赏千金,我的头才五十金。”
曹操:“抱歉,我的太贵,你的又太便宜了。”
■这些对话颇得大话之精髓
陈宫:“孟德,我们作孽了,他们要杀的不是我们,是猪!”
曹操:“要杀就杀,犹豫什么,搞得自己很痛苦。”
好时尚啊,王司徒
现在是和谐社会啊,你别搞另类!
导演说这是为了照顾80后和90后的理解能力,尽量白话一点,乍不再白一些,再照顾一下00后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呢,太低估观众的理解能力了。我无法想象后面的郭嘉的十胜论、智激周瑜、连环计、群英会、张松献图等经典段落,导演会通过何等通俗的语言来阐释(特别说明:阐释一词,可以理解为说明或展示,为了照顾80后或90后的理解能力,特括号说明),我更无法想象,到了舌战群儒的片断,诸葛亮的嘴里又会吐出什么白话来!
仅在台词这一方面,《新三国》当学《大秦帝国》,同样作为一部历史剧,《大秦帝国》精良制作之上,更有字字珠玑的台词,虽是历史剧,《大秦帝国》却并无酸腐之感,反倒相当热血与阳刚,尤其台词朗朗上口、气势如虹而且颇具古风,编剧孙皓晖,为了表现百家争鸣,诸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另创了一种风格,四言为多,极具内涵,让现代人听得懂的同时,又不失古语的韵律和气质,说来朗朗上口,听来更像诗篇一样。
越看越不像话,三级片了?
盘点雷区
期待已久的新三国,终于在昨晚和大家见面了,昨天我在贴吧从晚上七点,一直呆到早上七点,和大家一起看,一起骂,但现在想想,颇有些不值得,毕竟生气只是跟自己过不去,现在,我就从我自身的角度,谈谈我对新三国前两集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望多多斧正
萌点:
1:刘协(献帝)——小演员找的很不错,这是新三国给我的第一眼印象
2:袁逢——虽然出场时间并不算长,但还是蛮有感觉——老演员把东汉老臣四世三公的气度表现的很好
3:赴宴的公卿大臣(一群领盒饭的)——这是被高希希讽刺的对象,他们的台词设计的不错,给80分
4:王允——这是我对新三国最满意的一个演员(目前为止),老艺术家究竟是老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十分到位,只是最后要貂蝉来提点他,有点降低王允智商的嫌疑
5:陈宫(捉放曹),虽然这个角色罗嗦了些,但剧情上来说,我挺满意的,有点可惜的是,他一直纠结着“你……就……”这样的话,搞得有点祥林嫂
6:曹操屈身事董描写的很到位(最成功的地方)对曹操好酒的性格,描写的也蛮不错
8:对七星刀情节的设定——比较成功
曹操大哥一句话,他没笑死,我笑死了.
雷区:
1:必须要说,董卓一口一个“咱家”,这样的自称,让人很恼火。相比之下,我可以无视他骂别人为“那厮”
2:王允府上的下人,称呼王允为“主公”,这不是最过分的,最过分的是曹操面对董卓的时候自称“臣”,我有一脚踹到编剧脸上的冲动
3:曹操大庭广众之下,对着袁逢大喊一声“国贼董卓么”——真有勇气,也不怕身边有董卓的探子
4:王允过生日,吹什么唢呐啊?吵不吵?
5:王允召集了那么多公卿大臣,结果他们哭的时候——王允府上的下人还伺候着,他就不怕这里面有董卓安插进来的内应么?
6:曹操对董卓说“但凡正人君子,其肉必酸”(大概是这样的话)——直接称呼董卓刚才骂的人为“正人君子”,那请问骂“正人君子”的董卓是什么?
7:李儒被删除——是可忍孰不可忍,角色身上的戏份不多,不代表他不重要,李儒是董卓集团的重要人物,甚至可以说是核心人物之一,如其被删,董卓万万不可能有当时的权势,最多还是纵横西北的一个军阀而已,而且没有李儒这个帮凶出主意,董卓的骂声可能也没这么大,现在要董卓自己分析曹操到底是否是来行刺的了,悲哀
8:吕布:一派儒将风范,说话都轻声细语的——因为之前丁原的剧情没拍,所以我等着看张三爷叫他“三姓家奴”的时候,他脸上无辜的表情
9:桃园三结义——我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不怕,然后拿历史来搪塞我,我纵然不满也无话可说,你拍了不到一分钟,前因后果都没交代清楚——而且是以插叙的形式夹在孟德献刀和捉放曹两个故事中间,最后搞得不伦不类,仿佛他们哥仨是为了讨伐董卓才结义的一样
10:袁绍纠结了18路诸侯——那个时候曹操还在洛阳。演义中让曹操称为联军的发起者,不是没有用意的,很多人都说演义“尊刘抑曹”,其实在演义前面的章节里,曹操的形象还是很高大的,可惜就这么被高导抹杀鸟
11:还是前面的剧情,在曹操和陈宫“出恭”的时候用几句话就说完了,这样很不合适,前面的剧情是整个三国动乱的起因,而且里面也不乏精彩的情节,就这样让原著给高希希自创的情节让路,这很不合适,也让人很不爽,要是高希希你改编的好也行,可是从前面流出来的片花,剧透,还有你对三国的解读来看,我很不放心
12:很关键性的东西:曹操说话的声音,没有豪气,有一种装腔作势的感觉(这点你可以不认同)
13:李傕——读音错,当然相比于上面提到的诸多问题,这只是小bug
14:吕伯奢家,看起来像一个山寨,我很想知道下一集曹操和陈宫怎么杀出去
余者如历史常识问题(金銮殿?)演员造型问题,以及白话问题不计
刘备去参加会盟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这句话实际是出自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哈,刘备一不小心也穿越了一把。
台词“穿越”:一不小心就到唐宋
在新版《三国》中有不少咬文嚼字的台词,不少观众说乍听上去很诗意,细想其实很穿越。剧中公孙瓒对曹操说:“正可谓是天下何人不识君啊”!可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所作的《别董大》中的诗句。吕布跟刘备喝酒时说:“酒逢知己千杯少”,然而这句话出自宋朝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还有许攸对陶公子说的,“陶谦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刘备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诸多此类错误,网友调侃称:“原作者应该从清朝穿越回去索取版权。”
陶谦跟儿子说自己本想结交曹操,却弄巧成拙。“弄巧成拙”是出自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会盟时,公孙瓒对曹操说“正可谓是天下何人不识君啊”,哈哈,这可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名句啊,公孙瓒居然也穿越到唐朝了。
赤兔马身上有一处明显的白色英文印记“CR”
新《三国》播出至今争议不断,虽然导演高希希屡次表示,新《三国》的创作是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但网友们的“挑刺”热情却丝毫不减,争议点也从之前的雷人台词转向了穿帮镜头上。
“绝对雷人,新《三国》赤兔马身上居然有英文编号!”《三国》贴吧上,一名网友上传的一张电视截图中,赤兔马身上有一处明显的白色英文印记“CR”。这则“穿帮帖”很快引起了各路网友的热烈讨论:“天哪,这才发现原来赤兔马还是外国进口的”、 “它还要去别的地方拍电视呢”……网友“半夜的风筝”则开玩笑地为剧组“开脱”:“不是说汉朝跟罗马已经有联系了吗?”诸如此类被网友挑刺的穿帮镜头还有不少:三英战吕布时,张飞的丈八蛇矛在上个镜头中明明已被吕布打飞并插入墙中,可到了下个镜头,蛇矛又神奇地回到了张飞手中;曹操和陈宫坐在草地上说话时,身后竟然出现了一个“抢镜”的饮料瓶子。
高希希导演曾一再强调,新《三国》非常注重武器的真实性,但有网友在仔细研究过“伏皇后之死”一集后认为,从镜头中士兵佩刀的刀柄样式判断,剧中士兵佩戴的是清代才会出现的佩刀样式。
马超身后的装甲车,马超的装备真先进啊,哈哈
赵云在长坂坡呼叫直升机助战吗?怪不得七进七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