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华出家 家族长盛百年 人才辈出 无败家子!曾国藩有2大秘诀
家族长盛百年,人才辈出,无败家子!曾国藩有2大秘诀
正和岛/
张宏杰
曾国藩在家庭教育上是非常有办法的。
很多做大事的人的一个痛点是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因为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曾国藩却兼顾得很好。
他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那时候俄国占领了新疆的伊犁,清政府派曾纪泽去和俄国谈,要收回伊犁。在谈判中,他“但凭口舌巩山河”,只凭着一张嘴,熊口夺食,替中国要回了一大块土地。这是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唯一的一次外交胜利。
曾国藩的另一个儿子叫曾纪鸿,他是晚清著名的数学家。把圆周率的数值求到小数点后100位,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所以曾国藩在戎马倥偬的同时,还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了第一流的人才。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不光是儿子教育得好,他把弟弟们也都带得很好,帮助他们立身修品,成就了事业。
中国式的成功人物面对的另一个难题是,大家族往往富不过三代,到第三代上,甚至第二代里,往往就会出现败家子。很多大家族都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甚至子孙后代锒铛入狱,家破人亡,败坏了祖先的名声。
但是曾国藩家族却了跳出“富不过三代”的周期率。湘乡曾氏一直人才辈出。曾国藩的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都出了很多人才。到现在也很厉害。
曾国藩的孙子也成材。他的孙子叫曾广钧, 23岁就成了翰林,是当时翰林院里最年轻的一个人。他的孙女曾广珊是一个诗人,诗写得很好,不过不太有名,但是这个曾广珊的儿子很有名,她的儿子是谁呢?国民党的国防部长俞大维。
所以,曾国藩的亲戚里头也有很多名人,比如这个俞大维娶了一个叫陈新午的人,这个陈新午没有名,但是他的哥哥很有名,叫陈寅恪,著名的学者。这个俞大维的侄子,叫俞启威,说起俞启威来,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是他有一个身份,是江青的前夫。他的儿子现在更有名,政协主席俞正声。所以俞正声和曾国藩,有亲戚关系。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是叶剑英的夫人,当然叶帅呢,有过很多夫人,所以她是叶剑英的夫人之一,做过全国妇联副主席。
这个扯的有点远了,话说回来,曾家的第四、五代后人中,还有很多名人,有人统计过,一百多人都非常优秀,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据有关调查统计,当今曾国藩兄弟5人的后代共 240余名,遍布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多学贯中西、成就卓越。
曾国藩家族历经一百多余年而长盛不衰,人才辈出,这在中国社会中是很少见的。
这些和曾国藩的家教都是密切相关的。那么曾国藩的家教有什么成功之处呢?
成功之处很多,我们在头一篇文章当中无法展开。但是我们可以重点谈两点。
第一个是曾国藩家书的成功。
许多家族,家风家教也都不错,但是这些家风家教大部分是身体力行的部分,是口头教育的部分,没有把内容通过文字的形式固定、保留下来。
但是曾国藩写了一部很好的教材,这部教材名曰《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一生一共写了一千五百多封家书,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教育弟弟和孩子。
读《曾国藩家书》,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曾国藩对家族的极强的责任心。曾国藩是家中长子,族中长孙,是家族中责任最重的一个人。曾国藩对诸弟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尽责的。他给弟弟写家书,多长篇大论,其功夫不在写翰林大卷之下。诸弟的成长、成就,就是他的责任。这个责任,他负得辛苦,也负得愉快。曾国藩为家族付出了巨大的心力。他的家书之所以写得好,无它,用心而已。
这个家书,当然不止可以教育弟弟和儿子,还可以在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影响人。所以曾氏家族的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乃至今天的曾氏后代,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事实上包括我们,都可以从中有很多收获。《曾国藩家书》非常成功,现在成为最流行的一种读物。这说明大家认可曾国藩的理念。这是曾国藩在家教方面的成功的第一个方面。
成功的第二个方面原因,就是曾国藩对后代的职业选择。
曾国藩一生做事成功,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善于逆向思维。他要让自己的家族长远发展,首先就思考研究历史上很多家族为什么迅速衰败。他说: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贸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故教造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他认为,决定家族成败的,是你怎么塑造子孙们的品德品质,而不是给他们留多少钱。
所以,曾国藩确立的家风,第一点,就是注重品德教育。不愿子孙当大官,不愿其为仕宦之家,只希望子孙成为一个君子,或者说是绅士。
在中国古代,包括今天,大家似乎都认为,当官,是最好的事情。所以象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这样的官宦子弟,一生下来,人生似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读书,考试,将来“做大官”,光宗耀祖,光大门庭。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是曾国藩却不是这样想,他一生没让曾纪泽去考科举。为什么呢?
第一,如果专注于科举,只问成绩,不问品德,这个孩子有可能成绩不错,但是性格、品质上出现很多问题。这其实也是今天中国很多家庭出现的问题,分数决定一切。所以曾国藩一直说科举一事,“误人太深”。对这一点,曾国藩是认识得很清楚的。
第二,即使科举成功,进入仕途,当了官,那又怎么样呢?曾国藩自己身为官场中人,他对当时官场的势利和虚伪太了解了。官场是一个最污垢的地方,不光古代如此,现在也是这样。他看到,大多数读书人在官场上沉浮多年,结果是混到了功名利禄,发了家,晋了级,但是丢失的却是初心和人品。可以说,大部分官员,都成了贪官,也成了小人。
所以曾国藩多次说:
“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
不愿做大官做什么呢?曾国藩说,“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希望你们成为君子。什么是君子呢?“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君子在任何环境下,不管是富还是穷,都能找到快乐和内心宁静的人,这些快乐和宁静与财富、地位、权力无关。
这是曾国藩家教的第一个特点,从小让孩子有一个高远的胸怀,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希望他们成为绅士,而不是执着于事功层面的成功。
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有点知识分子气,太清高,但是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是很远的。中国大人物的孩子大都热衷从政,这个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坏了心术。你从小就混在这个圈子里,你品质不可能好,结果整个家族风气也都败坏了。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精气神儿,决定一个家族成败的,是风气正不正。一旦风气败坏,你这个家族就完了。
我们看曾国藩家族,后代里当官的不多。不光是曾国藩的直系后代是这样,他的几个弟弟的后代也是这样,这显然是受曾国藩的影响的。
曾纪泽当官,当的也是专业的官员,外交专家,同时他也是一个学者型的官员,对天文、数学、地理、中国传统学术都有很精深的研究,和一般的官员完全不同。其他人,大都是搞教育的、搞科研的、做企业的。
湘乡曾氏后人的特点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特别多,不少人还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士、学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但是选择到政府当官的特别少。
我们看曾氏家族的后人,选择做教育家的很多。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是著名教育家,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宝荪,是中国第一个在伦敦大学获得理科学士的女生,做过湖南省第一女师校长,也是著名教育家。曾昭抡,高教部副部长。曾国藩的曾孙曾昭杭,长沙华中美术学校校长。
数学家也不少,除了曾纪鸿,曾国潢的玄孙曾宪澄是美国史蒂芬斯学院数学系硕士,第六代孙曾卫是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任南京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保险系主任。
化学家,我们上面提到的高教部副部长曾昭抡,也是著名化学家,192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建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研究所所长,是我国新型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此外曾国华之孙曾广植,先后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化学硕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味道化学理论的创始人。
在文化艺术方面,曾昭燏,南京博物院院长,中国著名博物馆学家和考古家学。曾宪杰是著名画家,澳门华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联合国文教委员。曾宪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就在我现在工作的清史所工作过曾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
实业方面,曾昭承,哈佛大学经济科硕士,台湾工矿公司总经理;曾绍杰,台湾电力公司董监。
医学方面,曾宝菡是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广济医学院儿童骨科部主任。曾昭懿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
在农业方面,曾宪朴是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澳大利亚大学终身教授,建国后任四川农学院教授,是我国园艺学会第一任理事长;在铁道交通方面,曾昭桓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铁路土木工程系,复旦大学教授;曾昭亿毕业于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湖南大学教授。在电机学方面,曾昭权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毕业,建国前后任湖南大学教授、电机系主任。
这些曾世后人,都没有当官,但是都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去作科研,做实业,做一门扎扎实实的事业,而不是到官场上。他们的一生过得很有成就,也很充实。这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的社会里是很少见的。
所以,像曾国藩这样不功利的家长,不仅在当时非常少见,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我们今天的家长,很多人都要求孩子非得成功。什么成功呢?挣大钱,当大官,这叫成功。但是曾国藩的标准不一样。他的成功,是指孩子能够不凭外物,不凭借外在的东西,自己能够在内心找到快乐和宁静。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家长应该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