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的书法 胡汉民:题写海珠桥的本地书法家还曾扣留孙中山手令
胡汉民对书法颇有研究,自成一体,别具风格。晚工曹全碑,极神似。胡汉民好隶书,亦擅行书。《民国书画家汇传》称其:"工书、能诗、善文词。书精《曹全碑》,所作隽逸浑厚,人多重之……"《曹全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其结体飘逸,匀整秀丽,人们誉它像"风流自赏的三河少年,文雅可爱的兰闺玉女",是汉隶中用圆笔的典型作品。
胡汉民深得《曹全碑》跌宕秀美、飘逸飞动之韵。落笔藏锋逆入,行笔竖锋入纸,笔势匀称,笔笔到位。其能掌握住纯用圆笔,故笔画凝重圆润,笔长而势足。
郑逸梅《艺林散叶荟编》有载:"胡被禁释放,新闻记者纷纷访问,汉民以所作楹联遍赠之。"又云:"胡展堂(胡汉民)擅写《曹全碑》,实则其行书殊佳胜。"胡汉民对《曹全碑》的爱好可谓到了痴迷的地步,不仅书法造诣大进,还将《曹全碑》大力在广东推广,从而使这"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的"神品",能为粤人所熟知和接受,对广东书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汉民的隶书笔意谨严,神采焕发,秀美清逸,清劲峭拔,成为隶书中的精品之作。有论者赞他:"胡汉民,工书法,清挺峻拔,能合褚遂良、米芾为一体。晚工曹全碑,极神似,集字为诗如己出。"其传世作品有临摹《曹全碑》八条屏等。
南京和平门也是他写的
广州海珠桥修好后,也力图恢复旧貌,把胡汉民的题写"海珠桥"重新安装在桥上,而究竟要从右往左放还是从左往右放也引发一时热议。
在南京中山陵祭堂左侧的石壁上,原来曾刻有胡汉民手书的《总理遗嘱》,但在后来的十年动乱中被磨去。另外,胡汉民题写了南京和平门的匾额,并著有《不匮室诗抄》。他也为廖仲恺墓题写了碑文。胡汉民的书法作品不多,流传下来的也非常少,但其留下的珍品,给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在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市场上,胡汉民的作品很少见。1996年翰海推出其《行书》立轴,以1.54万元成交。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书画收藏的急剧升温,胡汉民的书法时常在拍卖会上露面,但价格不高。2000年,其《隶书》立轴在荣宝获价2.
42万元;2002年,其《行书七言四屏》在上海崇源获价1.98万元;2007年,其《书法对联》在嘉德获价2.8万元,《节临汉碑文字》在匡时获价2.8万元,《行书词一首》在西泠印社获价4万元。
2008年,其《隶书对联》在北京永乐以3.13万元成交。2010年6月,其《隶书七言绝句》立轴在北京传是拍卖会上获价15.68万元,价格突破了10万元大关。总体看,胡汉民书法作品的价格平平,市场潜力有待发掘。
海珠桥今昔题字为什么不一样?
1933年海珠桥落成时,曾在中跨钢梁上镶刻有"海珠桥"三字,那三个字由粤籍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胡汉民题写。后来,海珠桥被炸毁。重建的海珠桥并没有悬挂桥名。今年完成大修的海珠桥,南北两边钢梁顶部重新挂上"海珠桥"题字,却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排列。
细心的市民发现,今年挂上的"海珠桥"三个字和海珠桥老照片中的字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据民国时期的广州市市长刘纪文的小儿子介绍,1933年胡汉民是写两幅字,一幅赠给了刘纪文,另外一幅就请工匠制作成牌匾挂上海珠桥。现在,做成牌匾的那幅字已经下落不明,而赠给刘纪文的那幅字就成为当今海珠桥的蓝本。
胡汉民
1879年12月9日生,原名衍鸿,字展堂,别号不匮室主人,广东番禺人。他与谭延闿、吴稚晖、于右任并称为"民国四大书家"。
看看胡汉民真迹
8月13日,"帅府馆藏名人墨迹展"正在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展出。展览展出40余件馆藏的名人珍贵墨迹,孙中山的墨宝和"真草篆隶四大书法家"作品。胡汉民题写的"海珠桥"横幅原件正在展出。
时间:8月13日-9月13日
地点: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逸事
与孙总统议事,经常争论
"胡汉民虽唯孙中山马首是瞻,但并不唯上。"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王炯华在其《胡汉民评传》中介绍,胡汉民曾撰写"文明新世界,独立大精神"春联于门头。
书中记载:孙中山在广州担任非常大总统时,胡汉民任幕僚长。一天,孙中山在胡的办公室,发现好几份自己签发的手令被置之箱底,大发脾气。胡汉民始终凝神倾听,待孙稍停,他将扣下的手令摆到桌上,逐封评论:"这是人事不当的任命"、"那是时机不合的调遣"……
胡汉民据理辩争:"即使是在专制时代,也有大臣请皇帝收回成命的故事,先生还记得你在起草中华革命党誓词中也有‘慎施命令’一条吗?"孙中山为之语塞:"说来说去还是你对,我说不过你。"胡汉民仍不罢休:"先生应该说一句‘你是对的’才合理。"此时,一位名叫李宗黄的参议以吃午饭为由打圆场,才让气氛缓和下来。
孙中山事后曾对人说:"余与汉民论事,有许多时候出现争论。多数情况下都是汉民正确的。"由于胡汉民直言上谏,孙中山虚怀若谷,两人关系反倒愈争论愈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