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江陈友仁 张荔英嫁给大她30岁的陈友仁
张荔英在解放前夕离开中国大陆,1954年定居新加坡,后来一直在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原先叫南洋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在该校任职达27年,为新加坡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这期间她本人始终没有停止美术创作,不断地开画展,被视为新加坡的先驱美术家。
她的大量绘画作品晚年大都捐献给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一部分被拍卖,所得资金设立了张荔英美术教育基金会,帮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完成学业。当地美术界还认为,她是第一个把法国印象派绘画艺术引进亚洲的人,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尊敬。
现在新加坡美术馆用一间不小的展厅来专门展示她的作品,其中有她本人和陈友仁的肖像画和静物、花卉写生,还陈列了一小部分她的遗物,如她生前用的图章、她与陈友仁的生活照片、她举办画展的请柬和宣传资料等。
这个美术馆对她有这样的文字介绍:
被誉为新加坡六大先驱画家之一的张荔英,是富有献身精神的画家、教师与指导者,在新加坡现代美术早期发展阶段发挥了巨大影响。她1954年定居新加坡,任教于南洋美术专科学校达27年之久,直至1981年退休。从不吝惜分享个人经验的她,凭着对生活和人的热爱,以无限激情描绘身边景物,并透过敏锐的观察力,生动逼真地捕捉景象的特征与人物的神韵。
据说她曾表示,自己并不专攻某种题材,因为她认为不管是画‘一张脸、一颗豆子或是大海,(当中所涉及的原理)都是相同的,她无法抗拒画尽一切的强烈愿望。’
张荔英1906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家庭背景富裕的她先后在巴黎、纽约市和上海留学,年幼时已立志要当画家,在完成高中教育后,进入艺术学生联盟接受启蒙美术教育,继而远赴巴黎的克拉洛西美术专科学校与比娄学院接受私人美术训练。
自1930年,张荔英在各旅居之地都会举办画展,她尽管十分舍不得其中大量作品,但也只得忍痛割爱。她于1993年逝世后,新加坡美术馆获赠画家大量作品,得以拥有当今规模最大的张荔英作品收藏。同时,剩余作品经拍卖后所筹得的款项,用于成立张荔英美术奖学金,以资助在本地南洋艺术学院和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上美术课程的学生。
张荔英以油画为主要创作媒介,她的技法被称为法国式的,也被说成是中国式的。据说她一开始就想以西方人看得懂的方式描绘中国以及中国人的生活。她的画作有强烈的塞尚式后印象派风格的影子(特别是她早期作品),又有梵高式的画家格调与色彩。
在画法上,不管画的是人物、风景或静物摆设,她一律注重传神,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强调传统手法。虽然她画过肖像、静物和风景画,这次展览只选择展出她的自画像、其夫婿陈友仁的肖像以及一些静物画,藉此反映其艺术风采。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认识到张荔英基本是位描绘本地题材的南洋派画家,她总在有意无意间通过这些题材的图像,表现、倡导对本区域的一种认同。14
不仅如此,这个美术馆在组织关于西方美术思想对新加坡美术界的影响,以及“南洋风”逐渐形成的讨论时,有多篇论文都提到了张荔英的作用。专家们谈到:“林学大校长力邀前中国国民政府外交家夫人张荔英女士在美专任教。
张荔英老师生长在法国,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在南洋美专期间,张老师教学认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赖凤美同学便是受张老师的影响赴法深造,并且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就读。她学习态度勤奋认真,颇受夏普兰·米笛教授的赏识,回国后在母校执教至今。
夏普兰·米笛教授是张荔英老师的旧同学,于1958年他作星马游,特地拜访和参观美专,并与久别重逢的张荔英老师叙旧,一时传为佳话。”15“张荔英曾在法国、中国和美国接受美术教育,早期的作品受到写实主义和巴比仲画派的影响,中期的作品具有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的特性。
她在西画中融入了中国绘画六法之首要的‘气韵生动’,并于五十年代,将这种中西合璧的绘画技巧和思想带入了新马,之后他又受到南洋热带气候和风土人情的影响。
晚期作品除了具有中西绘画的精神外,还处处流露了南洋的气候、地理和文化等特色。张荔英的画面上曲动玲珑的笔触和线条,正是画家灵活逸趣之性格的表露。在其色调、形体、笔触和线条中带有某种的象征性和使命感,这应是动荡时代精神的呈现。张荔英是当时新加坡最具有影响力之一的女画家。”16
张荔英任教数十年的南洋美术学院在纪念校庆65周年的时候(2003年),也没有忘记这位给新加坡美术界带来福音的先驱者。在该校编印的《腾飞南艺——南艺65年纪念特刊》中,记载了些许张荔英离开中国大陆后的生活足迹:“1948年……张荔英从法国到新加坡开油画陶瓷器工作展,林学大(校长)与张丹农相当欣赏她作画功夫的踏实,很有个人趣味风格。
林学大欲请她在美专任教,但因她随后要北上吉隆坡、槟城而无果。直到1952年张荔英来新加坡第二次举办画展后,居留新加坡,才答应了林学大的邀请,到美专任职,专教素描与油画,至1981年退休。”
从该校记录的资料里还可以知道,张荔英在该校不仅仅是教书,还参与了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如在1953年以后,当时的校长林学大先生病重期间,凡是英文文书均由她代笔;1963年,原校长林学大先生逝世后,学校董事会有意让张荔英出任校长,但她为了创作而没有接受,董事会才转而推荐林有权先生担任代校长;1970年林有权先生出任正校长,张荔英担任他的英文秘书。
后来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几次遇到办学经费方面的困难,张荔英总是与校友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义卖,在关键的时候为学校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这样一位忠实于艺术、品格纯正、性格外柔内刚的传奇女子,受到人们的尊敬是必然的。如今人们走进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那栋漂亮的洋楼,迎面就可以看见馆方对她的介绍,而且在一楼的展览区中,第一间展室就是她的作品的展览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