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重要吗 要如何进行开导及帮助
![](https://pic.bilezu.com/upload/a/b6/ab66e0020dffe343f3321285c628d06f_thumb.jpg)
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1.78亿人以上了,全国老龄办在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经达到49.7%。有专家分析,本次对1996年制定的老法进行修改,最大背景就是人口老龄化。在修改后老人的权益保障法从6章50条扩展到了9章85条,新法增加了社会保障、社会服务。
![](https://pic.bilezu.com/upload/e/4f/e4fe9aa4e3578950f3e5960667352cd8_thumb.jpg)
同时也强调作为子女赡养人有经济上的供养、生活的照料、精神上的抚慰,照顾老人特殊需求的义务。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不能被忽视和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https://pic.bilezu.com/upload/3/68/368628f5540c1807357a2724cacf39bb_thumb.jpg)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该市2000多名老人生活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四成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95.5%的老人一个月内能与子女见一次面。而空巢老人家庭比逾五成,是农村高于城市的85.1%的独居老人一个月以内能与子女见面的,低于老两口家庭8.1个百分点。
![](https://pic.bilezu.com/upload/3/53/35398969f5538f47e092d2b3e7538494_thumb.jpg)
另有7.7%的独居老人平均要一年及以一年以上才能与子女见一次面,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一个人生活,心灵也比较孤单。有19.9%的老人表示很需要老年心理咨询。咨询是生活的保障。在经济方面,农村养老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新农保水平还太低,城市空巢老人大多有房、有独立经济能力、生活质量更高,而这部分人的经济保障通常不是问题。
![](https://pic.bilezu.com/upload/7/db/7dbe0eee4ffdbd4ca8b3b8521904cdf3_thumb.jpg)
由于子女长年在外地工作,除了春节等节日能够回家短聚外,平日很难回家和老人团聚一次,这种情况在年轻人远在一线,退休的老人在家留守。容易产生“空心”现象。一些空巢老人看到别人家老少团圆其乐融融,自己只有孤身一人,这难免会产生孤单心理,有些老人还承担着照顾、教育孙辈的重任,生活忙碌负担重。
![](https://pic.bilezu.com/upload/d/e6/de69f3238f4d3998feccfc5bd9e1fa54_thumb.jpg)
如果老人出现“空心”现象,会严重影响到老人身心健康,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为老人提供生活帮扶,帮助老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https://pic.bilezu.com/upload/2/57/2573837422c679df4b9bcc4467be6d08_thumb.jpg)
虽然说老人空巢现象是无法不能避免,但我们要让老人空巢不“空心”,这是我们的责任,有关部门需要建立老人帮扶档案,不但要从生活上予以帮助,还要加强心灵沟通。社区居委会要组织志愿服务队上门为空巢老人服务,帮助老人做家务、和老人聊天,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等,文艺团体也要积极组织开展老人的文体活动空间。
![](https://pic.bilezu.com/upload/b/1b/b1b37662224fb9a02370362f5a8a6a5f_thumb.jpg)
让老人充分融入社区大家庭,让老人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居民也要尊老敬老爱老,多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让老人补在感到有孤独到,要让老人知道其实并非只有他一个人。
![](https://pic.bilezu.com/upload/2/43/243ddd6b93a4787e4173280c8b1fa701_thumb.jpg)
![](https://pic.bilezu.com/upload/c/85/c8585da4fb6592f1b49e4736fb8f755e_thumb.jpg)
现实中子女长大了,学有所成就以后一个个都像鸟儿一样展翅膀高飞了,此时的家便成为了“空巢”,只留下年迈的老人,但人老了身体的脏器功能也慢慢的开始退化了,在心理上必然会发生种种变化。而空巢老人心理多半是孤单,在心理学专家证实,宠物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对老人放松心里的孤单感很有帮助。
![](https://pic.bilezu.com/upload/0/8b/08b6e19f3972ea1683ab9eea19cc1ec3_thumb.jpg)
根据心理专家了解,比如养猫可以治疗抑郁症,养鸟可以治疗神经官能症,养马可以调治焦虑症,养鱼可以治疗紧张型强迫综合症等,在治疗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自闭症和自杀倾向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https://pic.bilezu.com/upload/1/1c/11c2aad19e3117778cfb2e5bffd9aa3d_thumb.jpg)
在老人退休后,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比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不佳等,而精神的创伤对老人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会损伤健康。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人对此往往会不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https://pic.bilezu.com/upload/6/61/6610973a265b8dd4ab30f97e93a16d12_thumb.jpg)
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人就像这句话所说的,会变得像小孩一样任性、固执、暴怒和健忘,这在心理医生眼里就可能成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
![](https://pic.bilezu.com/upload/5/b0/5b0420163d46697b21af39677784cd97_thumb.jpg)
人到了60岁以后,常常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会让机能的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会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应和痛苦之处,尤其是高龄的老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引起胡乱求医用药。
![](https://pic.bilezu.com/upload/2/dc/2dc2cba7951a6fa035edaa164bcdc429_thumb.jpg)
人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有疾病的困扰,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及恐惧的心理。在医疗实践中发现,长寿是老人的心理寄托,老人往往都能做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会与世无争,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又很有满足感。
![](https://pic.bilezu.com/upload/f/ff/fff22c05cf4176d965223e02f417b604_thumb.jpg)
作为老年人本身应该要有积极心态能够更要的接受现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对生活抱一种现实的积极态度,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关心自己,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也要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书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
![](https://pic.bilezu.com/upload/f/a0/fa050cc0298497d75b160967dd123089_thumb.jpg)
因为众所皆知人老了,空闲的时间也多了,老人可以借此多学一些东西,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以陶冶情操,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这对万年的健康很有帮助,同时心态好了还能延年益寿。
![](https://pic.bilezu.com/upload/5/88/5885d587f0914e550ed9be3966a814a3_thumb.jpg)
处于孤独中的老人最大的安慰是,子女要多一些心灵的安慰,不仅限于常打电话,有时间时还常常回家看看家里的老人,多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除了子女照顾以外,老人也应该多关心自己,生活中处处都可能藏着疾病或有其它的危险,再贴心的儿女,再仔细的社区服务,也还是有可能忽略一些细节,造成危险和意外的发生。
![](https://pic.bilezu.com/upload/6/59/659a031c0d691f1b24d943caa3d17ab1_thumb.jpg)
平时要懂得自我预防疾病的能力,经常需要量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的稳定,一旦发现生活有隐患某些疾病的存在,要及时告诉子女或社区服务人员,避免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