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地清明节美食 吃货福利大放送

2018-03-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广州一些大酒家已将"炒田螺"列为席上佳肴.家常做法通常是酱爆螺蛳.好了,尖起嘴,开始吮螺蛳了,筷子一起一落间,孜孜有声还是啧啧有声都是的.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江南的&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广州一些大酒家已将“炒田螺”列为席上佳肴。家常做法通常是酱爆螺蛳。好了,尖起嘴,开始吮螺蛳了,筷子一起一落间,孜孜有声还是啧啧有声都是的。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因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将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便可以吃了。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春游小吃。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随着时代的进步,润饼不再局限于清明或三月三食用,现在已经成为闽南与台湾特有的风味小吃。尤其过年或清明节时,一家人围着餐桌,用薄饼皮包卷各种馅料,想吃什么就挟什么,有说有笑,全家幸福美满。

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上巳节、清明节等,由于农业社会物质匮乏的特性,传统节日强调“吃”的文化,清明果之于清明,具有饮食丰富性、礼仪仪式性、家庭参与性。例如在闽台将清明节祭祀祖先、吃清明果等民俗作为主要活动,亦很盛行于古代中原清明踏青之俗。

浙江各地清明前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叶做清明果。艾叶我们都见过“清明草”俗称绵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时节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或绵菜汁顿时变得通体碧绿,鲜嫩欲滴。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如今,在许多食堂和早点铺里,馓子也已成为常见食品,随时可以买到,馓子也常出现在非节日场合,并且在内地也普遍存在,比如四川乐山的豆腐脑中就有馓子加入,味道也不错。每逢节日喜庆,回族妇女同胞便各显身手,做出形状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欢喜团是汉族年节食品,又名芝麻球。流行于江淮一带。先将糯米蒸熟,凉后弄散,再炒使之膨松,蘸以饴糖,使之成团。取欢欢喜喜,团团圆圆之意。春节食用,亦用以馈赠。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一,云:“ 围炉中烧巨煤墼,日欢喜团。凡岁朝届元宵而止也“。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乌稔饭树叶清水中煮沸,糯米在乌稔汤中浸泡数小时,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柘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并且还可以存放几天,不用担心会坏。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最主要的是具有减肥、防止脱发、养颜、通便等特殊功效。

辛弃疾写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是关于荠菜最美的诗,而我们大多数都是从小学习《挖荠菜》长大的,荠菜在很多人心中并不仅仅是普通的野菜那样简单,它代表着童年、故乡、旧时光。广州荠菜炒火腩可谓是最传统而美味的做法。

农历三月初三,南京有“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据说三月三吃荠菜花煮鸡蛋的传统来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老节日,上巳节。古时这一天要举行重要仪式以消灾辟邪,祈求吉祥平安。民间历来有荠菜崇拜,百姓认为春天食用荠菜,应时而食,可以驱邪明目,吉祥而健身。所以,江南甚至还有清明为荠菜生日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