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鸣安徽省歙县 安徽省歙县政协委员为非遗传承支招
传承人是民间文化遗产持续发展的主体和主要动力,非遗保护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是目前政府和学界关心的问题。如何做好非遗传承工作,防止“人走技失”?近日,在歙县“两会”上,政协委员纷纷参与讨论并提交相关提案。
省级非遗(砖雕技艺)传承人吴正辉在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大非遗传承人保护力度的提案》,他表示,歙县历史悠久、文风昌盛,工艺美术品类众多,拥有非遗传承人302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7人,省级传承人36人,市级传承人132人,县级传承人127人,建有省级传习基地4家,市级16家,县级6家。
“虽然政府从财政上给予省级、国家级传承人一定的传习资金支持,但是传承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依然值得重视。”吴正辉说,歙县非遗传承人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传承人的年龄问题,许多传承人面临普遍断层、后继缺乏的困境,老的传承人一旦去世,有些技艺或将面临失传的可能;其次,民间工艺类的非遗也因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无法形成广阔市场,导致一些行业学徒和从业人员减少,如徽墨行业学徒难招等;再次,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悄然改变,传承人离开文化原生地,一部分非遗开始发生“遗传变异”(手工制作被机械取代),一部分则面临最终失传的可能性。
非遗传承问题引起了众多人士的关注,九三学社歙县支社也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他们认为,很多非遗传承人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非遗技艺不能进行科学地归纳总结,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只是言传身教传授技艺,很难得到科学保护与推广,以致于难以取得省级或者国家级标准认可;没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机构和专业的老师及完善的教材进行系统教育,很难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事业中来;地域之间对非遗的保护传承缺乏协作,徽州传统文化内涵深厚,涉及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项目内容众多,很多项目并不是歙县申报,主管保护单位也不在歙县,但非遗项目所包涵的内容在歙县却拥有大量资源,如徽州民歌、徽剧等,由于保护的主管单位不在歙县,在挖掘、整理、保护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经费作保障,区县之间缺乏协作机制,很难对项目全面系统地保护与传承;同时,非遗保护传承资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