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原型竟是耐庵公自己 拳打泼皮脚踢无赖
从掌握的史料看,施耐庵这个人还是有的,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鲜有记载。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诏书请他出来荐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请后仍不应征,据说张士诚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过他,见他正在书房撰写《江湖豪客传》一书,即《水浒传》也。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继续著述《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有一年的元宵节,施耐庵上街观花灯。忽然看见一个恶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妇女。他怒火顿起,用右手将那家伙提起,然后像摔死狗似的将他摔在地上。恶少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这才饶了他。谁知第二天,那家伙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粗绳,让无赖们用绳子拴住他的双腿,然后叫他们用力拉。可是,尽管他们一个个累得脸红脖子粗,施耐庵的双脚像生了根,纹丝不动。接着,他取出铁棒,一记“乌龙摆尾”,便将身旁的一棵大杨树“咔嚓”一声打断。无赖们见他有如此功力,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个个叩头认输了。后来,施耐庵在写《水浒》时,还将这段亲身经历融进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伏众泼皮的情节中去了呢。
施耐庵纪念馆,坐落在大丰区白驹镇 (曾隶属兴化)西郊花家垛上,传为施耐庵当年著书之所。此处四周环水,芦苇茂密,有着浓郁的《水浒》气息,游人到此,会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泊蓼儿洼。纪念馆位于花家垛中央,为前后三进、东西两厢徽式青砖小瓦古民居建筑,四周有粉墙,第一进为门厅,朱漆大门上方是书法大师启功手书“施耐庵纪念馆”匾额。
施耐庵死后,他的十二世孙施奠邦发起,将其在白驹镇上的故居改建为施氏宗祠。后来几经修复扩建,遂成前后三进,旁有偏殿之礼堂。第一进为门厅,内设茶坊;第二进为书坊,供艺人说《水浒》;第三进为福荫堂,供奉迁兴始祖施耐庵及其后裔的灵牌,每年春秋二季在此祭祖。施祠不幸毁于抗日战火。九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江苏省暨大丰县人民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参照上海复旦大学喻蘅教授绘制的施氏宗祠复原图,由著名古建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陈从周教授主持设计,于1993年8月20日建成“施耐庵纪念馆”。
施耐庵在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中,曾经作为张士诚的高级幕僚。所以施耐庵非常熟悉农民起义这些事迹,看看古代的小说,有几个作者所写内容是指本朝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施耐庵为什么要写农民起义的小说(这可算是当时社会里的热点话题),选择宋朝的农民起义为外表,这也很好理解,第一年代较近,第二有许多元代的杂剧提供了素材。
《遗事》上宋江吟的反诗是:
杀了阎婆惜,寰中显姓名。
要捉凶身者,梁山泊上寻。
这是把杀阎婆惜看成“寰中显姓名”的英雄行为,而实际上不过是个背着“凶身”的罪名上山避难的渺小形象。
施耐庵虽然离开了张士诚,但对于曾经作为高级幕僚的他,却不可能不继续关注张士诚的。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檄文列举了张士诚八大罪状,除了第四款和第八款与西吴有关外,其余的全都是指责张士诚背叛元朝。不看开头和结尾,非常容易使人误以为是元朝的讨伐令。这表明朱元璋已经以顺承天命的王自居,准备继承王朝的正统。
施耐庵与陈友谅的关系就如刘伯温与朱元璋,只不过成王败寇,施耐庵不像刘伯温好运,求得明君,施展自身报复,施耐庵跟随陈友谅与元末年间,加入到群雄混战中,最终落得低不成高不就,就连之后,朱元璋数次征用施耐庵出仕,均遭拒绝,只因施耐庵碍于故主与朱元璋之间的矛盾,故而不肯侍奉两主,落得不忠之名,只得隐逸于世。
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为什么在《宋史》中宋江是被俘投降,而施耐庵在《水浒》中安排宋江是主动招安的。施耐庵在写作《水浒》中,虽然了解许多杂剧中的好汉事迹,也知道《宋史》中宋江起义的故事,但更多是将他自己在张士诚起义中的经历和其他农民起义的故事融合在了一起,才有了我们现在熟知的《水浒》。
为了避过战乱,完成自己写书的夙愿,施耐庵想到了先后做过松江同知和嘉兴同知的好友顾逖,这时顾逖已辞官回到兴化家中。兴化因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的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施耐庵给顾逖去了封信,信里还附去一首诗:“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叫李子结如瓜。”
为了避过战乱,完成自己写书的夙愿,施耐庵想到了先后做过松江同知和嘉兴同知的好友顾逖,这时顾逖已辞官回到兴化家中。兴化因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的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施耐庵给顾逖去了封信,信里还附去一首诗:“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叫李子结如瓜。”
施耐庵本苏州人,据《施氏家谱》等有关资料记载,施耐庵,名彦端,系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施之常后裔,父操舟为业,他13岁入浒墅关私塾就读,19岁中秀才,娶季氏为妻,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授任钱塘县事,因受不了达鲁花赤(官名)骄横专断,一年后愤而辞官归里,以授徒、著书自遣。
有一年的元宵节,施耐庵上街观花灯。忽然看见一个恶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妇女。他怒火顿起,用右手将那家伙提起,然后像摔死狗似的将他摔在地上。恶少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这才饶了他。谁知第二天,那家伙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粗绳,让无赖们用绳子拴住他的双腿,然后叫他们用力拉。可是,尽管他们一个个累得脸红脖子粗,施耐庵的双脚像生了根,纹丝不动。接着,他取出铁棒,一记“乌龙摆尾”,便将身旁的一棵大杨树“咔嚓”一声打断。无赖们见他有如此功力,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个个叩头认输了。后来,施耐庵在写《水浒》时,还将这段亲身经历融进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伏众泼皮的情节中去了呢。
施耐庵收徒
明朝有个姓刘的财主,有3个儿子:老大刘文,老二刘武,老三刘斌。刘财主望子成龙心切,听说施耐庵住在城里,便让3个儿子打点行装,前往拜师求学。施耐庵见了他们说:“想跟我学习不难,但我要考一考你们,谁最聪明就收谁做学生。”说罢,施耐庵发给3个人每人一张卷子,卷子上写道:“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接到卷子,刘文赋诗,刘武作文,只有刘斌坐着不动。不多久,施耐庵来收考卷了,刘斌这才提笔写上自己的姓名,交了张白卷。结果施耐庵倒只收了刘斌当学生。
因为施耐庵在试卷上写的两句话是两个字谜,谜底就是“姓名”两个字, 意思就是让三个人写上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刘斌答对了,所以最聪明。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施耐庵于隐逸时期所著《水浒传》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的地位,《水浒传》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高潮与落寞过程中一些社会本质上的诟病,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官逼民反”之下的掩藏的统治阶级的罪恶。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中塑造的鲜明的英雄人物特色,施耐庵在塑造这些小说人物的过程中,结合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大胆使用艺术创作手法,将人物个性表现得更为精彩与突出。
施耐庵在中国古代小说上的成就影响几百年的中国文学历史甚至波及东南亚文学,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小说历史的奠基人。后人为纪念一代小说家施耐庵,特意选址江苏省白驹镇施耐庵故居建立施耐庵纪念馆,此地芦苇遍地,沙鸥低翔,渔舟唱晚,颇有水泊梁山的韵味,纪念馆门口修建了一尊3.8米高的施耐庵塑像,馆内结构严谨,呈大家风范,大门两旁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韬光养晦,一代英才居胜境;激浊扬清,千秋峻笔著奇书”正是对施耐庵一生的真实写照。馆内各处的石柱上皆有当代文学家书法家对施耐庵的评价对联,遍布馆内。
施耐庵陵园位于江苏省兴化新垛镇施家桥东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为中心,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其孙述元遵遗愿葬于此。 墓地四面环水,墓成圆形土堆,高3.5米,直径4.5米,立“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石碑一块,高1.4米,宽0.4米,前有三门砖砌牌坊。东南有施耐庵文物陈列室。园内有赵朴初“重修施耐庵墓记”碑刻。
墓地四面环水,墓成圆形土堆,高3.5米,直径4.5米,立“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石碑一块,高1.4米,宽0.4米,前有三门砖砌牌坊。东南有施耐庵文物陈列室。施耐庵墓园。墓前立一砖砌三门牌坊,正中横梁上,悬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苍松翠柏间,赵朴初手书“重修施耐庵墓记”的石碑立于墓前,邻近还有一绿岛,一条小河环岛流过,人在高处俯视,却似狮子(施子)盘绣球,因而俗称“风水宝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张惠仁有诗赞之曰: 隔岸白驹迷晓雾,盘球狮子沐晨阳。 耐庵泉下泰然卧,评说由人论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