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铁牛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十六大代表”风采录 谭铁牛:我的事业在祖国
《人民日报》2002年10月14日 要闻版:“十六大代表”风采录 记者 施娟 采访谭铁牛不容易,因为他太忙了,工作日程表已经排到了年底,这两天他正忙于研究所的“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身为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有很多的科研工作要做,还要指导研究生,作为自动化所的所长,肩负着管理、发展研究所的重任,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在英国的时候睡8个小时觉,回国以后睡6个小时觉,当了所长以后就睡得更少了”,但是“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谭铁牛,1964年出生在湖南茶陵,初中毕业的时候差点因为交不起学费上不了高中,“当时我参加茶陵县一中的全县统一入学考试考了第一名,现实让我不得不作出准备读中专就业的选择,这时茶陵县政府和茶陵一中的领导知道了我家庭的困难,鼓励我念高中并破例减免了学杂费同时给了我最高的助学金,让我顺利完成了高中的学业”,谭铁牛认为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没有家乡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他的今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一路发奋,1980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因为表现突出,1983年大三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考取国家教育部公派留学资格,于1985年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求学。
1989年他顺利地获得了帝国理工学院的硕士与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通过公开竞聘获得了英国知名学府雷丁大学的终身教职。
他所取得的一些科研成果曾上了BBC电视节目,他还被差额选举为英国第七届机器视觉和模式识别学会10位执行理事之一,成为该会有史以来第一位非英国籍理事;他还曾获得过第7届英国机器视觉年会最佳论文奖。
谭铁牛的工作,获得英国和其他国家同行的称赞,他也因此成为该领域小有名气的中国科学家, 在英国期间,谭铁牛还担任过雷丁地区中国留学生党支部书记,尽管环境特殊,他仍然坚持13年如一日,主动交纳党费。
身在异国他乡,他却时时寻找回国效力的机会。“我当时的工作是铁饭碗,爱人在学校也是铁饭碗,两层的一栋小楼,前后都有花园,开车也很方便,可是日子越安稳我心里越呆不住。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一个地道的英国教授,我问他喜欢带外国学生还是喜欢带英国学生,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那当然喜欢带英国学生,我说你带英国学生语言没问题,改文章也省劲,他说他还是希望把他的学术思想能更多的传给英国人,我当时一听确实很受刺激”。
所以1996年他申请中国科学院吸引留学生回国的“百人计划”并入选,1997年就与妻子双双向雷丁大学递交了辞职书,卖掉房子、汽车,1998年初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回到了中国,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折。
回国工作不久,谭铁牛即被任命为中科院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助理,国内用人单位的爱才之情令他感动,他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开辟了生物识别、数字水印以及计算机视觉监控等新的研究方向,“作为一个搞科研的人,很重要一项工作就是选题,选题要把国家的需求、国情和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进去,我们不是自由科技工作者,我们是一个国家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
谭铁牛主持研制的智能轮椅作为优秀成果参加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成果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识别技术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利用虹膜识别技术,人们回家时既不用带钥匙,也无须动口和动手,瞅一眼,家门即可打开。”谭铁牛向记者描述了虹膜识别技术的诱人前景。
2000年6月,36岁的谭铁牛担任自动化所所长,在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突破又引起了国内科研单位的关注。他反复强调一定要依法依章治所,规范民主管理。所里形成了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他倡导所务公开,建起了电子所务信息平台,将所领导的工作日程和经费开支以及研究所有关信息全部上网,并设立了电子所长信箱,记者在电子所长信箱里看到,有职工反映所内照明不够,晚上行路不便,第二天便有了回复增加照明设备。
中科院院领导考察研究所之后,指示要将自动化所所务公开等经验做法争取三年之内在其他研究所推广。两年多的工作,大家都认为研究所“环境更好了,人心更齐了,目标更明了,干劲更足了”,有的老同志曾紧握谭铁牛的手说,“把研究所交给你们,我们放心了。
” 谭铁牛1999年当选为中科院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发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1年建党80周年之际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他已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40余篇,获准和申请了9项专利。虽然回国后的收入远没有英国高,但是他一直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只能靠我们中国人自己,国运兴,事业兴,我的事业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