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故事又是怎样的
江淹的才名一直与鲍照并列,被称为“江鲍”。江淹的辞赋和骈文写得实在好,于流丽之中不乏峭拔苍俊,意趣深远,是不得不读的上乘之作。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文章华著,十三岁丧父。
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齐高帝闻其才,召授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明帝时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武帝时任骠骑将军兼尚书左丞,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卒,谥“宪伯”,武帝为之穿孝举哀,葬于民权县程庄镇江墓店(今李堂南岳庄村)。
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赏析
江淹的《别赋》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赋。齐梁之际,赋摆脱传统板滞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赋发展过渡,并用以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这篇赋便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划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结构上,首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调;中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之情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离之情;末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打破时空的方法归结,在以悲为美的艺术境界中,概括出人类别离的共有感情。
《别赋》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对人世间各种离别的描写,刻画和概括了他们的“暂离之状”和“永诀之情”,着意渲染了离别之苦,并进而把一切别离都归结为“怨”,这在社会黑暗、饱经离乱的南朝,可以说是人们普遍的体验和感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某种不满情绪。
《别赋》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力。文章开头以“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这高度概括的语言总摄全篇,点明离别之苦,末段又以“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论断总括全文,给人印象十分深刻。文章中间部分则具体描写了七种离别,各不相同,各具特色,而在每一种离别之中,它们又极具典型性,具有普遍意义,极能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借环境的描写精确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感受。不同的离别有不同的环境,作者都赋予景物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造成不同的气氛,特别是恋人之别一段尤为精彩,情景交融,浓富诗意,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感受。本文语言富丽,整饬,多姿多彩,尤其是恋人之别一段,采用浓富诗意的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音调珠圆玉润,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委婉含蓄,言约意丰。
恨赋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衿。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自序传
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幼傳家業,六歲能屬詩,十三而孤,邈過庭之訓,長遂博覽群書,不事章句之學,頗留精於文章,所誦詠者,蓋二十萬言,而愛奇尚異,深沈有遠識,常慕司馬長卿、梁伯鸞之徒,然未能悉行也。所與神遊者,唯陳留袁叔明而已。弱冠以五經授宋始安王劉子真,略傳大義。為南徐州新安王從事,奉朝請。始安之薨也,建平王劉景素聞風而悅,待以布衣之禮。然少年嘗倜儻不俗,或為世士所嫉,遂誣淹以受金者,將及抵罪,乃上書見意而免焉。尋舉南徐州桂陽王秀才,對策上第,轉巴陵王左常侍右軍,建平王主簿,賓待累年,雅以文章見遇。而宋末多阻,示室有憂生之難,王初欲羽檄征天下兵,以求一旦之幸;淹嘗從容曉諫,言人事之成敗,每曰:『殿下不求宗廟之安,如信左右之計,則複見麋鹿霜棲露宿於姑蘇之台矣。』終不以納,而更疑焉。及王移鎮朱方也,又為鎮軍參軍事,領東海郡丞。於是王與不逞之徒,日夜抅議,淹知禍機之將發,又賦詩十五首,略明性命之理,因以為諷。王遂不悟,乃憑怒而黜之,為建吳興令,地在東南嶠外,閩越這舊境也,爰有碧水丹山,珍木靈草,皆淹平生所至愛,不覺行路之遠矣。山中無事,專與道書為偶,乃悠然獨往,或日夕忘歸,放浪之際,頗著文章自娛。在邑三載,朱方竟敗焉。複還京師,值世道已昏,守志閒居,不交當軸之上。俄皇帝始有大功於四海,聞而訪召之,為尚書駕部郎、驃騎竟陵公參軍事。當沈攸之起兵西楚也,人懷危懼,高帝嘗顧而問之,曰:『天下紛紛若是,君謂如何?』淹對曰:『昔項強而劉弱,袁眾而曹寡,羽號令諸侯,竟受一劍之辱,紹跨躡四州,終為奔北之虜,此所謂在德不在鼎,公何疑焉。』帝曰:『聞此言者多矣,其試為我言之。』淹曰:『公雄武有奇略,一勝也。寬容而仁恕,二勝也。賢能畢力,三勝也。民望所歸,四勝也。奉天子而伐逆叛,五勝也。攸之志銳而器小,一敗也。有威而無恩,二敗也。士卒解體,三敗也。撍紳不懷,四敗也。懸兵數千里,而無同惡相濟,五敗也。故豺狼十萬,而終為我獲焉。』帝笑曰:『君談過矣。』是時軍書表記,皆為草具,逮東霸城府,猶掌筆翰,相府始置,仍為記室參軍事,及讓齊王九錫備物,凡諸文表,皆淹為之。受禪之後,又為驃騎豫章王記室參軍、鎮東武令,參掌詔冊,並典國史,既非雅好,辭不獲命。尋遷正員散騎侍郎、中書侍郎。淹嘗雲:『人生當適性為樂,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後之名哉?』故自少及長,未嘗著書,惟集十卷,謂如此足矣。重以學不為人,交不苟合,又深信天竺緣果之文,偏好老氏清淨之術,仕所望不過諸卿二千石,有耕織伏臘之資,則隱矣,常願幽居築宇,絕棄人事,苑以丹林,池以綠水,左倚郊甸,右帶瀛澤,青春爰謝,則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則獨酌虛室,侍姬三四,趙女數人;不則逍遙經紀,彈琴詠詩,朝露幾閑,忽忘老之將至雲爾。淹之所學,盡此而已矣。(《本集》,又略見《藝文類聚》五十五。)
作者簡註
江淹,公元四四四年至公元五零五年,南朝文學家。字文通。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祖父和父親都在南朝宋任縣令。江淹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家境貧寒,曾采薪養母。二十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泰始二年(公元四六六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劉景素對他很重視,待以布衣之禮,但由於江淹“少年嘗倜儻不俗,或為世士所嫉”(《自序傳》),因廣陵令郭彥文一案,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他給劉景素上書陳情獲釋。此後,他曾舉南徐州秀才,對策上第,轉巴陵王國左常侍。不久,又囬到劉景素幕下,任主簿、參軍等職。泰豫元年(公元四七二年),宋明帝死後,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江淹於元徽二年(公元四七四年)被貶為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這一時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學創作方面卻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宋順帝升明元年(公元四七七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囬,並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他為蕭道成出謀劃策並起草文書,大受重用。蕭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為驃騎豫章王記室帶東武令,遷中書侍郎,齊武帝永明間,任廬陵內史、尚書左丞、國子博士諸職。少帝蕭昭業即位,他任禦史中丞,明帝蕭鸞時,又任宣城太守、秘書監諸職。梁武帝蕭衍代齊後,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伯。江淹集據《自序傳》稱凡十卷,《隋書·經籍志》著錄為九卷。另有《後集》十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清代編《四庫全書》時,採用的是乾隆間考城梁賓據明代汪士賢、張溥刊本和睢州湯斌家鈔本參互校訂而成,凡四卷。《四部叢刊》影印烏程蔣氏密韻樓藏明翻宋本,凡十卷。另外還有清乾隆間江□刊本《醴陵集》。注本有明代胡之驥《江文通集匯注》,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排印本。
成语梦笔生花比喻才情横溢,文思丰富;或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关于梦笔生花的主人公有多种说法,包括南朝纪少瑜,唐朝李白,而江淹也是其中一个。
传说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
江郎指江淹(444—505),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指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另一个成语“江淹梦笔”也是来自此处,比喻才思减退。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江淹的这几个故事都颇具神话色彩,虽然不能让我们窥见江淹才华的秘密,但总算能一窥江淹的横溢才华。关于“江郎才尽”应该有着更为具体的原因,这些都有待探究,而不能被一个故事简单解释,何况这个故事还带有明显的虚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