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大家顾恺之生平及作品介绍 被称为哪三绝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后人把顾恺之和师法他的南朝宋画家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顾恺之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存世的《女史箴图》传是早期的摹本,内容绘写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
中 文 名:顾恺之
别 称:虎头
字 号:字长康
所处时代:东晋
民族族群:汉族
出 生 地: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
出生时间:公元348年
去世时间:公元409年
主要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斫琴图》《魏晋胜流画赞》《论画》
主要成就:六朝四大家之一;水墨画鼻祖之一;“才绝、画绝、痴绝”三绝
艺术风格:画人物重传神,衣纹如春蚕吐丝
尊 称:中国画祖、山水画祖
顾恺之字长康,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见多识广,才思广博,擅长写诗作赋和书法,尤其擅长绘画,主要精通画人物画和山水画。顾恺之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士族的家庭,根据史料记载,顾恺之的先祖有多人在孙吴和西晋时期都当过官。顾恺之当官的路途并并不是特别顺利,最开始的时候,担任过参军的职位。在大司马死后,他又任命为刺史府的参军。直到晚年,他才进入朝廷担任散骑常侍,但是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顾恺之的官职虽然一直都不是很高,但是因为他在绘画和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还是具有很高的人气的。当时的人们都说顾恺之有三绝,就是痴绝、画绝和才绝。其中,痴绝就是指顾恺之的为人率真、幽默,并同时又有点痴呆的感觉。画绝就是指他在绘画上面的造诣,从而肯定了他的绘画功底十分了得。文绝是说他博学多才,非常擅长写诗作赋,在书法方面也非常精通。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绘画大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出生在一个士族的家庭曾经担任过参军、散骑常侍等职位。他擅长写诗作赋,很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擅长与绘画,主要擅长画人物的肖像、山水和飞禽走兽等相关的题材。顾恺之的在画人物的时候特别主张要求人物传神的效果,重视眼睛在传神的体现,认为传神的写照正是在眼睛那部分中,而且顾恺之擅长用周围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等。
顾恺之的作品并没有真迹流传在世上,流传到现在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都是唐宋时期的摹本。顾恺之在绘画的理论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如今仍存在的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三篇画论。主张在绘画上要极力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人物性格特征等等,主张通过多绘画对象的观察、体验,通过联想的方式来把握人物内在的本质,从而使得人物在形态和神态上处于同一种状态。
顾恺之不仅能作诗写赋,而且字也写的特别漂亮。尤其很擅长绘画,精通于画山水画和人物画,是当时有名的画家。他为人豪爽大方,又极其幽默,同时又有点痴呆,因此人们称他为“痴绝”。这里要讲一个关于他吃甘蔗的故事,有一次,顾恺之跟着桓温去江陵进行视察。当地的官员来拜见桓温,另外还带来了当地的特产甘蔗。桓温见了十分开心,说:“这里的甘蔗是非常有名的阿,大家有幸能够尝一尝。”于是,大家听了都开始吃起了甘蔗,并且不断夸赞甘蔗很甜很好吃。
唯独顾恺之出神地望着江面没有心思去拿甘蔗,桓温见他出神,于是就故意挑了一个很长的甘蔗,把甘蔗尖头给了顾恺之。顾恺之也没注意,就开始啃了起来。桓温看到顾恺之的吃相,笑了起来,说:“甘蔗甜吗?”周围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这时,顾恺之才回过神来,看到自己吃的是一根甘蔗的尖头,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嘲笑自己。他顺手举起甘蔗,说:“你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吃甘蔗,一开始就吃这么甜的部分。后来就越吃越不甜,最后就反胃了。而我从尖子开始吃起,到最后越来越甜,这就叫做‘渐入佳境’。”
顾恺之是东晋非常著名的画家和作家,他被成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鼻祖。顾恺之博学多识,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他的绘画作品注重传神,主张以形写神。山水画在他的纸上浑然天成,人物画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人称他为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痴绝。在《顾恺之三绝》的文言文中,也主要写了顾恺之三绝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他会被称为三绝的由来。
首先,顾恺之非常爱吃甘蔗,且都要先从根部吃起。人们感到好奇,他却说这样才会渐入佳境。其次顾恺之尤其擅长于绘画,而且画得出神入化。谢安非常看中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人能跟他比。另外,顾恺之十分相信小法术。有人曾经给他一片柳叶,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己身体的,你用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了。”顾恺之很高兴,非常珍爱这片柳叶。因此,世上的人称他有三绝:才绝、画绝和痴绝。
东晋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曾经先后在大将军桓温、殷仲堪等人的手下当过参军,就是现在的军事顾问,人们都知道他有三绝:才绝、画绝和痴绝。其中,他的痴绝又非常的出名,曾经也是闹了不少的笑话。民间有流传一个传说,知了在藏身的地方有一片叶子,因此鸟儿看不到了它了,这片树叶叫做“蝉翳叶”,如果谁用这片叶子遮住自己,别人就看不到了。
有一天,桓玄拿着一片树叶给顾恺之,说:“这就是‘蝉翳叶’,送给你了。”顾恺之开心极了,接过树叶挡住自己的眼睛。桓玄故意假装看不见他,大声叫喊:“老师你去哪啦,我怎么看不见你了?”顾恺之相信了他的话。桓玄还对着他撒尿,顾恺之却很开心,以为是因为桓玄看不到他才把尿撒到自己的身上。之后,他把树叶小心地藏了起来。
顾恺之在文学绘画方面功底都非常深厚,擅长写诗赋和书法,尤其和擅长画画。对于人像、佛像、山水等事物他都非常得精通,人们称他为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主要注重于传神,他的绘画风格为中国的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斫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最突出的代表作。
《斫琴图》又叫做《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政治家张华的《女史箴》来进行描绘,这个图画虽然没有《洛神赋图》那样有名,也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在绘画的风格上可以说是非常奇特的。《洛神赋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取材的内容。此卷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曲折又分明的情节来逐渐描绘出主人公与洛水大神的真诚纯真的唯美爱情故事。画中的洛神神态万千,目光中显露出不同的情感,显得格外的逼真。
顾恺之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在自然风景的熏陶与晋朝文人雅士风格的影响下,使得他对山水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在当时对于风景美感的体验不只是顾恺之一个人,但把主观的体验转化成山水画的创造,他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根据《女史箴》来进行创作的,这幅画虽然没有脱离以人物为主题,但是能看出想要挣脱的痕迹。
同时,它也表现出了东晋时期山水画的绘画特征,探索的状态虽然还只是初始的阶段,但是却又是山水画形成的很重要的阶段。顾恺之的人物画中表现山水画的趋势最明显是他所画的诗人谢鲲,用石头和泉水来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形象和性格。这个特点可能是一种很弱的暗示,但是却有很深的意味。它能从中来表现出如何把人物画与山水画进行融合,从而使得让画家从人物形象向山水观点推移,最终形成独立的山水画。
“传神论”的绘画理论主要是关于人物的肖像和人物精神方面的,这个理论的要求对于人物像的画法不仅要塑造人物的形象变得逼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外在的形象把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传神论”的绘画理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基础,而顾恺之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大家,他对于“传神论”的观点理念主要有四点。首先,关于“阿睹传神”的理论,顾恺之表示把握人物的神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顾恺之认为眼睛是传神的重要的部位,对于眼睛的描绘,既能达到审美的效果同时又可以表达出传神的效果。其次,关于“以形写神”的理论,顾恺之强调人物的形态和神态都应该具备,他认为人物的形态跟性格之间会有一定的规律可行。接着关于“环境衬托”的理论,顾恺之认为人物的形象应该与环境相互结合,通过用环境来衬托人物的性格。最后关于“迁想妙得”的理论,顾恺之强调画家与人物、景色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进行构思和揣摩,从而达到自己想表达的效果。